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双寨大庙殿宇诸神简介一、大殿(关帝殿)下双寨大庙原为关帝庙,所以大殿也就是关帝殿。
殿内有塑像,面南背北。
有二从祀,左为周仓,手持青龙偃月刀,右有关平,一手按剑。
大殿往北有倒坐观音像,略小于关羽像,也有二从祀,左有牛王,右为马祖。
关帝君俗称关公、圣帝君、伏魔大帝等,既属于佛教又属于道教,又是集民间信仰三者于一身的神,甚至儒家学者也极力推崇其‚忠义‛的精神。
而此神又是从人格转化成为神格,可真是称得上中国宗教发展史上最令人注目的例子。
关公,字云长,所以又名关云长。
汉朝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携天子以令諸侯,刘邦志在中兴汉室,与关羽、張飞桃园三结义,情若手足,后世人受其义气感召,凡是结拜兄弟必须到关帝庙宣誓乃由此而起,其中关羽至死不背叛其结义兄弟,更是后人的表率。
晋朝时佛教为了在中国生根和本土化,先假托关公显灵,把关羽封为伽蓝护法之神,到了东汉道教兴起,直到宋徽宗的笃信道教,于崇宁二年,道教第三十代天师,道士张继上书朝廷,说可让关羽在殿内显灵,后來民间就称关羽为‚崇宁真君‛,这是关羽成为道教神祇的开始。
道教传说关羽是龙转世,所以能救旱。
相传五月十三日是关羽磨刀日,磨刀水滴下人间能解旱,所以有‚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的俗谚。
明朝万历年初,传说关羽聖君显灵,阻止一场瘟疫,所以他还能除瘟保佑万民。
关羽之所以受到商人的推崇,开始于清朝初期的康熙晚年,据说当时的人考证是他发明了今天通行的簿记法,能够把账目记得一清二楚,所以被商人推举成为代表商的神祇。
随着关羽地位变得显赫,关羽更被尊称为‚武王‛、‚武圣人‛,与孔子并肩而立。
也正因为关羽如此显赫,除了军人、武师奉他为行业神崇拜外,就连描金业、烟业、香烛业、教育业、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业也推崇关羽,所以也将他变成武财神,又是五文昌之一。
在中国关庙的数量还多过孔庙,贵在是佛、道、儒三教、朝廷和民间都尊崇帝聖君的结果,甚至可以说中国内外最多的殿宇,就是关帝庙。
配祀:关羽的义子关平死于激战,后人为表彰他将他尊为从祀。
另有周仓知道关羽战死的消息竟因悲痛而自杀,所以也被后人列为关羽的配祀。
有些殿宇有文昌帝君、观音佛祖等多种配祀。
武财神关羽:在中国传统民间观念中,认为财神是掌管天上财富的神。
而关公被中国民间奉为武财神。
关羽形象威武,不但忠义感人,而且据说还能招财进宝。
摆放武财神时,应面向屋外,或朝向大门。
一方面可以招财进屋,同时又可镇守门户,阻挡外邪。
供奉财神关羽:必须面对大门屋外,既可招财,又可镇宅保平安供奉随心,一般供养都是在初一和十五,其他日子里自己要是想到去供奉更好,没有必须要求供奉财神关羽的注意事项供品的话,最好不要有酒。
财神关羽三弟,张飞就因为贪杯误事,所以关羽成神之后不喝酒。
在供奉的时候,面一定不可以向门外,只可以向室内供奉神像的时候,要从关公相的底坐拿起,切不可拿住关公相的头部及手部。
不向厕所;不向房门;不向饭桌。
二、土地祠和十王殿土地祠和十王殿位于大殿两侧。
西侧为土地祠,坐西向东,有土地塑像。
在民间,土地公也被视为财神与福神,因为民间相信‚有土斯有财‛,因此土地公就被商家奉为守护神。
据说他还能使五谷丰收,因此,很多人就把土地公迎进家里祭拜。
一般家庭的厅堂五神中必有供奉土地公,家中没有供奉土地公的,也在每月的初二、十六,在家门前设香案、烛台、供品祭拜。
不过一般农家则是以每月的朔、望两天,也就是初一和十五祭拜土地公。
凉州很多地方都盛行‚谢土‛,便是对土地神的一种祭祀。
史书记载土地神源于古代的‚社神‛,是管理一小块地面的神。
《公羊传》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
‛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引《孝经纬》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报功也。
‛清翟灏《通惜编〃神鬼》:‚今凡社神,俱呼土地。
