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专业考研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专业考研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专业考研一、学科沿革本学科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老一辈学科带头人著名中医妇科专家韩百灵教授的领导下,就已赢得卓著的社会声誉,影响波及海内外,1979年获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获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被评为中医妇科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点、1999年被特聘教授岗位。

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学科同仁的不懈努力,目前,本学科已形成独有的特色和优势。

二、学科带头人马宝璋教授,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附属一院妇产科及妇科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重点学科点中医妇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家本科规划教材(六版)、国家专科规划教材(一版)及国家自考规划教材(一版)《中医妇科学》主编。

黑龙江省名中医、全国500名名中医师带徒指导教师、黑龙江省中医妇科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华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妇科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马宝璋教授根据经典文献,系统整理了“妇女生殖藏象”、“天癸的生理基础与作用”、“冲任学说”,提出了“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月经产生机理的理论,同时论证了这一过程与西医学“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的环路相对应。

上述理论成果得到国内专家认可,已全部写入本科及专科的新版教材总论中,对中医妇科理论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多年来对无排卵型功血、痛经、更年期综合征、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不孕症、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有突出的疗效,吸引了国内外患者前来就诊。

并研制了相应的中药制剂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项,部省级课题8项,主持研究的课题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四等奖2项,厅局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22部,主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

三、学科后备带头人王树林教授,医学博士后,硕士导师,2001年博士后顺利出站。

现为中医妇产科教研室副主任,兼任省中西医结合第三届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妇科杂志》编委会常务编委、省司法鉴定委员会司法医学专家组成员、哈尔滨市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医疗专家组成员。

主编、主审、参编学术著作2部,发表研究论文10篇,主持中龙医药集团、黑龙江省教委、中医药管理局课题4项、获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四、学术梯队本学科现有教师18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7名、讲师3名、助教2名、实验员2名。

其中出站博士后1名、在站博士后3名;博士学位5名;硕士学位5名。

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

学科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均较合理。

五、研究方向根据本学科学术发展的需要确定了五个主要发展方向:月经病的研究、妊娠病的研究、妇科杂病的研究、妇科新药的研究、妇科文献与基础理论的整理研究。

月经病的研究:①无排卵型功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曾承担国家“七五”攻关课题,进行了家兔卵巢移植眼前房观察中药诱发排卵及性腺轴期激素的测定等,曾获省科技进步奖,研制的“育阴灵”、“止血宁1、2、3号冲剂”一直应用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

②对痛经的研究,研制了“痛必宁冲剂”、“通瘀注射液”,进行了抗炎、血小板聚集、血流变学、对抗垂体后叶素、前列腺素等方面观察,曾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二项。

③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在取得疗效的基础上,研制了“坤宁安”,通过血清激素水平测定、t细胞亚群、il-2活性水平的测定,揭示本病与生殖内分泌-免疫网络有关。

同时为新药开发作了相关研究。

目前对月经病相关的课题和新药研究项目,还在进行中,渴望在今后五年中有新的突破。

妊娠病的研究:①对先兆性流产、习惯性流产在临床取得疗效的基础上,研制了“优生宁”。

动物实验证明,它具有预防化学因素(环磷酰胺)、物理因素(钴60射线)导致畸胎的功效。

还做了免疫、激素等相关指标的测定,同时对习惯性流产进行了染色体hla相关性的研究。

②“妊高宁1号、2号”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对血栓素、前列腺素、雌二醇、孕酮等进行实验研究,还用肾外包埋法建立动物模型。

关于妊娠病的研究手段和实验水平有待提高,生物因素(病毒)致畸的模型以及流产的动物模型如何建立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这方面的研究在继续。

妇科杂病的研究:①慢性盆腔炎,西医学尚无理想疗法,因此西医《妇产科学》将中医治疗列于首位。

是我们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新药研究的重大攻关课题。

我们在临床取得疗效的基础上研制了“炎克宁”冲剂,成功地建立了慢性盆腔炎的动物模型,通过光镜及电镜进行了形态学观察;从分子水平上对il-1、il-2、tnf活性、no含量、组织羟脯胺酸的测定;对模型动物病变组织中iga含量、t细胞亚群、tnf、fas基因表达等指标进行观察,探讨其发病机理与炎克宁疗效机理(本项研究待鉴定)。

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宁”和“克痛胶囊”取得了初步疗效,吸引国内外患者前来就医。

在实验研究方面,成功地学习建立了大鼠、家兔的子宫内膜异位的动物模型,进行了电镜及光镜的形态学观察,免疫指标、nk细胞活性、t细胞亚群、前列腺素测定、细胞凋亡等指标测定。

③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探讨其发病机理,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们的又一重大攻关课题。

