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动训练学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概述(一)竞技体育释义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竞技体育的形成动因1生物学因素、2个性心理因素、3社会学因素(三)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1运动员选材 2运动训练 3运动竞赛 4竞技体育管理(四)竞技体育的特点与社会价值特点:1竞争性 2规范性 3公平性 4集群性 5公开性 6观赏性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6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二运动训练概述(一)运动训练释义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自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三运动训练学概述(一)运动训练学释义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揭示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二)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1概述(价值)2原理(方法)3内容(目标)4计划(载体)(三)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尚未被人们所认识的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学理论和内容体系4广泛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5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四)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2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和特点3运动训练原理和原则4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5身体训练6技、战术训练7心理、智能训练8训练过程的计划和控制9运动员选材10负荷与恢复第二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一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一)运动成绩释义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1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2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3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二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一)竞技能力释义即运动员的参赛能力(二)竞技能力的构成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欲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三)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的异同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称为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则称为竞技能力。
因此可以说,运动能力的涵盖面比竞技能力更广,而竞技能力只是运动能力诸多表现中的一种(四)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的异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但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这一概念也常用于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可以说,训练水平是一个多义词,竞技能力的含义则专一而明确。
当训练水平被用于表达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时,则比竞技能力这一概念更为具体地表达所达到的程度。
三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一)状态诊断与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1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2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3实施有效训练有效控制的重要前提目标建立在训练的重要作用1有效的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2指定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起始状态的基本内容:目标状态的基本内容:1运动成绩诊断 1运动成绩指标2竞技能力诊断 2竞技能力指标3训练负荷诊 3训练负荷指标第三章运动训练原则一运动训练基本原则概述(一)训练规律与训练原则的概念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个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做法,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二)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竞技需要原则、动机激励原则、有效控制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期安排原则、适宜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直观教练原则和适时恢复原则二竞技需要原则(一)竞技需要原则的概念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以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理论依据1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2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3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三)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2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3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4注重负荷内容的合理性三有效控制原则(三)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一)有效控制原则的概念有效控制原则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二)有效控制原则的理论依据1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2高度重视训练信息的采集和运用3及时对训练计划经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三)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四周期安排原则(一)周期安排原则的概念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的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二)周期安排原则的理论依据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三)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3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和变异因素的关系4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五适宜负荷原则(一)适宜负荷原则的概念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二)适宜负荷原则的理论依据1适宜训练下负荷机体的生物适应性现象2过度负荷下集体的裂变现象(三)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2渐进式的增加负荷度3科学的探求负荷强度的临界值4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5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六区别对待原则(一)区别对待原则的含义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不同专项、不同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的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二)区别对待原则的理论依据1运动专项竞技余姚的多样性2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3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三)区别对待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所需注意的因素2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和个性的关系3教练员要及时准确的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七适时恢复训练原则(一)适时恢复训练原则释义适时恢复原则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多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二)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1人体机能和能量储备的产量恢复机制2调整实际的把握对训练效果的重要影响(三)贯彻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准确判别疲劳程度2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第四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一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一)运动训练方法概述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二)运动训练方法体系1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结构练习动作及其组合方式运动负荷及其变化方式过程安排及其变化方式信息媒体及其传递方式外部条件及其变化方式2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分类--以竞技能力分为:体能、技能、战术--以训练内容组合特点分:分解法、完整法、变化法和循环训练法--以训练负荷和间歇的关系分: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以负荷氧代谢的特点:无氧训练法、有氧训练法和混痒训练法--以训练的外部条件分:语言训练法、示范训练法、助力训练法和加难训练法(三)运动训练手段概述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取的身体训练(四)运动训练手段体系1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2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分类3运动训练手段的分类二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一)重复训练法(二)间歇训练法(三)持续训练法(四)变换训练法(五)循环训练法(六)比赛训练法三运动训练常用手段(一)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二)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三)固定组合练习手段(四)变异组合练习手段第五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一)体能训练释义运动员体能训练指运动员集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运动员体能的构成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三)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1合理的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2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选择体能训练手段应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特征相近似3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
4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5在体能训练中运动员常常会感到疲惫单调和枯燥。
因此,在训练中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对身体训练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二力量素质及其训练(一)力量素质释义:指人体神经肌肉吸引同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二)最大力量的训练(三)快速力量的训练(四)爆发力的训练(五)相对力量的训练(六)力量耐力的训练三速度素质及其训练(一)速度素质释义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二)反应速度的评定与训练(三)动作速度的评定与训练(四)位移速度的评定与训练四耐力素质及其训练P217(一)耐力素质释义: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二)有氧耐力的评定与训练(三)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的评定与训练(四)耐力训练的方法与手段第六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概述(一)运动技术释义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二)动作要素与技术结构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和动作节奏。
技术结构包括基本结构和技术组合。
动作基本结构由动作基本环节和环节之间的顺序构成。
技术组合由若干独立的技术动作连结组成的集合二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P241(一)直观法与语言法(二)完整法与分解法(三)想象法与表象法(四)减难法与加难法三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P244(一)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二)处理好特长与全面技术的关系(三)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四)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五)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第七章运动员的战术能力及其训练一竞技战术与运动员的战术能力(一)竞技战术的定义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二)竞技战术的构成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和战术行动(三)运动员的战术能力战术能力指运动员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是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