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 6 章 1 可燃固体的燃烧
第 6 章 1 可燃固体的燃烧
10
对于一定厚度无限大固体,可用下式估算: 对于一定厚度无限大固体,可用下式估算:
& = εσT 4 + K ⋅ TS − T0 Ql i αt
Gcr与 ϕ 有如下关系: 有如下关系:
h 3000 Gcr = ⋅ 1 + c ϕ ⋅ ∆H C
h为火焰和固体间的对流换热系数,c为空气热容量 为火焰和固体间的对流换热系数, 为空气热容量 为火焰和固体间的对流换热系数
常见高分子物质的自燃点
物质名称 棉花 报纸 白松
7
自燃点(℃) 物质名称 255 230 260 聚乙烯 聚氯乙烯 有机玻璃
自燃点(℃) 349 454 450~462
物质名称 聚酰胺 醋酸纤维素 硝酸纤维素
自燃点(℃) 424 475 141
氧指数测定仪
1—试样; 试样; 试样 3—点火器; 点火器; 点火器 5—支架; 支架; 支架 7—钢底盘; 钢底盘; 钢底盘 2—夹具; 夹具; 夹具 4—金属丝网; 金属丝网; 金属丝网 6—柱内玻璃珠; 柱内玻璃珠; 柱内玻璃珠 8—三通管; 三通管; 三通管
(τA) ⋅ ρ ⋅ c ⋅ dT dt = A ⋅ h ⋅ (T∞ − 2T + T0 )
T0
15
T∞
T∞ − T0 ⋅ ln ti = T + T − 2T h i ∞ 0
τρc
(4)当物体一面受热通量为的辐射加热,另一面绝热时 )当物体一面受热通量为的辐射加热, 假设物体吸收率为α,在时间间隔 内 假设物体吸收率为 ,在时间间隔dt内,能量平衡方程可写成
18
6.1.3.2 固体火焰传播理论
燃烧起始表面 — 指固体火焰传播时正在 燃烧的火焰与未燃物质 之间的界面, 之间的界面,穿过该界 面的传热速率决定了火 焰传播或火灾蔓延的速 度。 V
& Q
根据能量守恒方程, 火焰传播的基本方程” 根据能量守恒方程,“火焰传播的基本方程”为
& ρ ⋅ V ⋅ ∆h = Q
T∞ − T0 ⋅ ln ti = T −T h i ∞
τρc
(3)如果物体单面受热,另一面不绝热 )如果物体单面受热,
A ⋅ h ⋅ (T∞ − T ) ⋅ dt = (τA) ⋅ ρ ⋅ c ⋅ dT + A ⋅ h ⋅ (T − T0 )dt
A ⋅ h ⋅ (T∞ − 2T + T0 ) ⋅ dt = (τA) ⋅ ρ ⋅ c ⋅ dT
4
)(极限 (5)(极限)氧指数(LOI,OI) )(极限)氧指数( , 定义: 定义:刚好维持物质燃烧时的混合气体中最低氧含量的体积百分 数。 氧指数越小的高聚物,火灾危险性越大。 氧指数越小的高聚物,火灾危险性越大。 氧指数小于22的属易燃材料; 氧指数小于 的属易燃材料; 的属易燃材料 氧指数在22- 之间的属难燃材料 之间的属难燃材料; 氧指数在 -27之间的属难燃材料; 而氧指数大于27的属高难燃材料。 而氧指数大于 的属高难燃材料。 的属高难燃材料
相关参数: = × 相关参数:α=1.1×10-7 m2/s,K=0.19w/(m.K), , , , , △HC=26.2 KJ/g,LV=1.62 KJ/g,Gcr=3.2g/(m2.s) ψ=0.27,着火点Ti=543K,环境温度 =293K ,着火点 = ,环境温度T0=
13
薄片状固体( 数较小): 薄片状固体(Bi=hL/K数较小): 数较小 如窗帘、 如窗帘、幕布之类 估算薄物的引燃时间 假设一薄物体的厚度、密度、 假设一薄物体的厚度、密度、热容和它与周围环境间的对流换热系 数分别为τ、 、 、 数分别为 、ρ、c、和 h; ; 薄物体的燃点和环境温度(或物体初温)分别为 Ti和T0。 薄物体的燃点和环境温度(或物体初温) (1)当薄物体两边同时受温度为 ∞的热气流加热 )当薄物体两边同时受温度为T
& A ⋅ α Q 'r' ⋅ dt − h ⋅ A ⋅ (T − T0 )dt = τAρcdT
dt =
Qr
( )
& αQ − h(T − T0 )
'' r
τρc
dT
对该式从T 对该式从 0到Ti积分得引燃时间为
T0
& αQr'' τρc ti = ⋅ ln '' & − h(T − T ) h i 0 αQr
11
一些高聚物的Gcr和ϕ值
物质名称 聚甲醛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乙烯 聚丙烯 聚苯乙烯 Gcr g/(m2·s) 3.9 3.2 1.9 2.2 3.0 ϕ 物质名称 Gcr g/(m2·s) 4.4 6.5 5.6 5.4 6.0 ϕ
0.45 酚醛泡沫(GM—57) 0.27 1.9 2.2 3.0 聚乙烯—42%Cl 聚氨酯泡沫 聚异氰酸酯泡沫 聚乙烯—25%Cl
