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科学第一章单元检测卷(word版,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科学第一章单元检测卷(word版,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检测卷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 雨后彩虹B. 火山爆发C. 人工降雨D. 候鸟迁徙2.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 至100 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广阔的微观世界。

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A. 长度单位B. 质量单位C. 时间单位D. 温度单位3.“拓展观察力”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科学仪器作为人的感官的延长和补充,克服了感官的局限性,开拓了认识的视野,并使观察走向精确化和定量化。

下列科学实例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段的是( ) A. 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来观察遥远的天体 B. 用显微镜来观察肉眼看不清的微小物体C. 用高速摄像机来研究运动极快、肉眼无法辨清的运动过程D. 用地球仪来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状况4.单位换算是我们学习科学测量时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A. 5.6m=5.6m×100cm=560cmB. 56cm=56× m=0.56mC. 560mm=560× =0.560mD. 56dm=56dm× m=5.6m5.小明为了给窗户配上一块玻璃,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用哪种工具来测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A. 最小刻度是l 毫米,长度是20 厘米的学生用尺B. 最小刻度是l 厘米,长度是15 米的皮卷尺C. 最小刻度是1 毫米,长度是2 米的钢卷尺D. 最小刻度是l 厘米,长度是1 米的米尺6.用同一支温度计测量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的水温度高B. 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C. 两者温度相同D. 无法比较7.小磊同学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是2.23厘米、2.22厘米、2.83厘米、2.23厘米,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A. 2.38厘米B. 2.227厘米C. 2.2267厘米D. 2.23厘米8.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错误操作测量结果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偏大B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偏大时没有排列紧密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偏大数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偏小A. AB. BC. CD. D9.为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 含量,小明同学根据维生素C 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支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 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边滴边震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实验结果如下:黄瓜汁青椒汁芹菜汁白菜汁高锰酸钾溶液(2 毫升)14 滴18 滴15 滴11 滴据表可知维生素C 含量最少的蔬菜是( )A. 黄瓜B. 青椒C. 芹菜D. 白菜10.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A. 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B. 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亦大C. 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D. 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11.一支已测过体内温度但没有甩的体温计,读数是37.5℃,用此体温计再去连续测两个病人的体温。

如果这两人的实际体温为36.8℃和38.6℃,那么在测量时,体温计上的读数分别为( )A. 37.5℃和38.6℃B. 36.8℃和38.6℃C. 36.8℃和37.5℃D. 37.5℃和37.5℃12.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凡提,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凡提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像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这则故事说明了( )A. 测量总是有误差的B. 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C. 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D. 测量前应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13.要测量1 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好的是( )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 枚1 元硬币的厚度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0 枚l 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C.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 枚1 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D.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 枚1 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14.量液体时,将量筒放好后,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5mL。

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A. 等于15mLB. 大于15mLC. 小于15mLD. 无法确定15.小明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刻度在0℃时水银柱长5 厘米;在100℃时水银柱长25 厘米。

用这支温度计去测一杯水时,水银柱长为12 厘米。

则这支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 )A. 28℃B. 35℃C. 48℃D. 60℃二、填空题16.下列仪器中,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烧杯b.滴管c.酒精灯 d.试管e.药匙17.如甲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如乙图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如图丙所示,所测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

18.有一个T 形工件,如图所示。

根据我的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小于下面一竖(cd)的高度。

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观察判断,你用什么仪器来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

检验结果是:________。

从以上的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________。

19.如图是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

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为________℃。

(2)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处________B处(填“<”、“=”或“>”).(3)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

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________。

20.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

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1)如图所示,甲同学所用量筒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

(2)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 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 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 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 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3)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丙同学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

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________(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三、实验探究题21.在饭店用餐前,服务员热情地给每位同学倒了一杯温开水给同学们解渴。

小科灵机一动,拿出随身带来的温度计,做起了研究:将温度计插入自己的这杯温水中,让杯中的温水自然冷却,并用手表记录了时间,每隔两分钟读一次温度计,并将读数记录如下表。

时间(分)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温度(℃)60 52 45 39 34 30 27 25 24 24 24(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__℃。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

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比较正确反映实验过程________。

(3)与普通温度计相比,体温计更精确,是因为________22.水蚤的身体呈半透明,制作装片后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心脏的搏动情况。

某班甲、乙、丙、丁四组学生,分别用滴管从10℃、20℃、30℃的三种含有水蚤的培养液中吸取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不同装片进行观察,得到数据如下表。

(说明: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甲组乙组丙组丁组平均心率(次/分)10℃281 191 192 18720℃(室温)288 286 289 29130℃401 408 398 296试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表中有错误数据的组别是________。

(3)实验数据有误是因为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引起的,为什么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会引起数据错误?________。

23.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________厘米。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

24.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开水真的不响吗?小明想对此进行研究,得到爸爸的支持,小明用圆底铁锅在煤气灶上进行烧水试验。

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dB是声强的单位,数值越大,声音越响。

)分别测量锅内水的温度。

锅旁声音的强弱,测量结果如下表:水温℃ 21 40 60 70 80 85 90 95 M声强dB37.5 38.0 40.5 43.4 46.8 52.9 54.4 55.2 52.8现象无气泡无气泡有小气泡产生少量气泡上升上升气泡增多大量气泡上升水面有气泡形成更多小气泡形成,水变浑浊沸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请填写表格中M的数据是________,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温度为________时,响度最大。

(2)当时他们是在如乙图中所示的气温下进行实验的,则该实验估计是在________(填暑假或寒假)完成的。

25.在柿子成熟的季节里,果农们在柿子还未完全成熟的时候就进行了采摘,怎样才能使柿子早点成熟呢?小西同学做了下面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做了记录。

他选了30只大小接近、成熟度相近的同种柿子,分三组,每组10个,分别放在三个相同的纸箱中,往第一个纸箱中另加了2个成熟的苹果;第二个纸箱放在温度稍高的地方;第三个纸箱只放10个柿子,放在与第一个纸箱相同的地方。

观察柿子的颜色和软硬来比较是否成熟。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1)小西同学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2)实验中,第三组的作用是________。

(3)请你帮助小西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

答案一、单选题1. C2. A3. D4. B5.C6. C7. D8. B9.B 10. C11. A 12. C 13. B 14. C 15. B二、填空题16. e;b;d17. 39℃;2.50cm;6.8ml18. 刻度尺;上面一横的长度等于下面一竖的长度;肉眼观察存在局限性,要借助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19. (1)0(2)>(3)换用更细管径的玻璃管(或换用体积更大的玻璃瓶)20.(1)10mL;20cm3(2)B,C(3)偏大三、实验探究题21.(1)24(2)D(3)体温计的玻璃泡大,内径细22. (1)温度变化是对水蚤心率的影响?(2)甲组和丁组(3)因为观察环境是在室温下,载玻片标本会与环境进行热传递,使温度接近室温23.(1)1.55(2)24.(1)98;95℃(2)寒假25.(1)怎样才能使柿子早点成熟呢(2)作为对照(3)升高温度和加成熟苹果都能够使柿子更快成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