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消费产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中国女性消费产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本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主要包含欧立信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年报,国家相关统计部门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等。
目录一、读懂女人心,引爆“她经济” (2)1. “有钱任性” (3)2. “有权司令” (3)3. “人人女神” (4)二、女性消费四大新趋向 (4)1. 情感性消费突出 (4)2. 互联网时代的女性消费 (5)3. 三四线城市女性消费群体崛起 (7)4. 女性购买力崛起 (9)三、颜值经济时代 (9)1. 医疗美容发展迅速 (9)2. 国产化妆品品牌崛起 (12)四、时尚轻奢珠宝发展现状 (17)1. 恒信玺利 (18)2. 千叶珠宝 (20)五、服装市场发展情况 (21)1. 吉芬设计 (23)2. 仙宜岱 (25)六、电视购物情况分析 (26)1. 风尚购 (26)一、读懂女人心,引爆“她经济”随着社会从“力时代”走入知识信息经济时代,女性生理上的劣势正慢慢被淡化,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职场,拥有独立收入,她们崇尚“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
随着女性经济和社会地位提高,围绕着女性理财、消费而形成了特有的经济圈和经济现象,即“她经济”。
庞大的消费基数、女性经济独立与自主、旺盛的消费需求与消费能力,围绕“她经济”的新的经济增长市场已然形成。
女性消费需求的蓬勃发展引导了一系列新的消费趋势,为商家提供了无限机遇。
读懂女人心的企业有望在消费升级的当下获得高速增长。
1. “有钱任性”收入提升和财务独立是女性消费的重要基石。
唯品会与经济学人智库 EIU 联手发布的亚洲女性研究报告《崛起中的亚洲女性网购力量》显示:在亚洲,截至 2013 年女性占据了 29%的高级管理职位,高于北美与欧洲。
越来越多女性走入职场,逐渐独立、富裕的亚洲女性将成为未来消费领域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在中国大陆地区, 62%的女性称自己共同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
中国女性对家庭收入的平均贡献率已从 1980 年的 20%猛增至现在的 50%。
与此同时,女性在财务方面越来越独立。
中国大陆高达76%的受访者称拥有自己的银行账户,48%的受访者拥有自己的信用卡。
图 1:中国大陆 91%的城市女性是家庭收入来源之一资料来源:《崛起中的亚洲女性网购力量》,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2. “有权司令”中国女性在家庭消费决策中话语权不断增强。
中国年度消费数据显示,全国 75%的家庭总消费由女性决策, 50%的男性定位产品由女性购买。
阿里的数据显示,阿里在线电商销售额的70%由女性贡献。
《崛起中的亚洲女性网购力量》显示:大多数女性负责日用品、服装、配饰、化妆品以及儿童用品方面的预算决定,而在大多数其他开销如电子产品以及旅游花费等方面,女性也参与决策。
图 2:女性在各类商品购买中决策权大资料来源:《崛起中的亚洲女性网购力量》,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3. “人人女神”为家庭牺牲已经成为落伍观念,新女性更加宠爱自己,愿意为自己投资,舍得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新时代的女性在扮演传统妻子、母亲角色的同时,更加关爱自己的形象保养、衣着打扮、气质提升。
《崛起中的亚洲女性网购力量》的调查也作证了这一消费观念的变化。
调查显示:至少就网购而言,亚洲女性早已经与传统印象中的无私、顾家的主妇形象不相符合。
超过 62%的女性网购时大部分时间是为自己买东西,这个比例在中国大陆更是高达 74%;而在 18 至 29 岁年龄段达到 77%。
二、女性消费四大新趋向1. 情感性消费突出注重个性化情感营销的产品和设计,很容易引起女性的“情感性冲动消费”。
相比男性消费者在购物时看重商品的基本功能、实际效用,购买决策时有较强的理性支配能力。
女性消费者对商品外观、形状,特别是其中表现的情感因素十分重视。
商品品牌的寓意、款式色彩产生的联想、商品外观的美感或购物环境体验的温馨感觉等都可以触动女性消费者产生购买动机,甚至诱发冲动型购买。
2. 互联网时代的女性消费阿里的数据显示,阿里在线电商销售额的 70%由女性贡献。
《崛起中的亚洲女性网购力量》显示:在受访的中国女性中,相比线下购物, 69%更喜欢线上购物, 63%将网购列入她们最喜爱的消遣活动——这两个比例都是亚洲最高。
网购已经成为中国女性消费不可替代的一大渠道。
图 3: 64%受访大陆女性每天在线浏览商品至少一次资料来源:《崛起中的亚洲女性网购力量》,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图 4: 69%受访中国大陆女性表示更青睐网购资料来源:《崛起中的亚洲女性网购力量》,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互联网放大了充分释放了女性爱沟通,爱“晒”的特质。
相比男性,女性更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情感。
互联网给了女性分享的平台,可以在任何时间与任何人进行交流分享。
同时,网络的隐私性使得女性交流的话题范围覆盖面极广,多么小众的话题都可在网上找到知己。
互联网时代,女性可以轻松“晒战利品”,对于购物欲不再遮遮掩掩,反而喜欢晒出来。
包括朋友圈、微博晒照片,淘宝“买家秀”,“小红书”“蘑菇街”“美妆心得”等兼具“社交+购物”元素的购物感受分享论坛上都盘踞着众多自愿点评自己新买的宝贝的女性消费者。
