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知识梳理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知识梳理

初三语文名著阅读知识整理及练习篇
一.初三语文名著阅读考查内知识点梳理
《朝花夕拾》:掌握作者及全书内容(概括内容、对其评价)、主要作品篇目及其主要内容所涉及到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二.名著阅读知识梳理:
《朝花夕拾》
1.作者简介: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2.全书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后改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的“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

对朝花夕拾书名进行解析: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它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3《二十四孝图》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
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
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当时
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拥有的最
早一本画图本子《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
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
“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
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
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
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
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
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4《五猖会》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
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记叙了迎神赛
会的习俗及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
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
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
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
性的压制和摧残。

“我”(鲁迅先生):对迎
神赛会极其盼望,知道要看
会后很激动、兴奋。

父亲让
背书后很失望,扫兴
父亲:严肃,对孩子管教严。

5《无常》
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
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
“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
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
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
间”。

【一个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的
形象,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
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
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
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
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
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
“公理”、“正义”旗号的
“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
讽。

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
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先
写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
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
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
作对比,突出活无常的善心。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8)记叙了百草园的生活;
过渡段(9)从百草园变成了三味书屋,有
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10~结尾)记叙三味书屋的
生活,思路非常清晰。

在记叙百草园的有
趣生活过程中,插叙了美女蛇的故事,这
段插叙的作用在于映衬百草园具有神话般
的色彩。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
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
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
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
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
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
理要求。

长妈妈:老迷信
作者:充满志趣的天真孩童。

寿镜吾老师:知识渊博,但
不古板(方正、质朴、博学、
严而不厉,是鲁迅先生颇为
敬畏之人)。

7父



父亲被江湖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
心中的痛苦。

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
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
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
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
草菅人命的实质。

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
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
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
借故辞去,表明父亲的病一步
步恶化。

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
了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的痛恨,
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

同时作者也在其中变现了对封
建社会的深恶痛疾,文中最后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
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
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
背书。

但是,鲁迅从来没有
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
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
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
安永远痛苦。

我们感到鲁迅
先生强烈的爱。

t 初三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知识整理及练习篇
故乡,去往南京。

不久后鲁迅得知了范爱农与友人游湖时落水身亡,怀疑他是自杀。

有评论说范爱农是鲁迅的影子,文章表达了鲁迅对范爱农命运的感叹和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进步但不合时宜、妥协、懦弱)
答案:百草园、无常、收集图书、描绣像、二十四孝图、山海经、长辈馈赠、阿长买的
n A
l i s
n
n g
o r
答案:衍太太、父亲的病、琐记、同一门的邻居、和蔼、虚伪自私、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答案: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阿长、藤野先生、
范爱农。

1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 集,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

其中《藤野先生》一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学医期间,藤野先生对他的教导与关爱。

同时也叙述了作者因受到日本所谓“爱国青年”的歧视侮辱,12)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13)《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 《鉴略》 ,让我感到痛苦。

14)《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5)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16)《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17)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 )玩耍。

18)《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 敦巨埋儿 )、(老菜娱亲 )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19)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 )件重大的事分别是:藤野先生为“我”改讲义。

②.学生会干事诬陷“我”抄答案。

③.与日本学生一起看电影(幻灯片)。

20)“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

21) 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22)“好。

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

23)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24)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初三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知识整理及练习篇
25).《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

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

26)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子路贡米、黄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