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

• 前负荷不足:瓣膜狭窄、限制性心肌病、心包填 塞或心包缩窄 心排血量下降
诱因
• 感染 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 心律失常 各种快速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
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也可诱发 • 血容量增加 摄钠盐过多或输液过多过快 • 过度的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 • 治疗不当 洋地黄不足,倍他乐克等 • 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 冠心病
病理生理:代偿
(四)神经体液的代偿机制
1. 交感-肾上腺神经兴奋性增强 心率加快,心肌收 缩力增加。但同时外周血管收缩,增加心脏后荷, 增加心肌耗氧,心肌细胞坏死,心律失常,引起B受 体下调,
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增加 心肌收缩力,水钠潴留前负荷增加,但会引起心肌 重构。
利尿剂
(三)利尿剂抵抗 • 轻度心衰患者即使小剂量利尿剂也反应良好。 • 心衰进展和恶化时常需加大利尿剂剂量,最终
则再大的剂量也无反应,即出现利尿剂抵抗。 • 可用以下方法克服:①静脉应用利尿剂,如呋
塞米静脉注射40 mg,继以持续静脉滴注(10 ~40 mg/h);②2种或2种以上利尿剂联合使 用;③应用增加肾血流的药物,如短期应用小 剂量的多巴胺100~250μg/min。
• BNP • •与心衰程度呈正相关 • •BNP>400pg/ml,心衰可能性很大 • •BNP 100~400pg/ml,还应考虑其他原因 • •BNP<100pg/ml,初步排除心衰
• NT -proBNP • •BNP激素原分裂后无活性的N-末端片段,更准确 • •NT-proBNP<300pg/ml,排除心衰 • •NT-proBNP>1200pg/ml,诊断心衰 • •心衰治疗后,NT-proBNP<200pg/ml,预后好
• 死因:泵衰竭59%、心律失常13%、猝死 13%
病因
一、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 2、心肌炎和心肌病 3、心肌代谢障碍:
DM、Vit B1缺乏
病因
二、心脏负荷过重
• 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射血阻抗升高如高血压, 主动脉瓣狭窄
• 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a返流如瓣膜关闭不全, b分流如先天性心脏病,c全身循环血量增多如贫 血,甲亢
阶段
心力衰竭的四个阶段
四.阶段D “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 • 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积极的内科治疗
后休息时仍有症状,需要特殊干预。 • 治疗包括所有阶段 A、B、C 的措施,特殊
干预如:心脏移植、左室辅助装置、静脉 滴注正性肌力药;如果肾功能不全可应用 超滤法或血液透析。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
一 左心衰竭(肺淤血,心排血下降) (一)症状 1 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早期表现) (2)端坐呼吸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原性哮喘) (4)急性肺水肿
• 2)硝普钠:临时应用宜从小剂量10ug/min开始,可酌 情逐渐增加剂量至50~250ug/min,静脉滴注,疗程不 要超过72h。停药应逐渐减量,并加用口服血管扩张剂 ,以避免反跳现象。
正性肌力药—洋地黄
洋地黄类药物(200年)地高辛,西地兰, 毒毛花苷K 正性肌力 抑制Na+-K + ATP酶, 抑制传导系统,提高心房、交界区、心 室自律性 迷走神经兴奋
尿病 肥胖、代谢综合征等 ),无心脏的结构或功 能异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 • 可以预防的,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压、血糖 、血脂,戒烟限酒,有规律的运动,控制代谢综合 征及多重危险因素。 • 可应用ACEI、ARB。
阶段
心力衰竭的四个阶段
二.阶段B “前临床心衰阶段”(Pre-Clinical Heart Failure)
即可发挥作用,而ACEI、 β 受体阻滞剂需数周或数月。 • 利尿剂应与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 • 襻利尿剂应作为首选。噻嗪类仅适用于轻度液体潴留、伴高血压
和肾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 • 剂量需要根据体质、体重调整;否则过量会导致肾功能受损和耳
毒性 • GFR 低于30 mL/min 时停用噻嗪类利尿剂 • 利尿剂必须调整剂量,尤其是在回复到干体重后,以避免出现肾
利尿剂
(四)不良反应 • 1.电解质丢失:低钾、低镁、低钠血症,而
诱发心律紊乱。并用ACEI,保钾利尿剂特别是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常能预防钾盐、镁盐 的丢失。 • 2.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利尿剂的使用可激活 内源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特别是RAAS。利尿剂 应与ACEI以及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 • 3.低血压和氮质血症:可降低血压,损伤肾 功能,但低血压和氮质血症也可能是心衰恶化 的表现。可以用多巴胺。
• 已有结构性心脏病(左室肥厚、瓣膜性心脏病、 MI史等)。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相当于 NYHA心功能Ⅰ级。
• 积极治疗,关键是阻断或延缓心肌重构:包括A阶 段的措施。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用于LVEF低 下的患者,冠脉血运重建术,瓣膜置换或修补术 ,ICD 可应用 。CRT的推荐尚无证据。不用地高 辛、心肌营养药。负性肌力的CCB有害。
扩血管药物
• 一般用于心衰加重期,收缩压水平是评估此类药是否适 宜的重要指标。收缩压>110mmHg的急性心衰患者通常 可以安全使用;收缩压在90~110mmHg之间的患者应 谨慎使用;而收缩压<90mmHg的患者则禁忌使用。
• 1)硝酸酯类药物:经常测量血压,防止血压过度下降 。硝酸甘油静脉滴注起始剂量5~10ug/min,每5~10min 递增5~10ug/min,最大剂量100~200ug/min;经常测量 血压,防止血压过度下降。
阶段
心力衰竭的四个阶段
三.阶段C “临床心衰阶段” (Clinical Heart Failure)
• 已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的 症状和(或)体征;相当于 NYHAⅡ、Ⅲ级和部分 Ⅳ级。
• 治疗包括阶段 A、B 的措施,常规应用利尿剂、 ACEI /ARB 、β受体阻滞剂。可加用地高辛、醛 固酮受体拮抗剂、硝酸酯类可应用于某些患者。 CRT、ICD可应用合适病例。
实验室检查
X线检查
MS 观察心影大小肺淤血程度
心脏彩超
二尖瓣曲线回声增粗,反光增强;
二尖瓣开放面 积缩小
EF斜率减慢,A峰逐渐消失,为 城垛样曲线
舒张期二尖瓣后叶运动与前叶同

