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某县水污染防治工作调研报告

某某县水污染防治工作调研报告

某某县水污染防治工作调研报告
我县并未涉及到地下水污染整治、河流和湖库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现就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业水污染防治、城镇水污染防治、农村水污染防治四个方面相关情况进行报告。

一、饮用水源地保护
(一)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现状
根据《关于调整某某区等31个区县(自治县)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通知》(某府办〔2013〕40号)文件,我县共有25处饮用水源及相应保护区纳入其中。

(二)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进展
按照饮用水保护相关法规,我局在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树立保护标志标牌,对各饮用水源保护区实行每月一次巡视监察,对城市级饮用水源水质实行每月一次采样监测,对乡镇级饮用水源水质实行半年一次的采样监测。

几年以来,未检出超标因子。

根据监察巡视,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存在着两个长期难以解决的污染源点,一处是官庄镇水厂水源地大溪水库库区上游存在大型养殖场,其粪便污水排向库区,库区周边居民生活垃圾和污水无固定堆放地点及处理措施,对库区形成污染。

第二处是梅江河老鹰岩取水点(县城备用水源)上游一公里居住区域、凤凰新城、领秀边城、凤栖
社区、新星中学的生活废水都未进入城市污水管网,也未采取治理措施,任由粪便污水直排进入老鹰岩取水点上游。

(三)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饮用水源地更换程序不明确,乡镇往往自行决定后上报备案,未明确水务、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的参与论证责任,很难保证新饮用水源取水点周围环境能符合保护区及各部门其他要求。

2.未明确饮用水源保护区勘验划界责任,各一二级保护区只是存在于图纸描述,没有现实中进行界线标示,真正落地。

3.除现已划定的纳入体系的25个饮用水源点,我县众多老集镇、大村还存在服务人口1000人以上的饮水点,同样符合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标准,应考虑纳入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体系。

另外,按照《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1000人以下的分散式供水点同样需要进行保护区划定,进行水质保护。

4.饮用水源保护区相关知识学习宣传不足,下至保护区周边居民,上至诸多工作人员,对一二级保护区内生产生活标准和禁忌都了解不足,更不要谈贯彻执行。

5.因多头管理,各单位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推诿现象,以致一些工作只在字面之上,未曾实际开展,而实际开展的工作数据沟通不及时,重复劳动时常存在。

县政府可以考虑有一个办公室专程负责协调各单位行动,监督工作进度,整合数据,作为标准反馈各单位,在社会上公示。

二、工业污水防治
(一)电解锰污水整治
1.厂区废水。

通过多年的锰污染整治,电解锰企业建立起与生产规模相匹配的污水处理设施,配备足量药品和适宜人员,保证污水达标排放,规范了污水排放口,安装了总锰、六价铬、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的在线监测系统并与市局联网;对厂区内生产车间、各种水池进行防渗处理,杜绝渗漏污染;对厂区内管道沟渠进行规范,整治跑冒滴漏,彻底实现清污分流。

通过建立三级应急防控体系,完善企业应急预案,督促企业进行应急演练,大幅度减少了事故污水外排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和企业标准化建设,电解锰企业完成含铬废水回用系统改造,制定各岗位操作细则,将优化节约意识贯彻到各个层面,企业生产用水量大幅减少,从而降低了污水排放量。

按照国控企业监测标准,我局对电解锰企业每季度进行一次达标水池监督性监测和在线监控比对监测,近年来,未发现超标因子。

2.渣场废水。

在锰污染整治工作中,各电解锰企业建立了与渗滤液量相适应的污水处理站,将污水处理达标,结束了渣场废水直排进入环境的局面,在锰污染成果巩固工作中,电解锰企业对所有渣场进行铺膜、覆土、绿化,减少雨水和地下水和锰渣交汇机会,从而减少进入收集池和直接下渗的渗滤液的数量,降低了因底部未做防渗处理导致的危害。

其后新建的渣场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选址、铺膜、设置导流井和监测井,建立匹配的污水处理站,保证达标排放。

(二)锰矿山矿井水整治
通过锰污染成果巩固,各矿山企业分矿井建立起与矿井水量相适
应的污水沉淀除渣系统站,配备相关人员,对污浊的矿井水进行絮凝
沉淀,实现矿井水澄清排放,而矿井水总锰浓度超标的溶溪片区锰矿山,增建污水处理系统,配备相关药品和监测设备、人员,在保证水
质达标后方能排放进入环境。

