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度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2016年度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2016年度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一、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2016年本部门行政单位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支出中的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合计118.49万元,比上年增加45.27万元,增加原因:经费标准调整以及物价上涨等因素。

机关运行经费:为保障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二、政府采购支出情况2016年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政府采购支出总额7.80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支出6.35万元,政府采购服务支出1.45万元。

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7.8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100%,其中:授予小微企业合同金额7.8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100%。

三、国有资产占用情况固定资产总额197.67万元,其中:汽车5辆,92.98万元;没有单价50万元以上的设备。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拨款收支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拨款收入1256.2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拨款支出1256.22万元。

五、2016年度部门绩效评价情况(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2016年,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2015年度部门整体支出实施绩效评价,重点抽查9个项目,项目资金达到90%,项目数量达到30%,昌平区国资委2015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级别评为良好。

(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1.评价对象概况:本次绩效评价的资金范围为昌平区国资委2015年度部门财政预算资金95,385.16万元。

评价范围涵盖昌平区国资委机关和纳入预算管理的2家二级单位。

评价时间从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

2015年昌平区国资委总体绩效目标为:坚持依法监管,出台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意见,提高资源整合、资本运营、资产监管水平,开展混合所有制试点,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区属国企与区内外优质企业合作发展,推动国有经济加速向优势产业和行业布局,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贡献力量。

2.绩效评价情况(1)绩效目标评价分析目标设定情况分析绩效目标依据充分性分析:昌平区国资委2015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内容基本上包含了昌平区国资委的全部部门职能,基本符合昌平区“十二五”规划、部门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依据较为充分。

绩效目标合理性分析:绩效目标总体上比较合理,能够体现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目标,基本符合昌平区国资委整体部门支出的客观实际,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但绩效目标设定的比较宽泛,如具体指标中未体现项目绩效实现指标对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的支撑和依据,对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关注不够等。

绩效目标明确性分析:部门整体财政支出绩效目标的设定与昌平区国资委的职能职责相适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总体任务的要求,但绩效目标设定的不够明确,太过笼统,产出指标没有量化,比较概括,缺乏数量支撑。

部门效益指标包含社会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目标,应进一步量化,应根据项目完成结果及部门职能实现情况进行设定。

部门决策情况分析部门决策规范性分析:昌平区国资委部门决策分为决策准备、决策提交、决策反馈、决策实施四个阶段,事前有调研、请示,事中执行有反馈,基本上能做到按照“三重一大”及市区要求和本部门的议事规则决策,但部门职能的履职内容与项目间的关系不尽清楚,应加强可行性分析和完善立项需求报告,制定本部门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决策管理水平。

部门决策有效性分析:昌平区国资委部门决策能够做到依照法律法规和市区的相关要求,围绕本部门的职责、本部门的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相应的绩效目标。

但应增强过程控制的管理和预算计划的严谨性,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决策还应有配套落实措施,注重产出成本,严格控制计划,合理差额,更好的实现社会效益。

部门决策责任明确性分析:昌平区国资委部门决策指向基本明确,但相应的绩效目标及对应指标不够细化量化,且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和日常监督,对市区的相关制度、措施、决策、任务要有配套落实措施,加强过程控制。

(2)预算管理评价分析预算编制情况分析昌平区国资委2015年部门预算总金额为2816.18万元,其中人员经费1385.94万元、公用经费83.52万元、项目经费1346.72万元,另三公经费预算金额19.14万元。

以上预算均根据市、区国资委精神及行政许可、法律法规等依据进行编制。

但也存在以下问题和现象:预算编制的依据不够充分,特别是测算依据不够明确具体、资金分配与绩效目标的一致性不够明确、量化不够细致到位。

要尽快梳理项目类别,制定或沿用上级的项目管理办法,提出明确的管理监督标准。

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昌平区国资委2015年度帐面反映,年初结转结余5.05万元(其中基本经费结转结余3.71万元,项目经费结转结余1.34万元),本年度财政拨款95,385.15万元(其中:基本经费1,606.87万元,项目经费93,778.28万元),财政资金实际支出95,306.7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576.88万元,项目支出93,729.83万元),年末结转和结余资金83.49万元(其中基本支出结转结余33.70万元,项目支出结转结余49.79万元)。

