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基本要求和标准(试行)(2000年3月颁发)在"普九"和"普实"工作的大力推动下, 我省中小学实验室、图书馆(室)和多功能教室的建配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为在中小学开展实践教学奠定了一定的硬件基础。
根据原国家教委《"九五"期间全国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的意见》、《全国中小学实践教学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现场会会议纪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要求,为了做好"普九"以后全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巩固和提高工作,加速我省中小学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步伐, 不断提高全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在经过充分的调查测算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特制定《安徽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基本要求和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主要包括基础性教育技术装备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两个方面。
基础性教育技术装备主要包含理科实验室、图书馆(室)、劳动技术教室和科技活动室、音体美卫类专用功能室(馆)和文科类专用功能室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不断优化配置各科先进实验(训练)仪器设备的过程。
除了在上述基础性专用功能室(馆)装备现代化仪器设备以外,主要应建配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演示教室、视听阅览室、软件制作室等专用功能室和校园广播、校园通讯、校园闭路电视、校园计算机网络等系统。
本标准包含了"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基本要求" 和"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装备目录"两个部分。
前者针对各级各类不同规模的学校,在上述各类专用功能室(馆)和校园网络系统的房舍建筑和仪器配备类别上提出了基本的装备要求;后者对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所需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按一、二、三类列出了详细的配备标准。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参照了近十年来原国家教委、教育部和省教委二十多份与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有关的文件和标准,即考虑到与“普九”和“普实”标准的衔接,也基本保证了与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标准和省级示范高中、初中和实验小学评估标准的基本一致性,同时还注重了即将颁发的新课程计划和信息技术课程对教育技术装备的要求。
实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程,不断提高中小学教育手段现代化水平,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更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重要的物质和技术保障,是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必备条件, 是教育现代化的切入点和主要标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赋予我们重要的历史使命。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和大力支持,强化政府行为,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作为“普九”和“普实”后又一重要的教育工程来抓。
要加强和充实教育装备工作的力量,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力争到2005年以前基本达到本标准的要求。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省教委将拟订各级各类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评估方案,并组织进行评估验收。
由于当前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异常迅猛,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也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各地在执行此标准时,若有好的建议和做法,请及时反馈给我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以便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一、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基本要求(一)、理科实验室理科实验室系指中学物理实验室、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学生物实验室和小学自然教室,还包含中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仪器设备。
今后几年全省理科实验室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在整体上完成了"普实"目标的基础上,到2000年底以前,要继续做好薄弱学校的实验室建配和一般学校实验室的完善提高工作。
2005年以前,要按照新颁的实验室建配标准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全省的中小学实验室用房达标率、仪器设备配备率、实验教师合格率、演示和分组实验开出率、实验操作考核普及率达到95%以上,切实开展好中小学实验教学活动。
开展各级各类学校示范性实验室评估活动,加强仪器设备和实验教学档案的计算机管理, 保证全省有一批实验性和示范性窗口实验室;参照“普实”做法,制定中师、中专、职高、成人技校以及其它部门和社会力量办学的学校实验室建配标准,完成其中的绝大部分实验室综合评估工作。
有关理科实验室建配的具体要求见下表。
对表中的实验室用房,新建实验室一定要达到新的面积标准,以保证适应实验室现代化装备(如:多媒体投影机等)和分组数(如:1人1组)增加等方面的扩展性要求。
实验仪器按一类双套配备的,实验桌仍可"2人1桌",但实验桌的长度和实验室的面积要略大于一类实验室的要求。
实验室的配套辅助用房主要是指仪器室、试剂室、挂图室、模型室、标本室等配套用房和准备室、教具制作维修室、暗室、教师办公室等辅助用房,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一室多用,但要保证够用和适用。
中学实验室数较多时,理化生实验室的室别应根据需要合理划分。
