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盐酸肾上腺素(副肾素) 1mg:1ml【临床应用】用于心脏骤停的抢救和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也可用于其他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的治疗。
与局麻药合用有利局部止血和延长药效。
【剂量与用法】常用量为皮下或肌注射1次0.25mg~1mg。
1 心跳骤停将0.1%注射液0.25ml~0.5ml用注射用生理盐水10ml稀释后静注或心室直接注入,同时配合心脏按摩、人工呼吸和纠正酸血症等其它辅助措施。
2 支气管哮喘皮下注射0.25~0.5mg,必要时可反复注射。
3 过敏性疾患皮下注射或肌注0.3mg~0.5mg(0.1%注射液0.3ml~0.5ml)。
用于过敏性休克时,还可用本品0.1mg~0.5mg以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或取本品4mg~8mg加入500ml~10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4 与局麻药合用加少量(约1∶500 000~200 000)于局麻药(普鲁卡因),总量不超过0.3mg。
5 局部粘膜止血将纱布浸以本品溶液(1∶20 000~1 000)填塞出血处。
【副作用】1 有头痛、烦躁、失眠、面色苍白、无力、血压升高、震颤等不良反应。
2 大剂量可致腹痛、心律失常。
【注意】2、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2ml:1mg【临床应用】1、心脏骤停,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如溺水、电击、手术意外和药物中毒等引起的心跳骤停。
必要时可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伍用。
2、抗休克,可用于心源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
对中心静脉压高,心输出量低者,应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再用该品。
【用法与用量】1、心跳骤停:心腔注射0.5一lmg。
2、抗休克:以0.5-lmg加于5%葡萄糖溶液200ml中,静滴,滴速0.5—2μg/分,根据率120次/分以下。
3、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2mg:1ml【临床应用】血压维持。
【用法与用量】临用前稀释,每分钟滴入4~10μg(WYF假如60kG,分钟6UG,就是0.1μg/kg.min)围可100ml静滴,根据情况掌握滴注速度,待血压升至所需水平后,减慢滴速,以维持血压于正常围。
如效果不好,应换用其他升压药。
对危急病例可用1~2mg稀释到10~20ml,徐徐推入静脉,同时根据血压以调节其剂量,俟血压回升后,再用滴注法维持。
下列情况应慎用:①缺氧,此时用本品易致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②闭塞性血管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闭塞性脉管炎等,可进一步加重血管闭塞,一般静注不宜选用小腿以下静脉;③血栓形成,无论脏或周围组织,均可促使血供减少,缺血加重,扩展梗塞围。
4、多巴胺 20mg:2ml【临床应用】肾功能不全、心排出量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较低并且已补足血容量的病人更有意义。
【用法与用量】成人常用量静脉注射,开始时每分钟按体重1-5ug/㎏,10分钟以每分钟1-4ug/㎏速度递增,以达到最大疗效。
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静滴开始时,每分钟按体重0.5-2ug/㎏逐渐递增。
多数病人按1-3ug/㎏/分给予即可生效。
闭塞性血管病变患者,静滴开始时按1ug/㎏/分,逐增至5-10ug/㎏/分,直到20ug/㎏/分,以达到最满意效应。
如危重病例,先按5ug/㎏/分滴注,然后以5-10ug/㎏/分递增至20-50ug/ ㎏/分,以达到满意效应。
或该品20㎎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ml中静滴,开始时按75-100ug/分滴入,以后根据血压情况,可加快速度和加大浓度,但最大剂量不超过每分钟500ug.。
下列情况应慎用: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冻伤(如冻疮)、糖尿病性动脉膜炎、雷诺氏病等慎用;③对肢端循环不良的病人,须严密监测,注意坏死及坏疽的可能性;④频繁的室性心律失常时应用该品也须谨慎。
⑺在滴注该品时须进行血压、心排血量、心电图及尿量的监测。
5、尼可刹米注射液 1.5ml:0.375g尼可刹米注射液,适应症为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抑制。
【用法与用量】皮下注射、肌注射、静脉注射。
成人:常用量一次0.25~0.5g,必要时1~2小时重复用药,极量一次1.25g。
小儿:常用量6个月以下一次75mg,1岁一次0.125g,4~7岁一次0.175g。
作用时间短暂,应视病情间隔给药;运动员慎用。
抽搐及惊厥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常见面部刺激症、烦躁不安、抽搐、恶心呕吐等。
大剂量时可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出汗、面部潮红、呕吐、震颤、心律失常、惊厥、甚至昏迷。
6、洛贝林3mg:1ml用于新生儿窒息、一氧化碳引起的窒息、吸入麻醉剂及其他中枢抑制药(如阿片、巴比妥类)的中毒及肺炎、白喉等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
【用法与用量】肌注或皮下注射,成人3mg~10mg/次,极量20mg/次;小儿1mg~3mg/次。
缓慢静注:成人3mg/次,极量6mg/次。
儿童0.3mg~3mg/次。
必要时每隔30min可重复1次。
不良反应可有恶心、呕吐、呛咳、头痛、心悸等。
大剂量可引起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呼吸抑制,甚至惊厥。
7、阿托品0.5mg:1ml【用法用量】口服:0.3~0.6mg/次,3次/日。
