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病句常见类型

高中语文病句常见类型

分析:例①已有主语“我们的革命先辈”,“这些革命 战士”是多余的主语,应改掉。 例②谓语中动词“面向”是多余的,去掉后语句才通 顺。 例③判断动词的宾语是名词性的短语“一行和尚”, 后面的“的倡议和领导下进行的”。

⑵定语、状语、补语多余 例:①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真正具备了一
个共产主义战士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 ②这些学校的贫困生总数约为全国高校贫 困生总数的三分之二还多,高校贫困生问题 短时期内不可能很快解决。
语病辨析及修改
语序不当:
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 定语误作状语
状语误作定语
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
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
例如:一个阴云密布的傍晚,盛夏大地的热闹纷繁突
然沉寂下来。 分析:“热闹纷繁”与“大地”的位置颠倒,“热闹 纷繁”是修饰“大地”的定语,应改为“热闹纷繁的 大地”。
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分析:“日前”即“前几天”,表示时间已经过去,“正” 表示正在进行之中,在时间上自相矛盾。
概念不清
因对词语所表达概念内涵及概念间关系的误解而造成的误

例如: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学科专家和各种人才。 分析:“各类人才”包括“学科专家”,不宜并列。可改
例如: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有些陌生,可
对40岁以上的人却是十分熟悉的。 分析:介词“对”造成主宾颠倒。
否定不当
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造成否定失误。 例如: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


累了大量的资料。 分析:“无时无刻”与“不忘”双重否定,与句子所 要表达的意思相反。 第二种,“防止”、“杜绝”、“忌”等否定词的误 用造成否定失误。 例如: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 安全教育和管理。 分析:“防止”和“不再”双重否定不当,从而将语 义弄反了。
为“学科专家与其他人才”。
强加因果
这种语病常常出现复句中,分句之间本没有因果关系,
却强加因果关系。
例如: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还是旧的一套。 分析:“北方”和思想陈旧没因果关系。
主客颠倒
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认知与被认知、主动
与被动等关系,如果颠倒了位置就可能造成关系的错 位,表达的混乱。
定语误作状语
例如:丰富的社会实践,使他广阔的开辟了生活空间。 分析:形容词“广阔”应修饰“生活空间”,应改为
“开辟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阔的生活空间”。
状语误作定语
例如: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我们向厂方提出了关于工
资制度改革的明确意见。 分析:形容词“明确”应该修饰“提出”,应把“明 确”放在“提出”之前。
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多层定语从远到近的顺序一般是: 表领属关系(谁的);表时间、处所(什么时候、什么地 方);表指代或数量(多少);表动词性词语、主谓短语 (怎样的);表形容词性短语(什么样的);表性质、类 别或范围(什么) 例如:这个盛产哈密瓜的地处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小镇,还 以其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闻名。 分析:表性质特点的定语应当放在处所定语之后。因此, 本句应改为“这个地处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盛产哈密瓜的小 镇……”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多层状语的一般排列次序应当是: [表时间][表处所][表范围][表情态方式][表对象]中心语 例如:国有商业银行要抓紧工作布置,把做好国家助学贷 款作为大事来抓,[使这项工作][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取得 突破性进展。 分析:表示对象的状语“使这项工作”应放在表示范围的 的状语“在全国范围内”之后。
许在别人眼里未必就好。
分析:动词“代表”之前状语残缺,与后一分句的表
意不协调,可加上“只能”作状语。
2、成分赘余
⑴主语、谓语、宾语多余 例:①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
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些革命战士流了多少鲜血, 献出了多少宝贵生命啊! ②这份期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面向中文专业的 研究生、本科生、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 作者。 ③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测量的是我国唐代天文 学家一行和尚的倡议和领导下进行的。
例如:文件对经济领域中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
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分析: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政策上和理论上
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复句关系不当
例如:对于这个人,我既不了解他,更没见过他。 分析: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但层次关系颠倒了。 应改为:对于这个人,我既没见过他,更不了解他。
对应不当
主要指两种情况:
一是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却没
有与之呼应的词语。 例如: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分析:“是否”是两面性词,而“做好”是一面性词。可
改为: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 群众。 二是句中使用两组并列的短语而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
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主语残缺 谓语残缺 宾语残缺
定语残缺
状语残缺 2、成分赘余
⑴主语、谓语、宾语多余
⑵定语、状语、补语多余
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主语残缺 例如: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救助和积


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分析:介词“在……中”使句子缺主语,应把“在这部作品 中”改为“这部作品”。 谓语残缺 例如:他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 社会生活的责任。 分析:在“参与”前加上动词“承担”,作句子谓语成分, 支配宾语“责任”。 宾语残缺 例如:根瘤菌具有从空气中吸取固定氦,并将其作为养料 提供给作物。 分析:宾语残缺,“具有”应带名词性短语。可在短语 “从空气中吸取固定氦”之后加上“的功能”
定语残缺
例如:发达国家校园内无障碍通道很普通,乘坐轮椅
的残疾人在其中活动没有什么不便,但是学校就做不 到这一点,因此需要坐轮椅的考生就被认为是生活不 能自理了。
分析:“学校”之前缺定语,表意不准确,与前半句
产生矛盾。可在“学校”之前用“我们的”或“中国 的”等加以限定。
状语残缺
例如:一个人的见解代表他自己,你认为好的材料或
分析:①定语中“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与“优秀共产
大党员”重复,可将前者去掉。 ②“短时期”与“很快”意思重复,可将“很快” 去掉。
搭配不当
主位搭配不当
例如:江西贵西线一头原本默默耕田的母牛,最近因勇斗野猪救主人
而被广为流传。 分析:此类病句可用缩句法来检测。如此句紧缩后的句子主干为: “母牛被广为流传”。被广为流传的应是“母牛勇斗野猪救主人”的 故事。
动宾搭配不当
例如:广东湛江市举行首届教育艺术节。 分析:动词“举行”与宾语“艺术节”不搭配,应把“举行”改为
“举办”。
定中搭配不当
例如:他本来有充沛的理由把事情推卸得一干二净。 分析:形容词“充沛”修饰中心语“理由”不恰当,应改为“充足”。
状中搭配不当
例如:人们众口一词地认为这件事与他无关。 分析:“众口一词”与谓语中心词“认为”搭配不当。可将全句改为:
来。 或 :多年来曾在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 来。
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使人不易了
解或具有不止一种解释,即句意令人费解或句子有歧 义。
句子内部构成不同造成语义不明确
例如:讨厌歌功颂德的周小军。
施事受事不同造成语义的不明确 例如:小杨新来乍到,连部门经理都不认识。 词类或词义不同造成句子歧义 例如:饭不热了。(“热”作形容词或动词,产生两
人们众口一词地说这件事与他无关。

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主要指几种句子的杂糅和前后牵连。句式杂
糅是把两句话挤到一句话里,该结束的地方不结束, 前后交叉错叠,句子结构混乱,形成病句。
例如: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
起来。
分析:“被束缚”与“束缚下的”两种句式杂糅,结
构混乱。
改为: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的人们也觉悟起
种语意)
不合逻辑
自相矛盾 概念不清 强加因果
主客颠倒
否定不当 复句关系不当
对应不当
不合逻辑
在语法上看不出有什么毛病,需从逻辑上加以考虑。逻辑
分析,就是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 时间、数量、范围、动作、位置、状态等多方面的矛盾。
自相矛盾
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它包括 例如: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蔡文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