‛土地公据《礼记〃祭法》载:‚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日国社,诸侯自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暑社。
‛可见当时祭祀土地神已有等级之分。
汉武帝时将‚后土皇地祗‛奉为总司土地的最高神,各地仍祀本处土地神。
最早称为土地爷的是汉代蒋子文。
据《搜神记》卷五曰:‚蒋子文者,广陵人也。
……汉末为秫陵尉,逐贼到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缓缚之,有顷刻死,及吴先主之初,其故吏见文于道,乘白马,执白羽,侍从如平生。
见者惊走。
文追之,曰:‘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
尔可宣告百姓,为我立祠。
不尔,将有大咎。
’……于是使使者封子文为中都侯,……为立庙堂转号钟山为蒋山。
‛此后,各地土地神渐自对当地有功者死后所任,且各地均有土地神。
据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五称沈约为湖州鸟镇昔静寺土地神,岳飞为临安太岳土地神。
清人赵懿在《名山县志》中称土地神不一,有多种名目,其中有花园土地,有青苗土地,还有长生土地(家堂所祀),庙神土地等。
东侧为十王殿,于土地祠相对。
十王就是传说中阴曹地府十殿阎罗王阴曹地府是由十殿阎罗王所掌控的,十殿阎罗王分别是叫: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十殿阎王:秦广王--专管人间的长寿与夭折、出生与死亡的册籍;统一管理阴间受刑及来生吉、凶。
鬼判殿位居大海之中、沃焦石之外,正西的黄泉黑路上。
楚江王--主掌大海之底,正南方沃焦石下的活大地狱。
宋帝王--主掌大海之底,东南方沃焦石下的黑绳大地狱。
五官王--掌管地狱在大海之底,正东方沃焦石下的合大地狱。
阎罗王--司掌大海之底,东北方沃焦石下的叫唤大地狱。
卞城王--掌理大海之底,正北方沃焦石下的大叫唤大地狱。
泰山王,掌管大海底,丁北方沃焦石下的热恼大地狱。
都市王,掌管大海之底,正西方沃焦石下的大热恼大地狱。
平等王,掌理大海底,西南方沃焦石下的阿鼻大地狱。
转轮王,殿居阴间沃焦石外,正东方,直对五浊世界的地方。
十殿阎王麾下还有:首席判官崔府君、钟馗、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神等。
整个阴曹地府就在他们的控制之下。
十王殿内原有壁画,内容取材于十八层地狱,育人劝善。
三、娘娘殿与三皇殿娘娘殿位于西侧。
按照壁画推断为送子观音,壁画绘有神态各异的小孩。
旧时中国人,尤其是妇女,崇拜佛教中的观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信观音能够送子。
观音在佛教中并不是最高神,但由于有了送子功能,其在中国的影响要比释迦牟尼大得多。
可以说,平常百姓几乎没有不知道观音的。
送子观音是随着佛教而进入中国的。
观音进入中国后,受到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观音的性别由男性变为了女性。
观音在印度佛教中原是男性打扮,初传入中国时也是男性打扮。
如敦煌佛画中的许多观音像都具有男性特征,有的还有两撇胡子。
当然,佛教中的菩萨虽为男性打扮,其实都是既无生死,也无性别的。
为了说法的需要,菩萨可以变换性别,尤其是为了方便对女信徒说法,则可以变为女性。
宋元之际,观世音的身世有了比较圆满的中国式的说法。
北宋年间有传说说观音原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的第三个女儿,名叫妙善。
楚庄王为大女儿妙清、二女儿妙音分别择文、武状元为婿,又打算为三女儿妙善招一位夫婿进宫,以继承王位。
妙善自小吃斋信佛,根本不愿成婚,一心想削发为尼。
楚庄王施之以家法,妙善宁死不从。
楚庄王盛怒之下,命她饮剑自刎。
但剑在她的脖子上,不仅没有伤害她,反而自断成上千节碎片。
狠心的父亲又下令把她闷死,让她的灵魂下地狱。
