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系名:市政工程系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姓名:学号: 班级:给排 1311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2015年12月25 日目录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和设计任务 01.1 设计基本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2设计任务ﻩ1第二章水厂设计规模的确定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近期规模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
2 水厂设计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水厂工艺方案的确定. (3)3。
1初步选定两套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方案构筑物特性比较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
3方案确立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水厂各个构筑物的设计计算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
1 一级泵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2 混凝剂的选择和投加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
3 管式静态混合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水力循环澄清池.......................................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5 无阀滤池.............................................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消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 清水池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
8二级泵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9 附属构筑物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水厂平面和高程布置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平面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高程布置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和设计任务1。
1设计基本资料1。
生活用水量该地区现有人口2.5万,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为220L/cap•d2。
城市大用户集中用水量工厂A:0.7万m3/d;工厂B:0.9万m3/d工厂C:0。
5万m3/d;工厂D:0.3万m3/d3。
一般工业用水量一般工业用水量占生活用水量的180% .4。
第三产业用水量第三产业用水量占生活用水量的85% 。
5。
最大日时变化系数为1。
556.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1)原水水质情况(2)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a。
河流水文特征最高水位:8.35 m,最低水位:3。
12 m,常年水位:5.73 mb.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20°C,年最高平均气温:39°C,年最低平均气温:-2°C年平均降水量:1290 mm,年最高降水量:1290 mm,年最低降雨量:1290mm常年风向:东南风,频率:12.5%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 cmc.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kg/cm2,深1~1.5 m;第二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深3~4m;第三层:粉土层,承载力8kg/cm2,深3~4 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
5 m。
1.2设计任务1.某水厂工艺设计,确定水厂建设规模、位置;2.水厂工艺方案确定及可行性研究(进行两种方案比较);3.水厂构筑物设计计算,完成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图(完成设计图 2 张以上,其中手工图1张以上);4。
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第二章水厂设计规模的确定2。
1近期规模已知:该地区现有人口2.5万,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为220L/cap•d工厂A:0.7万m3/d;工厂B:0.9万m3/d工厂C:0.5万m3/d;工厂D:0.3万m3/d一般工业用水量占生活用水量的180%第三产业用水量占生活用水量的85 %最大日时变化系数为1.55由以上资料可得:Q生活 = 25000×220 =550(万L/d) = 0。
550(万m3/d)Q集中 = 0.7 + 0。
9 + 0.5 + 0.3 = 2.4(万m3/d)Q生产 = Q生活×180% = 0.550×180%=0.990(万m3/d)Q三产 = Q生活×85 %= 0。
550×85 % = 0。
4675 (万m3/d)Q生活+ Q生产 + Q三产+Q集中 = 4。