9—截止阀; 10—支持器内小孔; 截止阀; 支持器内小孔; 截止阀 支持器内小孔 11—压力表; 压力表; 压力表 12—精密压力调节器 精密压力调节器 13—过滤器; 14—针形阀; 过滤器; 针形阀; 过滤器 针形阀 15—转子流量计 转子流量计
8
表6-3 -
物质名称 聚苯乙烯 聚乙烯醇 聚氯乙稀 聚苯氧 聚砜 氧指数 18 22 45 28 32
2 A ⋅ h ⋅ (T∞ − T ) ⋅ dt = (τA) ⋅ ρ ⋅ c ⋅ dT
dT dt = ⋅ 2h T∞ − T
积分: 到 积分:t=0到ti;T=T0到Ti T∞
14
τρc
T∞ − T0 ti = ⋅ ln T −T 2h i ∞
τρc
(2)如果物体单面受热,另一面绝热,引燃时间为 )如果物体单面受热,另一面绝热,引燃时间为
某些常见高聚物的氧指数
物质名称 聚苯并咪唑 聚酰甲胺 聚糖醇 酚醛树脂 环氧树脂 氧指数 41 41 31 35 20 物质名称 氯丁橡胶 硅橡胶 缩醛共聚物 聚碳酸酯 聚四氟乙烯 氧指数 26 26~39 ~ 15 27 >95
9
6.1.3 固体着火燃烧理论
6.1.3.1 固体引燃条件和引燃时间
16
(5)如果一面受辐射热,另一面不绝热,则有 )如果一面受辐射热,另一面不绝热,
& A ⋅ α Q 'r' ⋅ dt − 2h ⋅ A ⋅ (T − T0 )dt = τAρcdT
& αQr'' ti = ⋅ ln '' & − 2h(T − T ) 2h i 0 αQr
( )
19
& Q V= ρ ⋅ ∆h
6.2 几类典型固体的燃烧
6.2.1 高聚物的燃烧
塑料、 塑料、橡胶和纤维 热塑型、 热塑型、热固型 高聚物着火的过程分为受热软化熔融、热分解、着火燃烧等阶段 高聚物着火的过程分为受热软化熔融、热分解、着火燃烧等阶段 受热软化熔融 热塑料物质容易软化熔融 高聚物燃烧的普遍性特点, 高聚物燃烧的普遍性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发热量较高、燃烧速度较快 )发热量较高、 (2)发烟量较大,影响能见度 )发烟量较大, 由于高聚物的分子结构中含碳量普遍较高, 由于高聚物的分子结构中含碳量普遍较高 , 因此在其燃 包括热分解)过程中发烟量较大。 烧(包括热分解)过程中发烟量较大。
0.17 0.12 0.11 0.11 0.19
12
例 1: :
用一温度为1300℃的火焰紧靠表面照射一厚度为50mm的有机玻 ℃的火焰紧靠表面照射一厚度为 用一温度为 的有机玻 璃,如果表面温度达到燃点(约需6s)后移走火焰,判断该玻璃 如果表面温度达到燃点(约需 )后移走火焰, 板能否引燃? 板能否引燃?
20
烟密度箱
1—光电倍增管罩 ; 2—试验箱 ; 光电倍增管罩; 试验箱; 光电倍增管罩 试验箱 3—送风板; 送风板; 4—带窗的活动 送风板 带窗的活动 排气口控制器; 门 ; 5—排气口控制器 ; 6—辐 排气口控制器 辐 射仪输出插孔; 温度( ) 射仪输出插孔 ; 7—温度 ( 壁 )) 温度 指示器; 自耦变压器; 指示器 ; 8—自耦变压器 ; 9— 自耦变压器 炉子开关; 10—电压表 ; 11— 炉子开关 ; 电压表; 电压表 熔断器; 熔断器 ; 12—辐射仪空气流量 辐射仪空气流量 燃气和空气流量计; 计 ; 13—燃气和空气流量计 ; 燃气和空气流量计 14—流量计截流阀 ; 15—样品 流量计截流阀; 流量计截流阀 样品 移动调节器; 光源开关; 移动调节器 ; 16—光源开关 ; 光源开关 17—光源电压插孔 ; 18—线路 光源电压插孔; 线路 光源电压插孔 开关; 箱基; 指示灯; 开关 ; 19—箱基 ; 20—指示灯 ; 箱基 指示灯 21—微光度计 ; 22—光学体系 微光度计; 微光度计 光学体系 光学体系下透光窗; 杆 ; 23—光学体系下透光窗 ; 光学体系下透光窗 24—排气口调节器 ; 25—进气 排气口调节器; 排气口调节器 进气 口调节器;26—入口孔 口调节器; 入口孔
引燃条件: 引燃条件:
& & ϕ ⋅ ∆H C Gcr + Q E ≥ LV ⋅ Gcr + Q l & & S = (ϕ ⋅ ∆H C − LV ) ⋅ Gcr + Q E − Q l ≥ 0
如果 S<0,固体不能被引燃或只能发生闪燃; ,固体不能被引燃或只能发生闪燃; 如果 S>0,固体表面接受的热量除了能维持持续燃烧,还有多余 ,固体表面接受的热量除了能维持持续燃烧, 部分。这部分热量可以使可燃气的释放速率进一步提高, 部分。这部分热量可以使可燃气的释放速率进一步提高,为固 体持续燃烧创造更好的条件; 体持续燃烧创造更好的条件; S=0 固体能否被引燃的临界条件。 固体能否被引燃的临界条件 临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