Index2010年9月27日22:17【美】布鲁克·摩尔、理查德·帕克《批判的思考》东方出版社ISBN 978-7-5060-2798-4 ¥78第一部分——判断与可信性∙第一章——批判地思考:这很重要∙第二章——批判的思考与清晰的写作∙第三张——可信性第二部分——谬误及其他修辞手法∙第四章——通过修辞说服别人∙第五章——更多修辞手法:心理及相关的谬误∙第六章——更多谬误第三部分——论证∙第七章——论证的解剖学与多样性∙第八章——演绎论证(一):范畴逻辑∙第九章——演绎论证(二):真值函项逻辑∙第十章——归纳论证∙第十一章——因果论证∙第十二章——道德、法律与美学的推论1批判地思考:这很重要2010年9月27日15:59批判性思考的基本技巧:要进行批判地思考,我们需要知道:∙立场如何?∙什么样的考虑是与此问题有关的。
∙支持此人判断的推理是不是一个合理的推理。
∙在考虑周全的情况下,我们该对最后的判断持何种态度。
∙客观,不受外界影响。
论证即由理由来支持得出结论识别论证:得出结论的便是论证关于论证的误解:∙认为论证是为了试图说服他人相信∙认为论证是为了解释你有权保留你的观点,其实是在说:我不想和你争论了,随便你吧。
识别问题可以采用的方法:看句子中的主谓宾语,由此可以看出主题、客体和动作事实问题&非事实问题事实问题(如何确定):如果有已经确立的手段来解决它,那么这个问题就是事实问题。
如果两人对此意见不同,那么至少有一个人是错的。
相关性、修辞和保持头脑清醒:相关性:∙说话者和我们的关系会影响我们对他的话的判断∙说话者说话的表现会影响我们对他的话的判断∙说话者的口音∙说话者穿着据上,阻碍我们思考的一个方面就是——把局外的和无关的考虑与某个判断的价值混淆起来。
修辞:∙说服别人的尝试常常更多的依赖于词语的心理力量或修辞力量,而不是逻辑力量,一个人需要保持对词语的心理联想的敏感性,以免被人操纵。
我们要避免被环绕在判断、建议、理论、观点或论证周围的感情色彩所诱惑。
例如:演讲者为了达到煽情的目的,常常使用一些“极端”的词语。
比如,为了让大家对日军的仇恨,反复利用“惨绝人寰”等词语。
广告更是如此,洗发水利用柔顺、光泽等我们期望达到的方面去“诱惑”我们广告、演讲、凡是为了让我们采取某种行为的任何行为。
都或多或少在使用这种方法。
当我们了解这些以后,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我们被他人这种行为所诱骗,同时,我们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去合理诱骗。
概念与术语——听出他人语言背后的东西我们说的话虽然千差万别,但是所要表达的东西却是大同小异的,我们通过词语表达许诺、表扬、同情、鼓励、说谎、羞辱、难过、希望、道歉、安慰、发牢骚……而语言在批判性思考中又有两个功能——提供论据&表达结论,那么我们便可以根据语言中的论据来看出他究竟要表达什么,根据他表达的结论,则更容易看出他要表达的意思了。
这一点用在两性交往中,关于女性的表达,在《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本书的第五章【说不同的语言】中有更好的说明。
(远离女性,珍爱生命!嘿嘿)批判的思考帮助我们知道何时(when)某人(who)就某一问题(what)采取了某一立场(where),这个问题是什么(what),以及此人所言与该问题有什么关系——即某人立场是什么。
告诉我们:哪些东西和我们讨论的问题有关,这帮助我们摒除那些和问题无关的东西。
立场,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他在进行判断时的看法。