极量1mg/次,3mg/ 日。
皮下注射或静注:立即静注1~2mg(5~25%葡萄糖10 ~20ml稀释),同时肌注或皮下注射1mg,15~30min毒程度,每次皮下或静注0.5~5mg。
【注意事项】(1)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忌用。
(2)用量超过5mg时,即产生中毒,中毒表现为兴奋过于强烈时可用短效巴比妥类或水合氯醛,呼吸抑制时可用尼可刹米。
另外可皮下注射新斯地明0.5~1mg,每15min1次,直至瞳孔缩小症状缓解为止。
8、地塞米松 5mg:1ml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
多用于结缔组织病、活动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瘡、严重支气管哮喘、严重皮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白血病等,也用于某些严重感染及中毒、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
【用法用量】一般剂量静脉注射每次2-20mg;静脉滴注时,应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可2-6小时重复给药至病情稳定,但大剂量连续给药一般不超过72小时。
还可用于缓解恶性肿瘤所致的脑水肿,首剂静脉推注10mg,随后每6小时肌注射4mg,一般12-24小时患者可有所好转,2-4天后逐渐减量,5-7天停药。
对不宜手术的脑肿瘤,首剂可静脉推注50mg,以后每2小时重复给予8mg,数天后再减至每天2mg,分2-3次静脉给予。
用于鞘注射每次5mg,间隔1-3周注射一次;关节腔注射一般每次0.8-4mg,按关节腔大小而定。
【注意事项】1. 结核病、急性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患者应用时,必须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
2.长期服药后,停药前应逐渐减量。
3.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肝硬化、肾功能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慎用。
4.运动员慎用9、山莨菪碱(6-542)10mg:1ml主要用于解除平滑肌痉挛,胃肠绞痛、胆道痉挛以及急性微循环障碍及有机磷中毒等。
【用法用量】1.常用量:成人每次肌注5~10mg,小儿0.1~0.2mg/kg,每日1~2次。
2.抗休克及有机磷中毒:静注,成人每次10~40mg,小儿每次0.3~2mg/kg,必要时每隔10~30分钟重复给药,也可增加剂量。
病情好转后应逐渐延长给药间隔,至停药。
【不良反应】常见的有:口干、面红、视物模糊等;少见的有:心跳加快、排尿困难等;上述症状多在1~3h消失。
用量过大时可出现阿托品样中毒症状。
【注意事项】1.急腹症诊断未明确时,不宜轻易使用。
2.夏季用药时,因其闭汗作用,可使体温升高。
3.静滴过程中若出现排尿困难,对于成人可肌注新斯的明0.5~1.0mg或氢溴酸加兰他敏2.5~5mg,对于小儿可肌注新斯的明0.01~0.02mg/kg,以解除症状。
10、盐酸异丙嗪注射液(非那根)50mg:2ml【用法用量】肌肉注射成人用量(1)抗过敏,一次25mg(1支),必要时2小时后重复;严重过敏时可用肌注25~50mg(1支~2支),最高量不得超过l00mg(4支)。
(2)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可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至0.25%,缓慢静脉注射;(3)止吐,12.5~25mg(0.5支~1支),必要时每4小时重复一次;(4)镇静催眠,一次25~50mg(1支~2支)。
小儿常用量(1)抗过敏,每次按体重0.125mg/kg或按体表面积3.75mg/m2,每4~6小时一次;(2)抗眩晕,睡前可按需给予,按体重0.25~0.5mg/kg或按体表面积7.5~15mg/m2或一次6.25~12.5mg,每日三次;(3)止吐,按体重0.25~0.5mg/kg或按体表面积7.5~15mg/m2,必要时每4~6小时重复;或每次12.5~25mg,必要时每4~6小时重复;(4)镇静催眠,必要时每次按体重0.5~1mg/kg或每次12.5~25mg。
11、呋塞米(速尿)20mg:2ml【临床应用】可用于不能口服的病人或急需利尿的临床情况。
⒉高血压:可单用或其他药物合用。
噻嗪类无效时该品可能有效。
但禁用于无尿病人及对该品过敏者。
⒊急性肺水肿或脑水肿。
⒋配合补液,加速某些经肾消除的毒物排泄。
【用法用量】成人常用量:①水肿性疾病:a.一般剂量:开始剂量为20~40mg,必要时每2小时追加剂量,直至出现满意疗效。
维持用药阶段可分次给药。
b.急性左心衰竭:起始剂量为40mg,必要时每小时追加80mg,直至出现满意疗效。
c.慢性肾功能不全:一日剂量一般为40~120mg 。
②高血压危象:起始剂量为40~80mg,伴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肾衰竭时,可酌情增加用量。
③高钙血症:一次20~80mg 。
儿童常用量:水肿性疾病:起始剂量为1mg/kg,必要时每2小时追加1mg/kg 。
一日最大剂量可达6mg/kg 。
12、利多卡因100mg:5ml【用法用量】1、成人常用量①骶管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用量以200mg(1.0%)为限;用于外科止痛可酌增至200—250mg(1.0—1.5%)。
②硬脊膜外阻滞,胸腰段,250—300mg(1.5—2.0%)。
③浸润局麻或静注区域阻滞,50~200mg(0.25—0.5%)。
④外周神经阻滞,臂丛(单侧)250—300mg(1.5%);牙科,20—100mg(2.0%);肋间神经(每支),30mg(1.0%);宫颈旁浸润,左右侧各100mg(0.5—1.0%);椎旁脊神经阻滞(每支),20—50mg(1.0%);yin部神经,左右侧各100mg(0.5—1.0%)。
⑤交感神经节阻滞,颈星状神经50mg(1.0%),腰50—100mg(1.0%)。
⑥一次限量,一般不要超过200mg(4.0mg/kg),药液中加用肾上腺素用量可增至200—250mg (6.0mg/kg)。
静注区域阻滞,极量4mg/kg。
治疗用药静注,第一次初量1mg/kg,极量4mg/kg,成人静滴每分钟以1mg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