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常科普知识集锦.

日常科普知识集锦.


4. 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 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
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 焰温度高。 2. 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 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 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 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 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
小摩擦。 糙,增大摩擦。 5. 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 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 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反之 亦然。 7. 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 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 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 过高。
自来水管涉及的物理知识

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留 心观察日常生活中随时发生的物理现 象,分析探究其形成的原因,找出其 中的规律,是十分重要的。下面谈一 谈关于自来水管所涉及到的一些物理 知识。

一、为什么水龙头一打开水就会流出?

原来,日常生活中来自水管的水大多 数来自水塔,而水塔中的水是用高压 泵把水压上去的。因此,水塔中的水 面肯定比水龙头中的水面高出许多, 水龙头与水塔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根 据连通器原理,液面应相平,所以, 一打开水龙头水便流出来了。
3、扬场机能把谷粒、谷糠和小石块分开。请分析其中的道理。
分析:
道理一:同样大小的谷粒和小石块,虽然飞出时 的速度相同,但是由于质量不同,所以惯性的大 小不同,小石块的质量较大,惯性也比较大,所 以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飞到更远的地方。 道理二:同样大小的谷粒和小石块,虽然飞出时 的速度相同,但是由于质量不同,所以动能不同, 小石块的质量较大,动能也比较大,所以能够克 服空气的阻力飞到更远的地方。
3 挑选商品
现象:我们去商店买碗、瓷器时,我们用手或其它物品轻敲瓷器,通过 声音就能判断瓷器的好环。 原理:
有裂缝的碗、盆发出的声音的音色远比正 常的瓷器差,通过音色这一点就能把坏的 碗、盆挑选出来,当然实际还用辩别音调, 观察形态等方法,但主要还是通过音色来 辨别的。
4 测量距离
现象:前面如果有一建筑物或高山,对着高山大喊一声,用表测量发 出声音到听到声音的时间,利用声速就可以测出我们与高山或高大建 筑物理的距离。 原理:

为什么月亮上没有声音
声音是空气中每秒20至2万次的振动。地球上有声音,是因为振 动着的物体把振动传给空气,空气再把振动传播开来,形成声 音。所以,存在声音的必要条件有两个:一个是要有声源,一 个是要有传播声音的媒质,二者缺一不可。月亮上可以产生振 动,但月亮上没有空气,振源的振动传不出去,当然月亮上就 听不到声音了,那儿是一个十分寂静的世界。 要证明月亮上没有声音并不难,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将 一只闹钟放在有抽气设备的玻璃罩里,当罩内的空气没有被抽 出时,我们能听见闹钟的滴答声,当空气逐渐被抽出时,滴答 声逐渐减弱;当空气十分稀薄时,滴答声就听不见了。如果没 有空气把声音传出来,即使闹钟滴答声一直在响,我们也听不 见。 对于传播声音来说,月亮上的条件与抽出空气的玻璃罩内的情 况相似。所以月亮上就是有振动,也没有声音。 1969年7月21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在月球上,两名宇航员虽 然近在咫尺,也只能靠无线电来通话。
2、如何运用简易的物理方法区分生、熟鸡蛋,请具 体说说看。 分析: 把两个鸡蛋放在相对平滑的桌面上后,用大致相同 的力同时转动鸡蛋,先停下的是生蛋、后者是熟蛋。生 熟鸡蛋的区别在于蛋的内容物分别是液态和固态物。 当用力转动蛋壳时,蛋壳受力开始转动而液态的内 容物由于惯性仍保持静止状态,二者间存在一定的摩擦 阻力,同时蛋壳与桌面间也存在摩擦阻力,所以很快停 止转动。熟蛋内容物成固态物与蛋壳自成一体,当用力 转动蛋壳时,蛋壳与内容物一并转动,二者间不发生相 对运动,只需克服较小的桌面摩擦力,所以能长时间转 动。
3. 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
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 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
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 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
内能和光能。
6. 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
穿透性,医生用某些信号器产生超声波,向病人体内发射, 同时接受内脏器官的反射波,通过仪器把反射波的频率、 强度检测出来,并在电视屏幕上形成图像,为了判断病情 提供了重要的依据,B超利用的是回声原理。
6 治病(传递能量)
现象:体外碎石 原理:
人体的有些器官发生结石,如肾、胆等,最好的 治疗措施就是用体外碎石机把体内结石击碎,变 成粉未排出体外。体外碎石机利用的就是超声波, 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引起的结石英钟激烈震荡,使 之碎化。这主要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性质。

二、敲击水管,为何有时听到2次声音,有时听到3次声音?