问题本身,可以帮助我们考虑多种情况为了避免与批判性思考有关的常见误解和混乱,我们需记住的:∙问题不是心理上的问题∙并非所有论证都是为了试图说服别人∙并非所有试图说服别人的都是论证∙解释和论证的不同∙事实问题和事实判断可能是有争议的,也可能是没有争议的∙并非所有事实问题都是正确的∙主观主义认为某一事实问题持有相互冲突观点的两个人都是正确的,有缺陷∙相对主义,认为就某一事实问题持有不同意见的两种不同文化可以都是正确的。
∙两个陈述可以在心理力量方面不同但却内容一样。
2批判的思考与清晰的写作2010年9月27日22:16组织结构的原则:∙焦点。
讨论什么问题,站在什么立场∙抓住问题所有列出的问题都要和所讨论的问题有关系要么是为支持该问题的立场,要么作为对反对意见的回应∙按逻辑顺序来安排文章成分先表达观点,再论证∙文章要完整∙层次∙完整的句子、段落五种实践保证文章的组织结构:1.写完之后,概括写的内容。
(列提纲)2.修改3.请他人阅读,批出批判意见4.语法和标点的问题,通过阅读的方式5.感到满意后,搁置一下再去看,然后再修改要避免的文章类型:∙夸夸其谈的开场白∙意识流派的漫谈∙下意识的反应(未经思考或不经深思就下的结论)∙浮光掠影(拐弯抹角)∙请读者代劳(高估读者的能力)——要知道读者和作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所以要详细阐述自己的想法,因为没有共同的知识的话,很难保证理解得比较好。
写作的清晰性定义术语:把文中出现的各种不清晰的概念予以解释,使读者不会因为对概念的误读产生误解。
模棱两可的判断:语义模糊&句法模糊&集合模糊做对比的判断,常常省略了做对比的对象以达到欺骗的目的。
例:人大代表增加了一倍而实际情况是,以前是一个人,现在是两个人,如果就倍数看的话,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看实际的数字的话,问题就来了。
所以,对于作对比的判断,要看它对比的对象和实际的情况。
集合模糊:例:秘书挣的钱比医生多这里的秘书和医生究竟是集合还是个人考虑做比较判断的时候,要问的几个问题:1.重要的信息是否遗漏?例:说10%的猥亵儿童事件是由酗酒者所为,那么就忽略了一个事实,这些酗酒者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毕竟有90%的猥亵儿童的事件是由非酗酒者所为,如果总人口中有1%的酗酒者,那么说明酗酒者更容易猥亵儿童,如果酗酒者占总人口50%,那么说明非酗酒者更容易猥亵儿童。
2.使用的是同一个比较标准吗?比如对失业人口统计标准的变更可以在瞬间让失业人口上升或下降。
3.比较项是可比的吗?例:如果今年或去年的复活节是在3月份,或者有一年的4月份特别冷,那么就不要相信今年4月份和去年4月份之间零售业的比较。
4.比较是不是作为平均数来表述的?比如贫富差距的问题,如果用最高的和最低的比较,那么差距很大,如果用最高收入人群的平均数和最低收入人群的平均数比较,则不同,再如果用所有人的平均数和最高收入人群的平均数比,则又是另一个结果。
注意,常用的一些欺骗我们的表达技巧:∙倍数&百分比——上文提到的人大代表数量的倍数问题,也可以收成增加了100%∙对真实信息的隐藏——这是最常用的方式,用真话骗人,比如,总统竞选时说对方让失业率增加了5%,但是忽略了一个信息,即就业率同时增加了10%∙语言中的美化——分出这样说的原因,一般就是为了利益或是为了避免损失,例子可见搞笑房地产广告(对于广告要如此看待,各种广告都有这个嫌疑,包括电影的宣传,总是利用一些夸张的字眼,比如“第一”,“最”……)∙无意义的词语——使用一些看上去很美丽却基本不知要表达什么或者根本就什么都没有表达的空洞的词在我们可以用含混的表达让自己更清晰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含混的表达来达到我们需要达到的,所以我们也需要学习如何含混地表达。
