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常生活各方面分析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文化侵略”是与经济、政治侵略相平行的一种侵略方式,是强势国家(或者民族)为了达到同化控制它国(或者民族)的目的,而采取的对它国(或者民族)文化的排斥和挤压。
它以否定原有文化的核心思想与价值观念、鼓吹自身文化的先进优秀作为主要手段,并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一系列方式来伪装侵略的本质。
“文化入侵意味着是一种狭隘的现实观,一种固定不变的世界观和把某种世界观强加于另一种文化之上的野蛮行径。
它意味着侵略者的‘优势’和被侵略者的‘劣势’,以及前者占有后者又担心失掉他们而强行灌输自己的观念准则。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侵略者的行为在利益的推动下不断强化,引起了受侵略国家和人民的警觉。
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源源渗入,引发了国人文化上的忧患意识。
“文化侵略”可谓帝国主义最新的形式,西方文化向东方的输入,本质上说是现代西方世界对东方世界的一种精神上的征服与侵略。
在某种程度上文化的侵略与征服,要比武力侵略与征服更容易达到目的。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的存在也就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形式,中华文明自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历经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等时代的酝酿,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发达受到了当时当地的情况制约,可能现在看来很多文明的成分都已不足取,但至少这些文明历经岁月的洗刷和磨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下面我们从日常生活各方面对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做一分析。
一、饮食饮食方面我们以麦当劳为例,汉堡包是整个美国最集中或者说最具凝练性的唯一象征。
和汉堡包一样,美国也由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政府——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府;政策;美国企业;然后是美国的世界观所独有的一些观念,哲学思想或精神;最后还有美国人自己。
他们怀有独特的自信,似乎对世界其他地区不屑一顾,并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最伟大的。
和汉堡包一样,这种多层面的美国也浓缩成一种品牌,一种标准化的批量生产的和被包装了的品牌,也不难窥见世界上有多少国家都是按照美国的模板来复制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诚然美国“汉堡包文化”的入侵已经不再局限在美国后院—拉丁美洲、欧洲,而是作为美国全球战略一部分了,如果世界的花园就只剩下美国这朵花,色彩不免单调。
也不能称之为花园;世界只剩下美国人在思考,其他人是机械地复制美国的“汉堡包文化”,“好莱坞文化”,“可乐文化”,那么世界也只是一潭死水,所以抵制“汉堡包文化”的入侵是全球的责任,是为保存文化多元性而进行的无硝烟战争。
是反对文化指明的战争。
二、节日一方面,当一些专家、学者纷纷动议要将中国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春节改到2月4日,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时候,另一方面,国人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摩登的、前卫的、新潮的新新人类,在赶西洋人的时髦,纷纷过起了洋节!面对这些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社会众生相,一些有识之士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到底该怎样看待中西文化交流?中国人该不该钟情于西洋节日?西方人是否也像我们一样崇拜中国节日?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势不可挡,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节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当然,自然而然。
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一系列西方洋节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坚持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在崇尚西洋节日、热热闹闹过好洋节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千万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喜庆团圆节日,人们辛勤忙碌了一年,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走亲访友,互致祝福,回顾过去,展望来年,老老少少,团团圆圆,全家幸福,和谐美满,该是多么愉快的节日呀!清明节,我们可以踏青、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我们对已逝亲人的哀思;端午节,是专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这一天,我们可以划龙舟、吃粽子;中秋节是继春节之后的又一个举家团圆的节日,我们可以再一次全家团圆在花前月下,赏菊花,吃月饼,品美酒,话别离,孝敬长辈,关爱晚辈,其乐融融,喜不自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彰显的不仅仅是某时某地的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