是与省肿瘤医院合作项目。

本项研究基于国外(美、德、日)高起点的基础上,同时增添了许多新的(caspase-3 easpase-8)凋亡有关的调控基因指标。

采用末端标记法,应用gp-hpvlim-pcr技术检测hpv、dna阳性病例,采用多种内切酶同时酶切等分型;应用国际先进的双重免疫荧光技术,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调控基因bal-2、fas、fasl、caspase-3、p53、caspase-8、bax及pcna表达,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细胞凋亡(apoptosis)的机制,并将其结果用于临床、指导临床、提高疗效、判定予后。

在临床上,对癌前及晚期癌的治疗,我们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疗法,研制了中药制剂“宝康宁”用于临床,对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取得满意疗效,各种免疫指标有明显改善,获2000年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④子宫肌瘤,常见良性瘤,我们研制了“消症宁”,用于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实验方面作了肌瘤细胞培养及抑制实验,并检测了相关激素水平。

⑤不孕症,治愈了月经病及妇科杂病,也就去除了不孕症的主要原因。

因此我学科在不孕症的治疗方面,在国内外赢得了赞誉。

妇科新药的研究:目前在国家局及省科委立题新药有:炎克宁、坤宁安、育阴灵和安血冲剂,这些有效的药剂研制成功,必将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妇科文献与基础理论的研究:我们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对妇科文献与妇科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已写入大学教材中。

今后为了充实教材理论,提高妇科疗效,必将对妇科文献继续进行深入挖掘整理,以推动中医妇科学的发展。

六、人才培养学科人员素质高、业务强、团队协作,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基础扎实,务实求真,思想活跃,承担学校各层次、各专业的《中医妇科学》、《西医妇产科学》的课程的授课任务。

在教学中体现出本学科先进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接受国外访问学者和进修者15名。

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7人、硕士研究生46人,在读博士生21名、硕士生37名。

七、教学科研项目学科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

目前承担科研项目共9项,主要科研项目有内障丸对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减毒、增效机制的研究(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硌酸十化生栓根治宫颈炎临床与实验研究(省中医管理局)、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妇炎灵灌肠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的实验研究(黑龙江省科委)、坤宁安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新药研究(哈尔滨市科委)、理冲生髓饮抗卵巢肌瘤机制的研究(哈尔滨市科学研究基金)、妇炎灵治疗盆腔炎症的临床研究(黑龙江省科委)、中医妇科学学科教学法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委员会)、中医妇科cai教材软件开发与应用(黑龙江省教育厅)。

八、科研成果先后完成7项,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获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出版具有较高学术价值10余部,发表研究论文近30篇。

近年来投资近300万元对学科的实验室和资料室进行重点建设为学科的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九、教材编写近五年我学科教师参加了多部教材的编写工作,马宝璋主编了七年制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并参加了卫生部全科医师规划教材的编写。

我学科主编的教材:1.《中医妇科学及大纲》全国本科规划教材(七年制)2.《中医妇科学及大纲》全国专科规划教材3.《中医妇科学及大纲》全国自考规划教材4.《全国职业医师考试大纲》全国职业考试5.《中医妇科学习题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十、条件建设1.实验室建设本学科拥有全国同类学科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备水平最高的妇科实验室,对妇科的妇科基础、临床治疗、方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先进的实验条件和保证。

实验室面积300平方米,实验设备有:妇科b超、纤维宫腔镜、宫腔电切镜、腹腔镜、酶标仪、荧光显微镜、超低温冰箱、倒置式生物显微镜、组织切片机、二氧化碳培养箱、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液闪仪、数码相机、投影仪等,拥有万元设备,仪器设备值257万元。

开展细胞培养、血清药理、成分分析、免疫病理、分子生物学、新药开发等项目。

为学科科研水平跃上一个新高度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2.资料室建设学科资料室有1个,主要图书:中医部分:《傅青主女科》、《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旨白话解》、《千家妙方》、《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释》、《本草从新》、《妇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等。

西医部分:《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实用妇科学》、《内科疾病与分娩》、《妇产科x线诊断学》、《神经和妇科病等体育疗法》、《物理诊断学》等。

十一、社会服务在学科带头人马宝璋教授带领下,学科教师多次奔赴外市、县进行社会服务等活动,并多次参加学校、医院组织的义诊活动。

一、学科沿革本学科是东北地区培养中医内科高级人才的基地,1988年被确立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2000年被再次确认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其所属内分泌学科于200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局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于1981年和1986年被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近二十年来,培养了大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中大多数成为全国各地的医疗、教学、科研骨干,部分已成绩卓越,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有些已成为博士生导师或学科带头人,还有些担负着领导的重任。

二、学科带头人本学科带头人栗德林,男,一九四零年九月生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