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D 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和工业地带围绕
6.下列不属于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与代表人物是(D)。
A. 恩温卫星城理论B. 伯吉斯同心圆理论
C. 哈里斯、乌尔曼多核心理论D. 霍伊特扇形理论
7.《雅典宪章》主要内容和对城市规划的理论思想的影响(B)。
A.整体连续B.功能分区C.人们的相互作用D.有机构成
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 作者:
———————————————————————————————— 日期:
一、选择题
1. 下列中符合城市的定义的是(C)。
A 一种防御性构筑物B 交易场所
C 有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D 居住区
2. (A)的规划布局对此后的隋唐长安城的规划,以及对以后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8.在索里亚.玛雅提出的“线形城市的基本原则”中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A)问题为前提。
A.城市运输B.城市工作C.城市居住D.城市道路
9.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含义,叙述不正确的是(D)。
A 城市化既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又是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产业转化为非农产业,以及社区结构和空间形态转化的过程
A 人口方面、社会组织方面、社会结构方面B 人口构成、风俗习惯、社会结构
C 人口构成、文化构成、社会构成D 家庭模式、生活方式、行为模式
17. 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是(C)。
A 上层滞水 B 潜水 C 承压水 D 泉水
18. 由于城市需占有较大地域,且为了便于城市建设与运营,多数选址选择在(C)地带或低丘山冈、盆地等地方。
A 平原、湖泊 B 平原、丘陵 C 平原、河谷 D 丘陵、湖泊
19. 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埋藏地,在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中属于(C)。
A 一类用地 B 二类用地 C 三类用地 D 三类以外用地
20.根据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城市经济分为(C)两大部类。
A 主要经济和次要经济B 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
A 年龄构成B 家庭构成C 劳动构成D 产业与职业构成
12. (A)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城市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
A 自然环境 B 社会环境 C 经济环境 D 人文环境
13. 与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相比,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更强调(C)。
A 微观环境因素的影响 B 中观环境因素的影响
C 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方面 D 现状环境因素的影响
C 基本经济和非基本经济 D 计划来自济和市场经济21.城市的职能一般不包括(D)。
A 社会政治职能 B 经济职能 C 文化职能 D 服务职能
22.城市用地的评价包括了多方面内容,主要体现在(A)。
A 自然条件的评价、建设条件的评价、用地经济性评价
B 自然条件的评价、建设条件的评价、区位条件评价
C 自然条件评价、区位条件评价、环境条件评价
A 邺城 B 咸阳 C 开封 D 金陵
3. 中国古代有代表的城市规划思想是(C)。
A 以儒家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及以墨子为代表的中庸之道理念
B 以道家为代表的皇权至上思想和以儒家为代表的自然至上理念
C 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及以管子为代表的自然至上的理念
D 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及以庄子为代表的中庸之道理念
B.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A 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要或只需要稍加采取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B 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C 需要采取特殊工程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
D 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28. 城市性质不是由(B)决定的。
A 基本职能 B 中心地职能 C 特殊职能 D 主要职能
D 自然条件评价、区位条件评价、经济条件评价
23.烈度指的是(A)。
A 地震后受震地区地面影响和破坏的强烈程度B 地震强度大小
C 弯曲突出处和断裂带交叉处D 地震后地面的最大开裂度
24.下列不属于现状调研的方法的是(B)。
A.现场勘探B.专家访谈C.区域调研D.资料收集和汇总
25.概念模型一般都用图纸表达,主要用于(B)表达。
29.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不包括(D)。
A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B 城市现状图C 地块划分图D 近期建设规划图
30. 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对城市居民的劳动组织有很大影响的是(B)。
A 公共建筑群 B 工业组织方式与布置形式C 生活居住区 D 城市绿化系统
31.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作用(A)。
A.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14. 岩石受二氧化碳、硫酸盐、氯等化学成分的地下水侵蚀,内部形成空洞,这种现象称为(C)。
A 冲沟 B 风化 C 喀斯特 D 侵蚀
15. 就一个城市而言,人口增长速度和发展规模是受(C)所支配的。
A 自然增长率 B 机械增长率C 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 D 城市发展规模
16. 社会环境的调查包括(A)。
4. (C)于1829年提出了以“法朗基”为单位建设由1500~2000人组成的社区。
A 莫尔 B 欧文 C 傅立叶 D 戈地
5. 关于霍华德“田园城市”的论述不正确的是(D)。
A 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
B 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不应超过这一程度
C 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B 城市化是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农村的扩散过程
C 城市化还包括原有市区的结构重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更新、环境的改善等
D 城市化是乡村转变为城市的一种简单过程
10. 后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体现为(C)
A 绝对分散 B 绝对集中 C 相对分散 D 相对集中
11. 城市人口中的社会劳动者按其从事劳动的行业性质划分,各占其总人口的比例,是城市人口的(C)。
A. 规划管理B. 分析和比较C. 效果表达D. 规划实施
26.城市规划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D)。
A. 性质分析与功能分析两种B. 区域分析、城市分析、环境分析三种
C. 概念分析、模型分析、图表分析三种D. 因果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
27. 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规定,城市用地的适宜性区划中,一类用地指(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