图 5:用户在社交电商“小红书” APP 分享所用产品资料来源:百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图 6:网购之后上传“买家秀”分享购物体验资料来源:淘宝,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3. 三四线城市女性消费群体崛起2012 年尚扬媒介发布的《未知的精彩:中国三四线城市女性生活全景解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三四线城市市场女性消费有着不同于一二线城市女性的消费习惯。
结合调查结果我们认为:相比之下,但在日用品和食品方面,三四线城市女性并不在乎品牌,同时她们对品牌的忠诚度( 61%)也低于一二线城市( 68%)。
因此,本土品牌在三四线城市比较容易进入,并有望实现逆袭。
三四线城市女性在对时尚潮流的热情与追求方面( 52%)远远赶超一线城市( 45%)和二线城市女性( 39%)。
因为线下渠道相对落后以及收入水平限制,网购、山寨产品、代购和本土高性价比品牌产品是其追求时尚的重要方式。
三四线城市的女性向往和尝试过外面世界的精彩,但许多人还是以回归故里作为结束。
生活满足度普遍较高,买房、买车等大额支出压力较小,其休闲消费能力被低估。
三四线城市女性( 36%)比一线城市( 28%)和二线城市女性( 29%)更容易产生冲动性消费。
其消费决策容易受周围人影响,因此“微商”等口碑传播的方式很容易在这些地区产生良好营销效果。
图 7:三四线女性消费特性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由于新三板企业大多为中小型民营企业,其产品在三四线城市这片尚未被大品牌“洗脑”的土地上将有更多发展空间,代表消费新趋势的中小微消费企业将携优质本土产品进军三四线城市并有望在此实现逆袭。
4. 女性购买力崛起伴随消费升级大背景,现代女性的消费更加追求享受,轻奢型消费日渐主流。
呈现出几大特点:( 1)多样化。
现代女性追求生活的多样化,希望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经历各种体验。
一些顺应女性求新求变心理的商品和服务便应运而生。
( 2)个性化:越来越多的女性追求彰显个性的产品或服务。
( 3)休闲化:女性从琐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休闲娱乐日益成为女性的主要消费项目之一。
( 4)注重品质:相比于过去追求物美价廉,目前女性消费者伴随收入增加越来越重视品质,愿意为高品质产品付出溢价。
三、颜值经济时代“颜值”是互联网时代对一个人外形美丑的衡量指标。
互联网时代下,颜值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所强调的视觉表现和分享点赞使得女人爱美的天性进一步发挥。
“图片美化-化妆美容-医学美容”女性追求美的手段不断丰富,形成三个层次。
第一阶段:运用手机修图 APP 修饰照片并分享到社交平台博取“点赞”和“关注”;第二阶段:通过化妆和生活美容护肤提升颜值;第三阶段:有些女性选择通过医疗美容改变外貌,开启第二人生。
1. 医疗美容发展迅速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委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我国医疗整形市场存在巨大蓝海。
第一,中国医疗美容渗透率仍然偏低。
根据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协会( ISAPS)数据,中国 2011 年每千人整形外科手术例数仅 0.8 例,相比之下日本为 7.5 例、台湾 7.8 例和韩国 13.1 例。
第二,消费者基数大,我国 20-45 岁城镇女性共 1.1 亿人。
第三,消费升级的同时,由于明星示范作用以及网络传播,普通民众对于整容消费观念和接受度发生巨大改变。
图 9: 2011 年各国(地区)医疗美容渗透率对比资料来源: ISAPS,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图 10: 2011-2014 年我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容量(亿元)资料来源: ISAPS,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整形美容医院进入整合阶段,私立医院占据市场主要份额。
整形美容不是救死扶伤性质的医疗服务,具有强消费属性。
因此顾客的参与度非常高,医生按照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服务。
医疗整形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目前私立医院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份额。
2012 年,私立整形美容医院达 171 家,而公立医院仅为 4 家。
目前医疗美容服务行业呈现“两头好”趋势。
一边是大型连锁机构凭借规模化优势高歌猛进。
大型连锁医院具有更强的营销能力、医生资源、统一管理能力。
由于整形美容医院一般以广告、搜索竞价、美容院导流、整形 APP 导流顾客。
据称目前获得一个顾客到院的成本约为2000 元,而获得一个顾客在院消费的成本约为 5000 元,占到客单价的 50%以上。
中小型整形美容机构在高昂的营销成本面前不具有竞争力,行业渐成整合趋势。
图 11:全国公立和私立整形美容医院数量资料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另一边是小而美的整容诊所小型诊所异军突起。
由于整容非常依赖每个医生的手艺,且极具个性化定制特征。
因此整形服务必将走向精细化。
加之多点执业政策使得医生可以自行开设诊所,这催生了每年 400 家新增小型诊所。
参考日本、台湾的整容行业发展历史,也都在经历了大型连锁医院之后逐渐兴起小型医美机构。
华韩整形华韩整形是整形美容医疗服务提供商。
通过下属南京友谊医院、青岛华韩医院、北京华韩医院三家医院共 79 名医生和 95 名护理人员为企业白领、公务员、学生、自由执业者等为主求美者提供医疗美容医疗服务。
公司通过互联网、电视、户外广告、平面杂志报刊等渠道进行营销,收入来源是医疗服务收费。
公司业务毛利率高。
公司2015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7 亿元,毛利率 58.6%。
其中最大的两块收入业务为整形科和美容医疗科。
2015 年上半年整形科的营业收入为 8,428.5 万元,收入占比为 57.2%,毛利率为 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