(三)其他企业污水整治
通过开展四清四治工作,我局和各乡镇工作人员按照市局标准对
我县现存企业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在网站上登记企业存在的各方面
问题,分配工作我局各科室、各乡镇的整治工作职责。

通过近一年的
清理整治,让全县企业尤其是平时监管力度较小的一般企业实现清污
分流,建立匹配生产规模的污水处理站,规范污水排放行为。

(四)环境监察
多年来,我局工作人员在辖区内高频巡查,对污水排放企业尤其是电解锰企业进行无死角监督指导,对各个断面和企业上下游进行定期取样监测,对发现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格处罚,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建立台账,督促整改。

要求企业尽量循环使用生产废水和渣场废水,在无法循环必须外排时需要处理达标,经我局同意、采样监测合格后方可排放,相关工作人员严格遵行岗位操作流程,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详实记录药品投放台账。

除此之外,我局还通过建立乡镇环保办公室、有奖举报等方式建立更为严密广大的监察网络,向“有违法必察觉,有察觉必处罚,有处罚必公正”的境界前进。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电解锰产品行情持续低迷,纷纷停产,为保证财政收入,或者是其他目的,我局对工业企业的监察执法屡屡遭
遇行政干预,以致有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我局相关整改要求持无视态度,形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长此以往,我县多年来建立起来的环保优先的意识将会淡化,执法权威将会丧失殆尽,企业管理人员退化到阳奉阴违的工作态度,我县环保工作将无法正常开展。

三、城镇水污染防治
(一)我县污水处理厂建设情况
(二)城镇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1.县城中污水管网不完善,还有很大部分区域污水未纳入了城市污水管网直排入河,近期进行的城中村管网建设工程只注重主管网建设,未与居民化粪池、厨房沟衔接,接入的二三级管网很少,收纳污水效果一般。

城区雨污合流情况严重,几条大道上雨水道渗水口长期淤堵,雨水在路上流淌成河,有雨水灌入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大大降低了进水浓度,影响处理效率,更有部分雨水在污水管网满容后,又从检查井冒出,在路面形成臭河。

2.乡镇污水管网现在只建成部分主管网,已建成污水厂真正已进水的只有几个,已进水的污水厂主管网实际上是与乡镇公共老水道相连,未进行清污分流。

清污不分流,工艺为人工湿地的污水厂尚可运行,工艺为其他模式的污水厂难以正常运行。

污水管网现在由乡镇政府自行筹建,因资金缺乏,乡镇只能考虑先接通人口多的学校、医院等地的化粪池来满足环保考核,对管网的总体规划缺乏概念,日后难
以避免存在重复施工。

四、农村水污染防治
(一)在农村连片整治项目中,大型行政村(非乡镇所在村)污水厂建设情况
(二)存在问题
1.我县从事畜禽养殖的农户日渐增多,其污水数量大,浓度高,但大都没有办理环保相关手续,修建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直排入河,严重影响排入溪河的水质。

2.行政村污水处理厂未明确运营方,村上未列支运行所需要的各种费用和制度,容易导致污水厂很快被废弃的结果。

五、询问问题
(一)在当今环保法律越来越严,而我县作为难以引进高科技企
业的偏远县,如何处理环保工作与GDP之间的矛盾关系,实现传说中的环保经济?
(二)当今世界越来越趋向通讯平台联动化,政府信息公开化,为什么我市还存在无数部门内网,认为形成无数的数据瓶颈,让基层工作人员在各种内网之间倒腾费劲?为什么不建立一个全市统一的数据库系统,统筹一切数据的变迁?
(三)在污水治理方面,为什么明知道区县乡镇一级的污水厂和管网都未完善,还要去开工建设村居一级的污水处理系统?
(四)为什么一般居民基本都没有见过人大代表来采集民众意愿,征询民众对议案的建议?
(五)为些只有参会听讲资格的会议不直接发讲稿文件,非要让人费时费钱赶往现场听讲?至于那些有必要交流发言的会议,为什么不建设遍及到各个单位、企业的全市远程会议交互系统,以节省社会会议成本?
(六)为什么还不实行全社会范围的电子政务,让机关、企业、居民之间在网络上的文件交互具有法定性?现在状况是,通讯技术越进步,基层工作人员负担越多,一个文件既要电子版,要传真件,要照片版,最后还要邮寄原件的事情屡见不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