预算执行率99%,结转结余率1%。

昌平区国资委2015年度预算执行与预算相差较大,特别是项目预算的计划性不够,追加预算较多;部门支出预算执行率处在合理区间之内,基本保证了部门重点工作的完成。

预算管理情况分析:昌平区国资委基本能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及《昌平区区级财政支出预算管理试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围绕本部门中心工作,统筹兼顾,预测各项收入,合理安排支出,保证重点支出需要,从严从紧编制预算。

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北京市昌平区国资委财务管理制度》,切实落实责任,强化对预算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落实好政府采购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如实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根据昌平区政府《关于推进本区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稳步推进绩效考评工作。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不规范、不完整;票据使用不符合相关规定;个别经费使用现金较多;不相容职务未进行分离;个别项目财务处理不规范,内控制度执行不够严格等。

应加强预算资金管理,特别是项目的管理;完善财务制度及管理,加强相关票据使用、现金使用管理;采取相应措施,使不相容职务分离,健全内部控制。

(3)资产管理评价分析昌平区国资委能够按照市区的相关文件要求,严格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对存货实行采购、验收、入库、付款、仓储保管、发货、记录等环节的分离管理;对于报废物资和财产损失,要找出原因,按程序核销。

基本做到了所属事业单位投资风险可控,本部门无超标配置,资产使用处置合理,固定资产利用充分。

(4)产出及效果实现评价分析绩效管理情况分析2015年,昌平区国资委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新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董事会监事会换届工作暂行办法》、《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监管企业资产租赁管理制度暂行办法》、《关于加强企业实物资产转让管理工作的通知》、《国资委重要工作督查办法》等专项制度,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但在绩效效果方面的信息资料归集不够完整,对绩效实现情况的有效跟踪不够到位,缺乏对绩效成果方面的基础性统计分析,未能全面反映出部门整体的绩效信息。

产出完成情况分析昌平区国资委2015年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资进退调整;加强资源整合利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完善国资监管体系,促进企业保值增值;严格安全工作机制,构建和谐稳定大局等方面基本上按设定的绩效目标,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但也存在预算单位对公共支出的项目立项、可研、过程监控、验收等管理环节的制度建设不完善,缺乏相应的过程管控措施等问题和现象。

效果实现情况分析:昌平区国资委2015年的各项工作基本上完成,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持续性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认可。

通过对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监事会工作、审计培训,提高国有企业的企业管理和资本运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通过停止高耗能企业的生产,完善现代化国有企业服务体系,促进首都环境问题的更好解决,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总体受控,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为城市安全运行、国资深化改革、国企加快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但也存在以下问题和现象:绩效目标的设定不够细化,可考核性不足,相应的完成情况系统数据不足,不能形成有效支撑,应建立部门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系统,及时监管指导绩效管理工作。

3.评价结论(1)评价得分情况:昌平区国资委2015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总体得分78.51分。

绩效级别评价为“良好”。

基本支出评价81.97分,其中部门决策部分11.61分,部门管理部分33.09分,部门绩效部分37.27分。

项目支出评价75.67分,其中项目决策部分11.3分,项目管理部分22.27分,项目绩效部分42.1分。

重点抽查项目资金达到90%,项目数量达到30%。

(2)部门整体支出所实现的主要绩效2015年,昌平区国资委监管企业98户,其中一级监管企业15户,截至2015年底,监管企业资产总额为299.36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01.4亿元,资产负责率为66.12%;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47亿元,利润总额0.63亿元。

其中盈利企业54户,累计盈利1.30亿元,上缴税费3.68亿元。

区属国有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营性企业整体发展平稳。

年度重点工作进展良好一是有序推进北京国际高尔夫游乐公司球场清退工作。

二是完成协议转让流村176亩土地及房产工作。

三是加快与市属企业的合作对接。

四是组建成立昌平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五是发展昌建投公司投融资平台。

六是推动新元科技园健康发展。

国企功能作用有效发挥昌房公司继续做好沙河巩华城、七里渠项目拆迁扫尾工作,大力推进阿苏卫项目搬迁及回迁楼建设工作,抓紧落实南口棚户区改造工作。

铭嘉公司大力推进新城东区开发建设。

自来水公司增资京昌水务公司推进昌平第一地表水厂建设。

宏达兴公司实行集团化管理模式一年来效果显著,全公司营业收入1.6亿元,实现利润2198.4万元。

水屯市场出租率保持在98%,市场成交额88.09亿元;电动出租车公司200辆运营车辆累计行驶里程640万公里以上,实现总载客数134万人次,载客里程434万公里,总运营收入801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