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知识培训
• 3、头霉素类中的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等对 其也有效。
• 4、因为ESBLs活性可以被克拉维酸、舒巴 坦、他唑巴坦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 所以,也可以选择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混合制剂,如替卡西 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等
• 肺炎克雷伯氏菌 • 绿脓杆菌 • 大肠埃希杆菌
•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 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 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 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 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 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 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 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 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以 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 2 有较显著的PAE。
• 主要包括: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和硝唑类 等。
• 最佳给药方式:采用分次给药,或联合应 用其他抗菌药物。
时间依赖性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区别
二、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指导原则
一、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 1、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 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
• 2、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 • 3、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者缓解者,预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 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 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 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 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 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 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药事管理知识培训
一、抗菌药物分类及抗菌谱
抗菌药物主要分为β-内酰胺类、非典型 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洁霉 素类、多肽类等。
•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 该类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高于 MIC(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而其峰浓度并不很重要 。
• 肺炎杆菌的抗感染疗程宜长,通常为3~ 4周。
说明他唑巴坦能有效抑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增 强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而舒巴坦的效果则较差。
绿脓杆菌
• 绿脓杆菌称铜绿色假单胞菌,是一种致病 力较低但抗药性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 伤口感染较常见的一种细菌。能引起化脓 性病变。感染后因脓汁和渗出液等病料呈 绿色,本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绿脓杆 菌感染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和组织、常 见于烧伤或创伤部位、中耳、角膜、尿道 和呼吸道。也可引起心内膜炎、胃肠炎、 脓胸甚至败血症。
• 选择及给药方法: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 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 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
• 给药方法:1、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 开始时给药,半小时内迅速滴完;
• 2、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 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 3、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 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 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肺炎克雷伯氏菌
• 肺炎克雷伯氏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存在 于人体肠道、呼吸道。可引起支气管炎、 肺炎,泌尿系和创伤感染,甚至败血症、 脑膜炎、腹膜炎等。
抗菌药物的应用
• 1、一般对先锋霉素、氨基糖类(链霉素、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氯霉素、多粘 菌素等敏感。易于耐药。
• 2、不产esbls菌落,用三代头孢最有效, 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 主要包括: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单胺类、碳青霉烯类、 万古霉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等
• 最佳给药方式: 小剂量均匀分次给药, 甚至持续给药
பைடு நூலகம்
浓度依赖性药物
• 该类抗菌药物杀菌具有浓度依赖性 ,血药峰值浓度越高,对致病菌的杀 伤力越强,杀伤速度越快。
• 特点:1 抑菌活性随着抗菌药物的浓 度升高而增强,当血药峰浓度(Cmax )大于致病菌MIC 的8~10倍时,抑菌 活性最强;
• 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 菌等通常最易生产,其次,阴沟肠杆菌、 粘质沙雷氏菌、绿脓杆菌也可生产。
• 特点是可以水解灭活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头孢菌素
需要注意:
• 1、一旦确定为产ESBLs菌株,应立即停止 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 菌药物的治疗。
• 2、对付产ESBLs菌株,最有效的抗菌药物 为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较 为常用。
• 4、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 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 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 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 5、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 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三、抗菌药物治疗用药指导原则
•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 菌药物。
防可能有效。 • 4、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
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 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 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 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 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 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 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 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 3、产生esbls菌落,用碳青霉烯类,依据 病情,注射用滴注7到14天,不可超过半个 月,易发生耐药。
• 4、对重症感染可采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与氨基糖苷类联合使用
• 5、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难治性感染,除第 三代头孢菌素外,也可试用亚胺培南或氟 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或氨曲南 等联用。
• 特点:1、当血药浓度超过对致病菌的MIC(最低抑 菌浓度)以后,起抑菌作用并不随浓度的增高而显著 增强,而是与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密 切相关 ;
• 2、PAE(抗菌后效应)较短或没有PAE(抗菌后效应 )。
• 抗菌后效应(PAE):指停药后,抗菌药物在机体内的 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或者被机体完全清除 ,细菌在一段时间内仍处于持续受抑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