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探讨

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探讨

浅谈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给水排水节能新技术、建筑的给排水节能措施和无负压供水技术在节能中实际应用,提出了建筑排水节能设计理念,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无负压供水技术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water energy saving new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of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ergy saving measures and non-negative pressure method in actual use in saving energy, and puts forward the building energy saving design concept drainage, has certain reference and the significance.keywords: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ergy saving design; non-negative pressure method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前言建筑住宅的给排水技术目前己日趋成熟,但也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节水、节能的给水排水设备及附件的开发与运用;二是新型减压、稳压设备的研制与应用;三是安全可靠经济实用运行管理方便的供水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四是建筑住宅消防与自动控制技术;五是提高排水系统过水能力,稳定排水系统压力的技术措施;六是低成本高效能新型管道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七是热效率高体积小的热水加热设备的研制与应用。

为了适应和推动建筑住宅的发展,必须不断改进和提高给排水的技术水平。

2 建筑给水排水节能新技术2.1 推广应用新型节水设备2.1.1 推广使用优质管材、阀门由于镀锌钢管容易生锈,会造成水质污染,长时间闲置后再使用时会有锈水放出导致浪费。

同时接头处如果锈蚀也会漏水渗水。

如果采用新型管材如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不锈钢管、铜管、pp-r 管、pe 管、pvc-u管等就能很好的解决此类浪费问题。

阀门也是建筑给排水中最常用的配件之一,其类型和质量的好坏也能影响用水的质量。

一般的,截止阀比闸阀关的严,闸阀比蝶阀关得严。

当同等条件时,我们就应当选用更能够节水的阀门。

2.1.2 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一套好的设备能够对水资源的节约产生非常大的作用。

例如,通常淋浴喷头每分钟喷水20多升,而节水型喷头则每分钟只需要9l水左右,节约了一半的水量。

可见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的节水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节水的效果。

所以在选择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时,除了要考虑价格因素和使用对象外,还要考察其节水性能的优劣。

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材是建筑节水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水压相同的条件下,节水龙头比普通水龙头有着更好的节水效果,节水量为3%~50%,大部分在20%~30 %之间。

且在静压越高、普通水龙头出水量越大的地方,节水龙头的节水量也越大。

因此,应在建筑中(尤其在水压超标的配水点)安装使用节水龙头,以减少浪费。

3 建筑的给水节能设计3.1 给水系统没有固定的形式,设计时根据用户的要求,结合外部给水情况确定供水方式。

对多层住宅、别墅和建筑住宅低区尽量利用外部给水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

对建筑住宅,当外部管网水压不能满足整个建筑物上部用水要求时,在建筑物的底层设调节水箱和变频供水设备加压供水。

建筑住宅生活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是根据规范要求“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35mpa”的标准进行划分的,其供水方式多为下行上给式。

3.2 建筑住宅内为上部供水的增压设备,目前常采用调节水箱和变频供水设备加压供水,这种系统既节省了建筑面积及造价,又节约了电耗,同时还防止了水源的二次污染,加压设备为全自动系统还可减少运行管理费用。

在系统中间采用国产或进口减压阀控制,使整个系统简单、实用,受到了用户的欢迎。

3.3 利用第二水资源第二水资源来源于建筑生活排水,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排出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

生活废水包括冷却排水、沐浴排水、盟洗排水、洗衣排水及厨房排水等杂排水。

不含厨房排水的杂排水称为优质杂排水。

中水指的是各种排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

我国的建筑排水量中生活废水所占份额住宅为69%,宾馆、饭店为87%.办公楼为40%,如果收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成为中水,用作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如冲厕所、道路清扫、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等杂用,从而替代出等量的自来水,这样相当于增加了城市的供水量。

3.4 消防贮水池的设置及加压建筑建筑中消防用水量与生活用水量往往相差甚远,消防给水系统设计流量可能是生活给水系统设计流量的好多倍。

由于消防贮水要求满足在火灾延续时段内消防的用水总量。

因此,在消防水与生活贮水池合建的情况下,会由于消防贮水量远大于生活贮水量而致使生活供水在贮水池中停留时间过长,余氯量早已耗尽而造成水质的劣化。

所以为保证水池中的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应定期更换贮水池中的全部存水(包括消防贮水)。

