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第9课练习题

部编版第9课练习题

评测练习
1.1979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兴奋地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就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

”带来上述变化的农村改革措施是()
A. 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自负盈
B. 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2.“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个说法所反映的政策是()
A. 农业合作化
B. 发展乡镇企业
C. 国有企业改革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 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

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A. 建立经济特区
B. 实行“一国两制”
C. 建立直辖市
D. 建立特别行政区
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A. 海南经济特区
B. 上海浦东开发区
C. 环渤海地区
D. 长江三角洲地区
5. 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这里的“首创”是指()
A. 兴办乡镇企业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设立经济特区
D. 建立人民公社
6. 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国有企业改革
D. 民主与法制建设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
A.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8.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打破“铁饭碗”和职工“下岗”等现象,已经不再是什么稀
奇的事情,这主要与我国的哪一重大变革有关()
A. 加强民主建设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建立经济特区
D. 国有企业改革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 为了同国外进行平等互利的
B. 为了更好地利用外国资金
C. 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D. 为了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
10. 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

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 实行自由资本主义
C. 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阅读下面材料:
三十多年前,一声惊雷响彻中国大地,中国尘封已久的大门被打开了,中国从此有了全世界羡慕的中国速度。

三十多年前,18位农户在协议上按下的历史性手印,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如今,我国农村又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
请完成:
(1)材料中的“一声惊雷”指的是什么事件?
(2)“18位农户在协议上按下的历史性手印”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我国的哪个省份?他们作出了一个怎样的创造性决定?
(3)中国农村的改革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什么影响?
12.阅读材料: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春天的故事》
结合材料回答:
①这位老人是谁?他1979年制定了什么决策?
②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一项)?最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开放格局?
③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

【点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自负盈亏,从而在根本上打破了原来农业生产经营和分配上的弊端,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是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衷心拥护的生动写照,1982年我国在全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故选D。

3.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内容。

【点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五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利于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故选A。

4.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上海浦东开发的相关史实.
【点评】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上海浦东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故选B。

5.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准确认识
【点评】依据题意可知“改革” 是我党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注入了无限的活力,故选B。

6.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准确识记。

【点评】结合材料中的“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革”这些资料,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1985年开始,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据此分析,ABD项内容不属于国企改革,排除;C项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点评】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故选A。

8.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史实。

【点评】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国有企业改革成为重点。

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打破了“铁饭碗”,职工不再吃“大锅饭”,故选D。

9.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改革开放。

【点评】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故选C。

10.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点评】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故选D。

11.(1)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或对外开放)。

(2)安徽。

实行“包干到户”。

(3)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改革的成功,带动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12.(1)邓小平。

决策是改革开放。

(2)深圳,广州,上海浦东,最终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