大家都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 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如在钢铁中每秒传播5200米;其次,在 液体中,如在水中每秒传播1500米;在 空气中传播最慢,每秒仅能传播340米。 可见,如果水管中无水,敲击水管另一端, 传声介质是空气、水管,我们就可能听到 2次声音。如果水管中有水,传声介质为 空气、水、水管,我们就可能听到3次声 音。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判断水管 中是否有水。
人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古人很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提出过一些猜测。有人认为是眼睛发 出光线,这些光线碰上物体,人才看见那些物体。还有人认为眼睛 发出触须那样的东西,通过触摸而看到物体。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 但它说明人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 公元11世纪,阿拉伯科学家伊本?海塞本纠正了上述看法。他认为 光线是从火焰或太阳发出,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 人因此而看到物体。 现在我们知道,人眼就好像一架照相机。当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或不 发光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睛,通过眼睛的折光部分在眼的视网膜上 形成物体倒立的像,然后通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产生视觉,人就 看到了物体。

生活中的物理
1、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减少向前翻车的危险, 应该后轮先着地,请分析其中的道理。 分析:
若前轮先着地,摩托车由于惯性继续向前 运动,就会产生以前轮为转动点使摩托车 顺时针转动的效果,造成翻车事故;若后 轮先着地,就会产生以后轮为转动点使摩 托车顺时针转动的效果,这样前轮也很快 着地,从而避免了翻车事故的发生。
7 传递信息(监测灾情)
现象:通过监测次声波就可知道地震、台风的信息。 原理:
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音,人类无法听 到。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 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减 速很小,所以能传播的很远,通过监测传来的 次声波就能获取某些自然灾害的信息。
日出的题目
你在早晨5点正看到日出。但是大家都知道,光的传播不是瞬息就 可以到达的:太阳光从光源──太阳──射到地球上人的眼里,要有 一段时间。因此,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光是瞬时就可 以到达的话,那么我们在什么时候就可以看到日出了呢? 我们知道,光从太阳到地球要跑8分钟。那么,如果光瞬息就可以 到达的话,我们好像应该在8分钟以前,就是在4点52分就看到日出 了。 我知道许多人听了会觉得意外:其实这个想法是不正确的。所谓日 出只是我们地球表面上某一点从没有太阳光照到的地方转到了有太 阳光照到的地方罢了。因此,即使光的传播是瞬时的,我们看见日 出的时间,仍旧跟光的传播要花时间的情形完全相同,也就是说, 仍旧是早上5点正。 但是如果你是在观察(用望远镜)太阳边缘上什么凸起的部分(日 解),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光的传播是瞬时的,你的确会比 现在早8分钟就见到它。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 反射回来就产生了回声。
5 看病
现象一:听诊器 原理: 人的体内有些器官发出的声音,如:心肺、气管、胃等发
生病变时,器官发出的声音在某些特征上有所变化,医生 通过听诊器能听出来,依此来诊断病情。
现象二:B超检查原理 原理: 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超声波有一定的
2 听长短
现象:向暖水瓶中倒水时,听声音就能了解水是不是满了。 原理:
不同长度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时发声频率不 同,空气柱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暖水瓶 中水越多,空气柱就越短,发出的声音频率 越高,音调也就越高,特别是水刚好倒满瞬 间,音调会陡然升高,通过听声音的高低, 我们就能判断出水已经倒满了。
4、厨房水池的下水管被堵塞了,人们常用“吸子”来处理。 这个工具由木柄和半球形橡皮碗构成。将橡皮碗盖在下水管 口上,向下压木柄,使皮碗变扁,打开水笼头使池中放满水, 迅速向上拔皮碗,堵塞物就会松动随流水淌走,试说明道理。
分析:
向下压木柄使皮碗变扁时,可以挤出皮碗内的 一部分空气,同时也使堵塞物与皮碗之间的空 间相对较小。水池中放满水后,当迅速向上拔 皮碗时,堵塞物与皮碗之间的空间突然变大, 使这之间的气体压强变小,小于堵塞物下方所 受的大气压强,大气压力向上推堵塞物,使之 松动,而此时正好有大量的水往下冲,把堵塞 物冲走,从而使管道输通。

三、寒冷的冬天,有时打开水龙头,会发现一滴 水也不能流出,有时水管还会被“冻裂”,为什么?

原来,水管的水受冷凝固形成冰,就 一滴也不能流出了。由于水结冰质量 不变,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所以水 管有时会被“冻裂”。我们可以在水管 外部包上一层防冻塑料纸,不过最稳 妥的办法是将水龙头打开一点点,让 水慢慢地下滴,这样就不易结冰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