含混的表达:经常所代表的频率是模糊的下午、上午代表的时间是模糊的老人,小孩表达的年龄是模糊的解决之道:尽量利用量化的标准,数字是精确的当人们不想说谎,也不想直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常常会选择使用这种含混的表达,比如两个人玩暧昧的时候。
再比如分手时为了避免伤害对方感情的时候。
有说服力的写作如果你的读者具有批判精神,那么可以选择坚持以下原则:1.讨论的问题放在问题上,而非对手上2.预测并讨论对手们可能会对你的观点提出的批评3.在反驳一个对立观点时,不要过于尖锐和无礼。
不要在人格上侮辱作者4.如果对手有合理的地方,承认它5.如果时空有限,那么集中在最重要的问题上“将军路上不追兔”6.在摆出你的积极理由之前,要反驳对你的立场的反对意见7.首先摆出你最有力的论证。
貌似这些也可以用在辩论赛场上,不过我没兴趣。
多样化社会中的写作主要是为了避免大男子主义、种族主义等等,大家懂的,当然在国内,要注意的是敏感词之类的,学会表达的技巧是一个方面。
但是这里更多强调的是如何更客观地使用正确的词语。
搞笑房地产广告忽悠2010年9月28日22:00挖个水池子的忽悠广告:东方威尼斯,演绎浪漫风情。
挨着臭水沟的忽悠广告: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户型很烂的忽悠广告:个性化户型设计,紧跟时尚潮流。
楼间距小的忽悠广告:邻里亲近,和谐温馨。
地势高的忽悠广告: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地势低洼的忽悠广告:私属领地,冬暖夏凉。
楼顶是圆的的忽悠广告:巴洛克风格。
楼顶是尖的的忽悠广告:哥特式风格。
偏远地段的忽悠广告:远离闹市喧嚣,尽享静谧人生。
郊区乡镇的忽悠广告:回归自然,享受田园风光。
紧邻闹市的忽悠广告:坐拥城市繁华。
边上是荒草地的忽悠广告:超大绿化,满眼绿意。
边上有家小卖店的忽悠广告:便利生活触手可及。
写字楼旁边是菜市场的忽悠广告:三分钟前登临财富巅峰的巨人,此刻正在厨房静静地为家人亲调羹汤边上有个垃圾站的忽悠广告:人性化环境管理。
边上有火车道的忽悠广告: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边上有家银行的忽悠广告:紧邻中央商务区。
边上有个居委会的忽悠广告:中心政务区核心地标。
边上有家诊所的忽悠广告:健康,安享惬意。
边上有家学校的忽悠广告:浓厚人文学术氛围。
3可信性可信性2010年9月29日14:01评估判断的内容具有可信性或没有可信性,有两种不同层次的东西:判断和信息来源我们常常根据无关的特征来判断可信性——比如一个人的打扮、性别、身高,相貌、种族、习性等如果一个判断,内在缺乏可信性,或者其来源缺乏可信性,难么对其表示怀疑就是合理的如何判别一个判断内在缺乏可信性:一般的回答是,该判断是否与我们已观察到的事物或我们认为我们知道的事物(我们的背景信息)或者可信的判断相冲突。
判断和观察的冲突:一般,对任何与我们的观察相冲突的判断表示怀疑是最为合理的。
但并非不可错我们的的观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会失真例如精力的集中程度,情绪的好坏,感官官能等等另外不同的人的观察程度不同,和受过的训练有关系,比如一个侦探更容易发现犯罪现场的证据,更容易合理推断如果喜欢一个人,会觉得他所做的一切都很棒,即使是缺点,如果我们对一件工作很厌恶,那么我们会夸大做的难度或者去想象根本不存在的缺陷,我们会去想最坏的情况来使自己避免去做这样的工作。
判断和背景信息相冲突:(概念解释——背景信息指大量已被证明的信息,包括我们从自己的直接观察中学到的事实和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事实)对于一个判断的态度:首先是初信度,即对于某个判断在我们看来有多可信的粗略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