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名曲欣赏

中外名曲欣赏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轮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等八个乐章组成
原曲还有:
(11)“众串凯”
(12)“诸将争功”
(13)“得胜回营”
十面埋伏是中国古典音乐中一首大型琵琶武曲,他用叙事的手法完美的表现了中国历史上驰名中外的楚汉之争,乐曲气势轩昂,音乐结构完整,结构流畅多变对比鲜明,发挥了琵琶演奏中特有的功能,和演奏技巧,充分表现出了琵琶舞曲中激烈壮观,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表现了中国音乐的博大精深,意犹未净的独沈特神韵和移情之美
》》》声乐的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
A美声唱法特点 要求保持喉结的稳定,追求具有强烈光亮度的“声律集中点“着重口、鼻、胸、腹式的呼吸协调,音色明亮圆润。同时美声唱法还十分注重句法的连贯,声音灵活转换自如,音色统一的演唱方法
B民族唱法的特点 注重声音的民族特性,声音具有符合民族审美习惯的的质朴感和亲切感,音色朴实,明亮靠前对语言十分讲究声、情、字、味、表的演唱方法注重“声情并茂“”字正腔圆“
中外名曲欣赏
———————————————————————————————— 作者:
———————————————————————————————— 日期:
中外名曲欣赏
》》》音乐欣赏的三个阶段:
一、官能的欣赏。即对美的音响的感受阶段,主要满足感官上的悦耳,好听
二、感情的欣赏。由于感受而引起的情感反应和思维想象阶段
》》》《十面埋伏》
刘邦:汉文化的开拓者
楚汉:这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根据公元202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和项羽决战汉军一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的历史背景,表现了古战场上生死搏杀的历史场面是历史画面生动而真实的写照
作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
(1)“列营”全曲序引,表现出征前的金鼓战号齐鸣,众人呐喊的激励场面。音乐由散渐快,调式的复合性及其交替转换,更使音乐增加不稳定性。
(2)“吹打”。
(3)“点将”主题呈式,用接连不断的长轮指手法(但轮一句轮一拂轮)和“扣、抹、弹、抹”组合指法,表现将士威武的气派。
(4)“排阵”。
(5)“走队”音乐与前有一定的对比,用“遮、分”和“遮、划”手法进一步展现军队勇武矫健的雄姿。
第二部分:
(6)“埋伏”表现决战前夕夜晚,汉军在垓下伏兵,气象宁静而又紧张,为下面两段作铺垫。
C通俗唱法的特点 强调自然与个性的表现的主要目的强调“倾诉性“和“宣泄性“”多用白声“力求演唱的生活化、大众化、口语化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10月病逝于莫斯科
冼星海一生创作的音乐作品近三百件,代表作品有: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歌曲《游击军》《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黄河之恋》《夜半歌声》等
C弹拨乐器
是用手指弹奏或拨奏,音色清脆明亮,擅长演奏活泼跳跃的旋律。主要有古琴、琵琶、三弦、冬不拉、阮、泰琴等
D打击乐器
是我国民间乐器合奏的形式之一,其特点是活跃气氛,增强音乐表现力,主要有鼓、锣等
大合唱
大合唱是一种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与合唱(有时穿插朗诵)的,通常由管弦乐队伴奏的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多以大型管弦乐队伴奏主要表现重大的历史题材和社会题材思想深刻内容丰富
三、理智的欣赏。从理性的角度认识音乐,并在较高的层次上对作品的音响、感情、表现意义等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1 民歌的一般特点
A民族与人民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B民歌是人民群众在时代口耳相传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C表达方法朴实简练,平易近人
D具有特殊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E 与其他的民间艺术相联系
2 汉族民歌分类:一、劳动号子 二、山歌 三、小调
第一节3 号子的特点中国民歌
A表现方法直接 简单浅显易懂
B曲风多粗犷豪放 坚定豪迈
C音乐节奏与劳动节奏相吻合随着劳动的幅度变化而变化
D在歌词中常插入呼唤性忖词同一音乐材料反复采用 一领众和的演唱方式
4小调的特点
A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旋律抒情优美凄婉流畅
B节奏节拍的规整性,节奏缓慢高调的缓长,表现情感的细腻含蓄不像山歌和号子那样直截了当
C旋律曲折多样性小调的乐汇变化比较多,旋律曲线呈现曲线型和波浪型
》》》民族乐器的分类及表现特性:
A吹管乐器:
大多是木制的,声音响亮清脆,色彩亮丽,常用来演奏主旋律和独奏。以其构造不同可分为三类:1无簧哨吹管语气——如笛、萧
2带哨吹管乐器——如管子
3簧管乐器——如笙、巴鸟
B拉弦乐器
是在胡琴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其形状各异,种类繁多,音色柔美,技巧复杂细腻,适合演唱歌唱性的旋律 常用的有二胡 京胡 板胡 粤胡等
(7)“鸡鸣山小战”楚汉两军短激战的生死搏杀场面。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声交织起伏,震撼人心。先用“划、排、弹、排”交替弹法,后用拼双弦、推拉等技法,将音乐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
(9)“项王败阵”
(10)“乌江自刎”先是节奏零落的同音反复和节奏紧密的马蹄声交替,表现了突围落荒而走的项王和汉军紧追不舍的场面;然后是一段悲壮的旋律,表现项羽自刎;最后四弦一“划”后急“伏”(又称“煞住”),音乐嘎然而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