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财务会计第二章 交易的分析与复式记账

西方财务会计第二章 交易的分析与复式记账

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资产、负债 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但不会改变会 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即任何经济业务的发 生都不会破坏这一平衡关系。
又称“会计恒等式”,也可扩展为: 资产=负债+实收资本+留存收益 资产=负债+实收资本+(收入-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实收资本+收入
五类项目之间增减对应关系
总账账户余额应等于各明细账余额之和。
过账程序
1、填入日记账分录的日期; 2、将日记账中各笔分录的借方和贷方金额
分别过入相应的账户金额栏; 3、把各该分录所在日记账的页数填在相应
账户的过账记号栏; 4、把相应分类账户的编号填列在日记账的
过账记号栏; 5、同时过入到有关的明细分类账中。
第三节 试算平衡表 和会计循环
所有总分类账户名称; 相应借贷方余额; 借方余额合计数与贷方余额合计数。 该表又称“调整前试算表”。 结论:
如果过账无错误,则借贷合计一定相等; 如果借贷合计不相等,则过账必然有误。
试算表内容及试算结果
注意:若试算平衡,并不意味着过账无 误。因为有些错误不影响平衡,如:
一笔分录漏登或重登; 金额过到错误的账户; 一笔分录借贷方发生相同的错误金额; 分录借、贷账户用错,或相互颠倒; 一项登错的金额恰好与另一项或几项登错的
金额相抵消(一多一少)。
会计循环
企业遵循一定的会计处理程序,将一定 期间内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依一定的 步骤、方法加以确认和计量,直至编制 财务报表的整个过程,在每个会计期间 都会重复进行一遍,因此称之为会计循 环(Accounting cycle)。
会计循环的步骤
分析交易、编制日记账分录 过账 调整前试算平衡 会计调整 调整后试算平衡 编制财务报表 结账 结账后试算平衡
借:应付账款
10 000
贷:实收资本
10 000
(负债减少,业主权益增加)
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
普通日记账(General journal) 1、日期栏:指明分录的日期(年月日)。 2、摘要栏:登记有关借、贷方账户名称及
业务的扼要说明。 3、金额栏:登记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每
笔分录的借、贷方总额应该相等。 4、过账记号栏:标明相应分类账的编号及
借:设备
20 000
贷:现金
20 000
(资产内部一增一减)
举例
例3,购入3万元的存货,价款未付。
借:存货
30 000
贷:应付账款
30 000
(资产、负债同时增加)
例4,以现金3万现金偿还前欠的货款。
借:应付账款
30 000
贷:现金
30 000
(资产、负债同时减少)
举例
例5,企业原欠某单位的货款1万元,转作 所有者投资。
分类账(Ledger)
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费用五个类别逐类设立的账户,并分 别编号、顺序排列的账本(活页式或 订本式),称为分类账。包括总分类 账和明细分类账两种。
分类账
总分类账(General ledger)
上述五类账户构成的一整套账户体系,称为 总分类账(总账)。每一个账户总括反映某 一类业务,称为总分类账户。
第二节 日记账和分类账
账户
账户(Account) 详细记录会计要素中每一项在一个会计 期间增减变动的记账专户。 每个账户的名称称为“会计科目”。
有五大类账户: 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 类账户、收入类账户、费用类账户。
账户的基本结构
因每个项目在数量方面的变动只有增加 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每个账户在结 构上也分为左右两方,一方记增加,一 方记减少,称为“T型账户”。
试算平衡
目的:验证分录和过账是否发生差错, 需要编制试算表(Trial balance)。
根据基本会计等式及复式记账原理,每 笔分录借、贷方金额相等,故一定期间 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 合计必然相等;因此,全部账户借方期 末余额合计必然等于全部账户贷方期末 余额合计。
试算表内容及试算结果
余额
余额
余额
余额 余额
在日记账中记录经济业务
首先在日记账中记录全部经济业务。 日记账(Journal)
按企业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登记会计 分录的账簿,又称“原始账簿” 或“序 时账簿”。
优点:
提供完整的业务内容,便于了解经营全过 程及日后对资料的查考;
便于发现记账错误。
记录经济业务的步骤
贷记哪个账户。 5、将经济业务记入日记账,先记借方,再
记贷方,且借方总金额等于贷方总金额, 最后简要说明经济业务。
会计分录
日记账中的这种记录称为“日记账分录” 或“会计分录” (Journal entry) ,简 称“分录”。
上述过程则称为“编制会计分录”。 (Journalizing)
会计分录包括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
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Debit,Dr.) 账户的右方称为“贷方”(Credit,Cr.)