4075(万m3/d)考虑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计水量,系数β=1.20,则最高日用水量:Q=4.4075×1.20 =5。
289 (万m3/d)考虑水厂自用水量,系数α=1。
05,则:Q总=5。
289×1.05 = 5。
55345(万m3/d)所以近期水厂规模为6(万m3/d)由于最大日时变化系数Kh=1。
55,则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Qh =Kh×Q=1。
55×5.289=8.198(万m3/d)最高日平均每小时用水量:Q=Qh/24=0.342(万m3/d)(注:以下设计规模以12000m3/d进行设计)2.2 水厂设计规模近期规模12000m3 /d,水处理构筑物按照近期处理规模进行设计。
ﻬ第三章水厂工艺方案的确定水处理构筑物类型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处理后水质要求、水厂规模、水厂用地面积和地形条件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3。
1初步选定两套方案方案一:取水→一级泵站→管式静态混合器→水力循环澄清池→无阀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消毒剂方案二:取水→一级泵站→管式扩散混合器→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消毒剂3.2方案构筑物特性比较表3—1表3—2表3-33。
3方案确立根据技术性能比较,确定选择方案一,即:取水→一级泵站→管式静态混合器→水力循环澄清池→无阀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消毒剂第四章水厂各个构筑物的设计计算4.1 一级泵站1.一泵房吸水井水厂地面标高0。
000m,河流洪水位标高为8。
35m,枯水位标高为3。
12m,设计一泵站吸水井底标高为—8。
000m,进水管标高为-7.000m,一泵站吸水井顶标高为0.500米,宽为3m,长度也为3m。
2.一泵房一泵房底标高为-1.500m,一泵房顶标高为6.000m。
4.2 混凝剂的选择和投加设计原则:溶液池的底坡不小于0。
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
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上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1。
0m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来防腐。
已知条件:水厂构筑物设计流量Q=12000m3/d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水厂的运行经验,选精致硫酸铝为混凝剂。
最大投加量为30mg/L,精致硫酸铝投加浓度为10%。
采用计量投药泵投加。
计算过程:1.溶液池容积W1W=uQ/(417bn)1式中:u—混凝剂(精致硫酸铝)的最大投加量,30mg/L;Q—处理的水量,500m3/h;b—溶液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10%;n-每日调制次数,2次。
=30×500/(417×10×2)= 1。
80m3所以: W1溶液池容积为2m3,有效容积为1.8 m3,有效高度为1.8m,超高为0。
2m,溶液池的形状采用矩形,长×宽×高=1×1×2m。
置于室内地面上,池底坡度采用0。
03.溶液池旁有宽度为2.0m工作台,以便操作管理,底部设放空管。
2.溶解池(搅拌池)容积W2W2=0.3W1=0.3×1。
8=0。
54 m3其有效高度为0。
9m,超高为0.1m,设计尺寸为0。
8×0.8×1m,池底坡度为3%。
溶解池池壁设超高,以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溶解池为地下式,池顶高出地面0.5m,以减轻劳动强度和改善工作条件。
由于药液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以及配件都采用防腐措施。
溶液池和溶解池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内壁涂衬以聚乙烯板。
为增加溶解速度及保持均匀的浓度,采用机械搅拌设备。
使用中心固定式平桨板式搅拌机。
桨直径750mm,桨板深度1400mm。
3.加药间和药库加药间和药库合并布置,布置原则为:药剂输送投加流程顺畅,方便操作与管理,力求车间清洁卫生,符合劳动安全要求,高程布置符合投加工艺及设备条件.储存量一般按最大投药量的期间的15-30天的用量计算。
混凝剂为精制硫酸铝,每袋的质量为40kg,每袋的体积为0。
5×0。
4×0。
2 m3,投药量为7g/ m3,水厂设计水量为500m3/h,药剂堆放高度为1m,药剂贮存期为30d。
硫酸铝袋数N = 24Qut/1000W= 24×500×7×30/(1000×40)=63袋有效堆放面积A = NV/1.5(1—e)=63×0.5×0.4×0.2/(1×0.8)=3。
15㎡取长宽均为2m×2m.4.3 管式静态混合器图 4—1管式静态混合器1。
设计流量每组混合器处理水量为12000 m3/d=500m3/h=0.139m3/s2.水流速度和管径由流量为12000m3/d,查水力计算表得:v=1.08m/s,管径d=400 mm, 1000i= 4.114。
4 水力循环澄清池图4—2 水力循环澄清池根据水厂规模,采用设置三个相同的澄清池,以下计算以一个为例。
回流比采用4,总进水量q=0.0486m3/s,设计循环总流量q1=4q=0.1944m3/s,喷嘴流速v0=6.5m/s,喉管流速v1=2.5m/s,第一反应室出口流速v2=60mm/s,第二反应室出口流速v3=40mm/s.清水区(分离室)上升流速v4=1.0mm/s喉管混合时间t1=0.6s,第一反应室反应时间t2=20s,第二反应室反应时间t3=100s,分离时间t4=40min。
尺寸计算:1.喷嘴d0=√4q/πv0=0.0976m,取d0=100mm.设进水管流速v=1.2m/s,则进水管直径d=√4q/πv=0.227m,取d=225mm,设喷嘴收缩角为15.5°,则斜壁高为225mm。
喷嘴直段长度取100mm,则h=375mm,要求净作用水头hp=0.06v2=2.535m.2.喉管d1=√4q1/πv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