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生活主观题总结

文化生活主观题总结

期末复习“文化生活”主观题总结1、文化的作用(对社会和人)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和作用)3、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4、如何正确认识对待传统文化(作用、态度、继承与发展)5、文化创新(为什么、怎么办)6、中华文化的特点7、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8、爱国主义的认识(地位、作用、特点、主题)9、如何解决文化生活中的“忧”10、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1、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12、全面认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13、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14、优先发展教育(为什么、怎么办)1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因和措施”16、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

17、全面认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重在“为什么和怎么办”。

18、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1.★★“文化的作用”★★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1)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渊持久的特点。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表现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加强文化的交流”常用答题术语★★①“尊重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加强文化交流”1)意义: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也可以促进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怎样加强交流?——①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②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传统文化”常用术语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和继承性。

②传统文化的反作用:如果顺应时代,则会促进社会发展,如果一成不变,则会阻碍社会发展。

因此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面对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4.★★“文化创新”★★常用答题术语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重要性: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③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怎样进行文化创新?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面对传统文化,应当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③面对世界文化,应当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充分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⑤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新主体的作用。

⑥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通过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现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发展。

5.★★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要性:①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⑤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强基固本。

重要性: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②是维系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⑤是中华民族之魂。

6.★★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②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③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要与弘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7.★★如何克服落后、腐朽文化的影响★★国家角度:①加强管理,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②正确引导,弘扬主旋律,发展大众文化。

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思想道德建设。

即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经营者角度: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个人角度:①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树立法制观念。

③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8.★★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①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④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环节,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提升公民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⑥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9:优先发展教育:为什么——怎么做(1)、为什么: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人才、教育、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②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科技和教育在文化力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科技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⑤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有特殊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⑥“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⑦大力发展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2).怎么做:(1)国家①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民服务,与生产和社会实践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③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④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2)公民: 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充分发挥潜能,展示才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②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例题分析1、材料: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会放慢,而文化往往会“逆势上扬”,人们往往会在文化产品中求宣泄、找信心,通过文化消费来缓解压力,抚慰心灵,会催生特殊的文化需求。

因此要把文化置于经济政治大视野和国际社会视角下,而不能仅从经济利润角度来衡量文化的作用。

问题: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10分)答案: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

(2分)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要发展先进文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社会进步。

(2分)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因素。

(2分)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要在国际社会视角下衡量文化的作用。

(2分)⑤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对经济的作用,不能仅仅用经济利润来衡量。

(2分)3、2011年8月23日8时,深圳大运会闭幕式在深圳“世界之窗”举行。

整个闭幕式体现“不一样的精彩”的创意,共分为《欢聚》、《追梦》、《告别》三章,其中《追梦》章节展现了多元的文明与青春的力量。

《青春节拍》节目把藏式踢踏、美式踢踏和爱尔兰踢踏呼应起来,体现多元文明的交融;《中华神韵》节目把中国武术、杂技、戏曲等元素气韵贯通地整合起来,场面壮观,绝技惊人。

问题: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不一样的精彩”的。

(10分)答案: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3分)。

《追梦》章节展现了多元的文明与青春的力量(1分)。

②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分)。

《青春节拍》节目把藏式踢踏、美式踢踏和爱尔兰踢踏呼应起来,体现多元文明的交融(1分)。

③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分)。

《中华神韵》节目把中国武术、杂技、戏曲等元素气韵贯通地整合起来体现了对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1分)。

(评分说明:第①点若回答“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也可得3分;第②点若回答“在文化交流中要遵循各民族的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也可得2分;第③点若回答出“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或者“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或从“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均可得2分。

)4、材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未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具体论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出现了信仰迷失、价值取向扭曲、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

因此,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归纳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希望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

这一体系内涵丰富,但不够简明、不便于群众传播践行。

与此同时,各地广泛开展了地方精神的提炼和培育活动,深化了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