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经验分享,给你一个优秀论文的秘诀
1、选题
选题论文写作的方向,建议在较早的选定博士期间研究的方向,然后在大的方向下完成自己的小论文写作,基于我个人的经验,这样做有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能够很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时间做出成果。
时间对于一个博士生特别宝贵,如果小论文存在多个选题或者方向,或者和大论文方向不一致,会导致时间特别不够用,而且很难出成果。
但如果选题一致的情况下,只要你不断的付出,总会出成果,而且最重要的是你的小论文可以作为大论文的一部分。
我之前完成的一篇小论文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和我的专业以及大论文选题不一致,导致我在这篇论文上浪费了很多时间。
选题的方向要考虑数据的可得性。
当你有一个好的idea后,你可以先看下其他人的文献所使用的数据来源,如果所有的文献使用的数据具有唯一性,基本上可以考虑放弃这个idea,数据无法获取,实证就没办法进行。
我们学校能够利用的数据库有知网、CCER、EPS、wind、各种统计年鉴以及央行、统计局等数据库等,国泰安数据库可以去财大下载。
2、实证模型
小论文的写作须先做实证模型,当实证结果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后才进行其他部分。
当实证结果和你的预期结果不一致时,可以多尝试下其他方法,实际上,很多实证结果是可控的,当然绝对禁止修改数据和实证结果。
一份数据,使用不同的模型或者增减解释变量可能
会有不同的结果,或者数据处理不一样,前后结果可能相左。
举个我在做实证的例子。
当时我在数据处理完后跑数据,用双边随机前言模型,想得到员工议价能力低于公司,但最开始的时候结果一直无法收敛,然后加减各种控制变量做各种尝试,有一个变量组能够收敛,但结果不满意,后来我尝试将离职人员的数据删除,然后将样本分为基础员工和中高层员工,最后才得到我想要的结果,事实上,将样本分为分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也是做了各种分组的方式才得到想要的结果。
实证模型的选择可以多看文献,参考较权威论文的方法。
顺便说一句,不要为了学模型而去学模型,当你在做某篇论文需要用到这个模型时再去正对性的学习,那样效率会更高。
模型的使用并非一定要使用复杂的或者最新的,大部分已经发表的优秀论文并非都使用最前沿的方法,使用的模型能恰当好处的说明问题就足以。
3、论文写作
首先,实证做完后就开始论文的写作过程,论文的结构按通用的模式,无需创新或者标新立异,可参考几篇权威的论文模式。
文章结构可以按以下安排:
一、引言
包括三部分内容: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本文的目的与文章结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