“T”型账户(T—accounts)
账户名称
借方(左方)
贷方(右方)
账户具体内容包括:账户名称、日期、 摘要、金额。
金额又包括: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 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
借贷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具体表述 如下:
西方财务会计第二章 交易的分析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
企业经济业务的分析
经济业务或交易(Transaction) 指影响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的经 济事项。包括两种: 对外经济业务,称“交易”; 内部经济业务,称“会计事项”
分析企业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企业经济业务的分析
1、每一笔经济业务将以相等的金额至少同 时记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对应账 户的贷方。
2、资产和费用类项目的增加额记入该类账 户的借方,减少额记入贷方。
借贷记账规则
3、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项目相反, 增加额记入该类账户的贷方,减少额记入 借方。
4、每一账户在会计期末的余额,即增减变 动结果,都可按下式计算: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借贷记账规则
5、任何账户的正常余额都在记录其增加额的那 一方。即资产和费用账户通常有借方余额;负 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账户通常有贷方余额。
资产
借方 贷方 +-
负债
借方 贷方 -+
业主权益 收 入 费 用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 -+ +-
过账记号(✓)。
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
特种日记账(Special journal) 登记性质相同、经常发生的交易,如:
销货日记账 购货日记账 现金收入日记账 现金支出日记账
过账和分类账
将日记账中登记的每笔会计分录的金额 转记入分类账的有关账户中,这一转记 工作称为过账(posting)。
复式记账(double-entry bookkeeping)
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必然在会 计恒等式中导致双重影响,引起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项目发生变化,且变化 金额相等。因此,对发生的经济业务 进行记录时,要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相关项目中记录,且记录的金额 相等,这就是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
1、分析审核经济业务 每笔业务都要取得原始凭证(Source
documents),如销货发票、收料单、支 票存根等。 审核的内容:
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 凭证完整、内容齐全、金额正确、经办人和
负责人的签字。
记录经济业务的步骤
2、指明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 3、确定哪个账户增加,哪个账户减少。 4、运用借贷记账规则,确定借记哪个账户,
第二章结束
某类项目变动 资产增加 负债减少
所有者权益减少
费用增加 收入减少
对应项目变动 资产减少 负债增加
所有者权益增加
收入增加 费用减少
四种经济业务类型
等式两边同时增加,且金额相等; 等式两边同时减少,且金额相等; 等式左边内部项目一增一减,且金额相等; 等式右边内部项目一增一减,且金额相等;
复式记账原理
将所有总分类账户的名称、编号列在一 起,称为“账户一览表”(Chart of account)。
总分类账格式
T型账户扩充式和三栏式(借、贷、余)
分类账
明细分类账(Subsidiary ledger) 是根据总分类账户设置,详细记录某 一类经济业务的分类账。 如:应收账款总账按每个顾客设置明 细账、应付账款总账按每个供应商设 置明细账等。
会计分录
简单分录:
借经济业务摘要
复合分录:
借:账户名称
×××
借:账户名称
×××
贷:账户名称
贷:账户名称
×××
××× ×××
举例
例1,所有者投入现金10万元。
借:现金
100 000
贷:实收资本
100 000
(资产、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例2,用2万元现金购置一台设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