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西风东渐,这些传统和文化或渐被遗忘,或日渐式微,或慢慢湮灭,若不及时加以抢救性的继承、弘扬、挖掘和开发,那么,真等到它彻底消亡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还有何面目去见我们的老祖宗?同时,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中,也将留下难以弥补的缺失和遗憾!所以,每一个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远见卓识的炎黄子孙都必须站在历史和世界的高度,去认识这个问题,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而是在适当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精华的同时,也不迷失自我,让中华传统美德和悠久民族文化这两朵奇葩并蒂开放,香飘世界!三、娱乐2004年至2010年,中国从各种渠道进口的影片4332部,其中,美国影片占到40%-50%.好莱坞已经成为美国对外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的主要阵地,这里的电影美国的电影生产量只占世界总量的6—7%,却占据世界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
美国在经济上的强势地位,导致了其价值观念在传播能力上的强势地位,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及因特网为代表的美国文化借助商业机制和高科技手段,大举对世界各国进行渗透。
美国电影会恣意地扭曲、丑化美国“眼中钉”国家的形象。
在与苏联“冷战”期间,美国影片明枪暗箭齐发,由冷嘲热讽到招降纳叛,拍过无数“反苏片”。
在美国电影中,很少有中国人的形象是正面的。
中国人以至唐人街出现在美国电影中,经常都被诡秘化、妖魔化;为了挑拨民族矛盾,就有多部影片歪曲了“西藏题材”。
但好莱坞总能用钞票聘用华人去扮演丑化自己民族的角色。
1.价值观随电影渗透—政治战争片中的美国军队,素以“国际警察”的姿态在外国耀武扬威,维持“国际秩序”。
他们在别国杀了人,搞得一团糟还受到别国人的爱戴。
2.价值观随电影渗透—道德美国电影在“娱乐性”的包装之下,无处不在地展现着电影制作者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
极端利己主义思想往往贯穿了整部影片,通过具体的人物和表现方式,宣扬唯利是图、不择手段。
美国电影可以为色情杂志出版商树碑立传,对于拍摄色情电影、开黑店提供吸毒、滥交场所而发财致富的“商人” ,也常有“传记”问世;淫秽、暴力的题材更是经久不衰。
在向青少年灌输愤世嫉俗之余,好逸恶劳、追求物质享受简直就是它的主题。
四、服装、建筑以服装和建筑为代表,我们可以发现,在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下,我们民族的特色正在丢失。
中国人已经习惯穿西装打领带,长袍大褂只能在传统的相声表演中才会偶尔一见;由一次国际会议而引起的唐装热,在今天看来只是昙花一现。
在建筑方面也是一样,今天,很多大城市满眼望去,除了方块儿还是三角,这在西方建筑学上被称为简捷美,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的众多经典要素被渐渐遗忘,建筑中的民族特质近乎丧失。
对于西方建筑文化,我们应该以积极、主动、客观的态度对待。
一方面要“融会”,要真正地理解西方建筑的精神价值,另一方面要求“贯通”,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吸取西方现代建筑文化的优点,丰富本民族文化。
西方建筑思潮中渗透的创造精神与反叛精神,正是当代中国建筑所缺乏的。
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创新,中国建筑需要创新来改变当代建筑艺术的颓势,更应立足本土的建筑理论体系的建构。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建筑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五、教育国人对英语的重视,在某种程度已经超过了我们对汉语教育的重视。
当今的中国学生有多少人能够写出一篇像样的华文美章来?当今,主导性的语言是英语,约占90%以上,汉语却占不到1%;90%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信息,加之美国西方发达国家网点多,上网信息含量大,因而他们的网站成为上网者访问最多的地方。
英语成为一种通用的时尚化标准语言,不懂英语几乎难以在网上交流,这激励了中国青少年学习英语的热情,却使他们忽略了汉语的重要性,导致他们驾驭汉语的能力下降。
最明显地表现在汉字的书写上,一是提笔忘字,错别字增多;二是字迹潦草,美观度降低,书法被严重忽视;三是对文言文、古代诗词歌赋渐渐失去兴趣,影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以致汉语面临萎缩的危险。
相对经济和军事的侵略,文化的侵略更为根本。
当前,西方文化侵略的本质就是要从根本上蚕食中华民族存在的基础,动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使我们“国将不国,族将不族”。
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一书中萨义德曾经说过,文化还是“一个社会最好的知识和思想的储藏库”。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文化成为各种各样政治和意识形态相互交锋的舞台。
美国基辛格同仁公司作为美国政府的重要智囊团,其总裁直言不讳地宣称:“美国应该确保:如果世界向统一语言方向发展,那么这种语言就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向统一的电信、安全和质量标准发展,那么这些标准就应该是美国的标准;如果世界逐渐被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那么节目的编排就应该是美国的;如果世界正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那么这些价值观就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
通过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输出,通过对外进行全方位的长期的意识形态渗透,使美国的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在全世界担负起领导的责任”。
美国中央情报局机密的《行事手册》中,有关于对付中国部分、在中情局内部代号称为“十条诫令”,显示出美国颠覆中国的野心及其手法。
“十条诫令”的行事内容,包括针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道德、民族感情,以至传媒工具、武器装备等等,具体细致,无孔不入,为的是颠覆新一代的传统值观,让年轻一代背弃自己祖国民族,离心离德,挑起动乱。
一个民族的文化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要不停发展的。
中国的文化发展超过几千年,自然有其优势,但也必须不停发展,包括吸收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文化,只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中华民族才能更进一步发展,国家才能崛起,社会才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