有关实验室的建筑设计和内部设施规范应依照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计标[1986]2618号)、《中小学教室设备规范图册》(教备厅[1990]37号)和《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996]640号)等标准,新建实验楼的设计方案必须经过上级教委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审定。
对表中的实验仪器的配备类别, 第一种配备方案是全面完成理科教学任务较充分的配备标准,条件较好的地区和学校应努力达到。
地市级以上的示范性学校和实验小学应在一类的基础上双套配备,以保证1人1组或平行班能够同时做实验。
第二种方案是按照教学大纲完成理科教学任务所必需的基本配备标准, 一般学校都应当达到。
高中不再设三类配备标准;初中三类是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班级数较少的初中配备标准;小学三类是条件暂时不具备二类配备条件的农村完小的配备标准,小学四类是为农村初小设置的;我省原有的高中三类和小学6人1组的配备都要过渡到二类配备。
中学理科实验室和小学自然教室的仪器设备配备标准详见《安徽省中学理科实验室装备目录》和《安徽省小学自然教室装备目录》。
有关实验室的管理、使用和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应执行省教委教备[1993]4号、教备[1998]2号、教备[1998]11号、教备[1999]3号等文件的规定,实验教师必须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
2备注:1、仪器室每间按54.00M2计算;每学科至少1间;2、试剂室、挂图室、标本室、模型室和准备室、教具维修室、.暗室、教师办公室等按每间26.00M2计算,每个实验室应配套1间准备室,其余根据需要;3、生物标本和模型展室的房舍面积可以包含在配套和辅助用房面积中。
22备注:1、仪器室每间按45.00M2计算,每学科至少1间;2、试剂室、挂图室、标本室、模型室和准备室、教具维修室、暗室、.教师办公室等按每间26.00M2 计算,每个实验室配套1间准备室,其余根据需要;3.生物标本和模型展室的房舍面积可以包含在配套和辅助用房面积中。
2备注: 仪器室按45.00M2 ,准备室.教具维修室.教师办公室按每间20.00M2计算。
(二)、图书馆(室)图书馆主要包含藏书室(书库)、资料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和编目室、报告室、多功能报告厅等。
一般学校只需要建配图书室。
全省图书馆(室)今后几年的工作目标是:在"普九"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图书馆(室)藏书结构,提高藏书质量,完善内部设施。
高中、初中和小学生均每年新购图书经费不少于15元、8元和4元。
2002年以前, 全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配达标率应达到省颁标准。
2005年以前, 全省中小学藏书应基本符合教育部和省教委规定的必备书目要求;配齐合格的图书管理员,改进图书馆(室)管理,充分发挥图书的使用效益。
各级示范性中学、实验小学和规模较大的学校应单独建立图书馆,实行全程计算机管理,使用IC卡借阅。
建有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学校应实现网上查询和办理借阅手续,县城以上中小学校应实行计算机管理。
对同城市的中小学校,要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协调下,根据学校特点,实行特色藏书和专业藏书,避免常用藏书的重复投入,达到资源共享。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示范性建立一些图书资料、影像资料、电子读物等方面的图书资料和教育情报信息中心。
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建设学生图书馆。
有关中小学图书馆(室)建配要求见下表。
对学生阅览室的面积,中学每座应按1.2M2 计算,小学每座应按1.5M2计算。
教师阅览室每座按3.5M2 计算。
一般小学教师阅览室可与会议室并用,按教师的设座比例为1:1。
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电子读物,建配视听阅览室。
有关图书馆(室)的建筑设计和内部设施规范依照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计标[1986]2618号)、《中小学教室设备规范图册》(教备厅[1990]37号)和《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996]640号)等标准。
新建图书馆楼的设计方案必须经过上级教委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审定。
有关图书馆(室)的管理、使用和队伍建设等工作应执行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规程》(教备[1991)70号)和省教委教备[1998]4号、教备[1998]12号和教备[1999]3号等文件的规定,图书管理员必须经培训后持证上岗。
2(三)、劳动技术教室和科技活动室劳动技术教育是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
劳动技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列入教学计划的一门必修课,劳动技术教室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训练的重要场所。
活动课是新的课程计划重要的改革内容,有别于过去的课外科技活动,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之一。
开设活动课,对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科技活动室是活动课教学训练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场所。
劳动技术教室和科技活动室的建配是当前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弱点和今后装备工作的重点之一。
鉴于劳动技术教室和科技活动室在功能上有相近性,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 一般学校可以与之合用,仪器设备的选配应避免重复。
同城市的中小学可以共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建有上述活动中心的学校,可相应减少劳动技术教室和科技活动室的个数。
有关劳动技术教室和科技活动室的建配要求见下表。
劳动技术教室的建筑设计和内部设施规范应依照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计标[1986]2618号)、《中小学教室设备规范图册》(教备厅[1990]37号)和《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996]640号)等标准,一般要求与实验楼共建,仪器、设备和器材应按照省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劳动技术教室装备目录(教备[1998]15号)的要求执行(表中的"18选5"是指在装备目录规定的18种配备类别中根据学校的特点选择其中的5种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