所以,当两系统贮水量相差较大时应将两系统的贮水池分建,这样既可以延长消防贮水他的换水周期,(从而减少了水量的浪费),又可以保证生活饮用水水质符合要求。

同时,还应使消防贮水池尽可能地与游泳池、水景合用,做到一水多用、重复利用及循环使用。

同时,建筑建筑群或小区应尽可能共用消防水池和加压水泵。

消防贮水量应按其中最大的一座建筑建筑需水量来计算。

这样,既可避免消防加压给各建筑设计带来的诸多技术问题,又可以节省工程建设和设备投资,降低运转费用,便于集中管理,同时可避免多座贮水池的大量消防贮水及定期换水而造成的浪费。

4 建筑排水节能设计4.1 排水系统的选择建筑建筑室内排水系统是采用污水、废水分流还是采用污水、废水合流,应根据所在城市室外排水制度、市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是否有利于综合利用与处理要求来确定。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97版)(以下称“规范”)第3.1.2条当生活污水需经粪池处理时,其粪便污水宜与生活废水分流。

当有污水处理厂时,生活废水与粪便污水宜合流排出。

4.2雨污分流排水系统采用雨污水分流制,生活污水与废水共用一套管道系统。

地下室渗漏水、制冷机冷凝水、泵房排水、坡道雨水、消防排水等清洁废水分别经集水坑由潜污泵排出,水泵由液位控制启停。

污水排至庭院污水管网,经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设计时,尽量减少化粪池和检查井数量,节省管材方便安装,为业主提供更多绿地。

4.3 管道设置所有的卫生间的排水支管均设在本层,建筑综合楼和住宅楼设专用通气管,室内排水最小管径设为dn75,避免检修维护时干扰不相关的下层,保证了各用户的个人私密性,也避免管道漏水现象。

对管道噪音问题,设计时尽量把立管设在室外或离卧室和客厅较远处,所有的干管都采用upvc螺旋管降噪音,为用户创造更安静的环境。

底层为单独排放。

5无负压供水技术在节能中实际应用这种技术的核心是无负压供水设备,该设备是国家重点推广的高科技产品,被列人2003年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具有节水、节电、密封性能良好等优点,可以解决传统二次供水设施如水池、水箱存在的水质污染问题。

无负压供水指的是供水设备在工作时,通过设备的控制方式、稳流补偿器与真空控制器的联合作用,消除水泵工作时产生的吸程,对自来水管网的动压没有影响,全密闭的结构隔绝了与空气的接触,并且利用原有自来水的压力,实现压力“差多少补多少”的节能、无污染供水方式。

无负压设备是一种直接安装在自来水管网上通过加压方式满足建筑用水的产品,假如安装不当,很可能使供水管网的压力失去平衡,造成管网安全事故。

为了保证供水管网的运行安全,目前,这种技术仍然处于试用阶段。

而采用无负压产品的工程必须经严格审查,符合条件后才能批准使用。

长沙市某小区,小区总建筑面积22.5万m2,由9栋小(12层,每栋建筑面积在6000m2左右)、18栋多层和4栋组成,经过审批,同意在9栋小上采用无负压供水设备。

5.1 工艺流程地下水泵房主要由微机变频控制系统、负压检测及处理系统、水泵机组、稳流补偿器、真空控制器、各种管件、阀门等构成(见图1)。

图1水泵房设备构造5.2 供水设备网络组成(见图2)5.3 无负压供水设备的优点无负压供水设备与传统的二次供水方式相比,具有卫生无污染、设备管理方便简单、投资小、运行成本低、安装简单、不浪费能源、技术含量高等优点。

5.3.1 节约能源:可直接与市政自来水管网串接,能充分利用市政自来水管网的压力,在自来水管网剩余压力的基础上叠加不够部分的压力,不造成能源的浪费。

5.3.2 节电节水:由于充分利用了市政自来水管网的压力,节电50%-90%,又因为没有建造蓄水池、高位水箱,不会产生水泡、滴、漏、渗等现象,同时无需进行定期清洗,可以节约清洗用水,节水13%以上。

5.3.3 运行成本低:由于充分利用了市政自来水管网压力,加压水泵选型相对较小,而且采用多泵机组,变频控制,节约了用电,降低了运行成本。

5.3.4停电不停水:由于可以与城市自来水管道直接串接,停电时可通过旁道管给低层用户供水,停电不停水。

6 结束语建筑建筑给排水的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所以正确的采用节水、节电低噪音的供水设备,合适的管材,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是每个设计人员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1]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下册)[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任基成,费杰.城市供水管网系统二次污染及防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建筑标准、规范、资料速查系列手册编委会.建筑设备[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4]赵基兴.建筑给排水实用新技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