观察心脏的结构功能变化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诊断:综合病因、病史、症状、体征及 客观检查。应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诊 断。
二 鉴别诊断 1 急心左心衰与支气管哮喘鉴别 年龄、病
史、症状、体征 2 右心衰与肝硬化伴下肢浮肿、心包积液、
缩窄性心包炎
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判断
• NYHA心功能分级:可用来评价心衰治疗后症 状的变化。
• 6分钟步行试验:安全、简便、易行,不但能 评定病人的运动耐力,而且可预测患者预后。 6分钟步行距离<150m为重度心衰;150~450m 为中重度心衰;>450m为轻度心衰。6分钟步 行距离<300m, 提示预后不良。可作为评估运 动耐力的客观指标,或评价药物治疗效果。
Heart failure
定义
• 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 收缩(射血)和/或舒张(充盈)功能发生 障碍,心输出量下降,从而使组织、器 官血液灌注不足,同时伴有肺偱环和 (或)体循环淤血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 其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始,即 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亦处于稳定 阶段,仍可通过心肌重构不断发展。
• 是大多数心脏病人的最终归宿和死因
中国心衰 的流行病学
• 过去40 年,心衰引起死亡↑6 倍 • 成年人患病率0.9%,约400 万患者 • 老龄化、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 • 男0.7%、女1.0%,可能与女性风心病较
多有关
心衰的流行病学
• 城市>农村,北方>南方,与高血压的 分布一致
• 病因:冠心病45.6%、风心病18.6%、高 血压12.9%
一 左心衰竭
(一)症状
2 咳嗽、咳痰、喀血 3 乏力、疲倦、头晕、
心慌
4 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 状
(二)体征
1 肺部湿性啰音
2 心脏体征 心脏固有体 征,P2亢进、舒张期 奔马律
二 右心衰竭(体循环) (一)症状 1 消化道症状 2 劳力性呼吸困难
(二)体征
1 水肿胸腔积液 2 颈静脉征怒张及肝颈
1:改善血流动力学 利尿剂 扩张血管剂 强心剂
2:抑制神经内分泌活性 ACEI/ARB
Ald B受体阻滞剂
(三)药物治疗
• 药物治疗选择方式 • 第一步:应用利尿剂,最早。 • 第二步:尽早加用ACEI或β受体阻滞剂 ,早用早
受益。孰先孰后,并无差异,个体化选择。 • 第三步: 联合应用ACEI或β受体阻滞剂 ,经典常
病理生理:代偿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前负荷、后负荷、心肌 收缩力、心率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心脏的扩张:Frank-Starling机制

正常



心力衰竭
18 左室舒张末压(mmHg)
病理生理:代偿
(二)心率加快:是一种快速代偿反应, 压力感受器冲减少,左室容量感染器冲 动增加而致交感兴奋,
(三)心肌肥厚 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增多, 细胞数并不增多。开始为向心性肥大 (并联),后向心性肥大(并联)
• 心脏不同步 • •房室不同步,P-R 延长,左室充盈下降 • •双室不同步,QRS>0.12s,双室收缩不协

• •上述不同步,均可影响左室收缩功能
预后的评估
• LVEF↓、NYHA分级恶化 •慢性低血压、静息心动过速、QRS增宽 •低钠血症、肾功能不全、难治性容量超负荷 •不能耐受常规治疗
3. 心钠肽ANP和脑钠肽BNP :利尿排钠,扩张血管, 4. 血管加压素,抗利尿,增加血容量,缩血管 5. 缓激肽及内皮素:扩张血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