管地狱的阎罗王却又使她在南海普陀山复活(普陀山在浙江省杭州湾外的东海中),复活时站在普陀山一水池中的莲花上。
妙善在普陀山修佛道,终成菩萨。
后来,楚庄王病重,生命垂危。
妙善不念旧恶,化为一老僧前来献治病药方,药方要求用亲人的手和眼入药。
老僧指示可到南海普陀山得山寺去取这种药引子。
派去香山寺取亲人的手和眼的人竟然获得了菩萨施给的手和眼。
这种药果然灵验,楚庄王终于获得救治。
楚庄王病愈后,亲自到普陀山香山寺谢恩,才知道献出手和眼的菩萨正是三女儿妙善,内心十分愧疚。
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表达对儿女的怀念,竟令天下最好的能工巧匠为女儿塑造一尊‚全眼全手观音像‛。
可是工匠们听成了‚千眼千手观音像‛,竟雕塑出了一座千眼千手观音像,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见到的那种观音塑像。
由观世音来历的传说,遂产生了千手千眼观音,简称千手观音。
观音是法力无边、无所不能的菩萨。
但民间崇拜她,却主要不是由于她那些众多的虚幻的法力,而是在于她能送子。
至近现代,人们赋予了观音送子的职能,世音所传她的灵验,则少有救苦救难,而多为送子。
所以老百姓到观音庙里去烧香或家中供奉观音神像,主要是为了祈子。
观音送子的观念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
道教里送子娘娘便是碧霞元君及其属神送生娘娘。
三皇殿位于东侧,又称三观殿。
三皇具体指哪‚三皇‛自古说法不一,有伏羲、女娲、神农之说,也有伏羲、神农、黄帝之说。
由于《古微书》引用《帝王世纪》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所以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上古社会三位杰出的帝王,成为主流之说。
而下双寨大庙壁画上描绘的也正是天皇伏羲青帝、地皇神农炎帝、人皇轩辕黄帝。
四、药王殿与财神殿药王殿位于三皇殿北侧三级台基之上,坐东向西。
药王殿塑有药王像,供奉的是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七岁就学,日诵千余字。
年青时,善谈老庄及百家之说,性好道家之学。
后长期隐居终南山修炼、行医。
唐太宗、唐高宗数次征召他到京城做官,都辞谢不就,志在山林,一心向道,终其一生。
活了一百零一岁。
相传他擅长阴阳术数,神应无方。
他将道教养生理论与医学相结合,认为人若长寿,就须讲究饮食起居,抑情养性,加以导引行气,食补药补,才能终其天年。
他广搜民间验方、秘方,总结唐代以前的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加以分类记载,在医学和药物不方面做出极大贡献,因而被后世尊称‚药王‛。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生论》等等。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他被追封为‚妙应真人‛。
殿内墙壁上所画之图为孙真人医龙救虎图。
据说海中一小龙外出游玩,化为一蛇,被一小孩所伤,而被孙思邈所救,替它针炙用药而致康复。
小龙回到龙宫后告诉龙王。
为感谢大恩,龙王送给孙思邈许多金银财宝,但都被他拒绝了。
后来龙王送给他二部著名医书《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孙思邈进行潜心研究,终成一代药王。
由于他的医技高超,连深山老虎都能知晓。
一老虎口中受伤,多日不愈,跑到孙思邈身边毫无恶意地伏下身子,请求医治。
于是他就在虎口中先放上一个铁环,然后将手伸进去给老虎手术用药。
治愈后,老虎感动得流出了眼泪。
后来这铁环就被称之为‚虎衔‛。
后世人称赞他‚除病解危千金仙方普受惠,坐虎针龙广施兹悯救众生‛、‚弃爵位著千金精究医院行阴德,辞珠宝取仙方济世救人心存慈‛。
财神殿与药王殿相对,位于北侧。
"财神"何许人也?根据《封神榜》所载,财神姓赵名公明。
他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