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概念设计课程论文——现代景观中极简主义设计概述及其在东农的运用实践指导教师:耿美云班级:风景1101班姓名:路丽君学号:A02110160现代景观极简主义设计概述及其在东农的实践摘要:“极简”是将物体形态的通俗表象,提升凝练成为一种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社会进入高速发展的后工业阶段,此时艺术作为社会的雨晴表,极简主义应运而生。
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极简主义景观运用简洁的形式表达深远的意境,创造出一种明净平和的神秘感,西方极简主义景观手法特征主要体现在对于整体性的把握,对建筑化简约、纯粹空间的追求。
本文通过对极简主义发展历程、真正内涵、泰纳喷泉等三个极简主义手法三大案例分析等,总结出我们可以常用的精髓所在,并运用与东农校园设计的实践,对今后的现代景观设计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极简主义;泰纳喷泉;禅宗;东北农业大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景观的品味与要求也愈来愈高,现代景观设计为了迎合大众的需求,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思想与方法,摒弃不合时宜的设计手法,在继承中不断创新,才能被时代所欢迎。
对于现代景观设计,21世纪以来众多崭新的设计思想手法如雨后春笋,陆陆续续出现,其中广受国人所认可的有极简主义、结构主义和大地艺术设计。
一极简主义设计手法的分析与应用典例1.1极简主义概论1.1.1极简主义的发展历程作为当代艺术思潮的极简主义观念,诞生在20 世纪60 年代,它是在早期的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
“极简主义”一词是英国哲学家理查德·渥尔哈姆于1965 年批评那些为了达到美学效果而刻意减少艺术内容的艺术实验时提出的一个贬义词。
有人说,艺术到了极简主义手中就变为一种观念和无所不在的几何形体。
艺术家将艺术去除了任何视觉的形象,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没有个人主观的诠释,将艺术的境界达到骨架般本质的极简。
极简主义使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和不具有个人情绪的艺术语言,被视为是对抽象表现主义高度表达情感的反叛。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产生了重要的变革。
而作为社会晴雨表的艺术作品,则反映着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
这些具有前卫和先锋特色与传统艺术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思潮和流派在20 世纪以来,轮流或者说争先登上了现代艺术的风头浪尖。
这时期的艺术和艺术家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在这种思维大爆炸的时代,连艺术和艺术家本身也受到了质疑。
极简主义艺术也是艺术家进行艺术问题思考的实验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极简主义具有观念艺术的品质。
观念艺术排除传统艺术的造型性,认为真正的艺术作品并不是由艺术家创造的物质形态,而是作者的概念或观念的组合。
当一件物质形态的艺术品呈现于观众面前时,观众所获得的信息并不比某一事物的概念或某一事物的意义在时空中更强烈。
观念艺术无关形式或材料,而是关于观念和意义的。
这也许就是极简主义采取几何形体、单一颜色形式的原因。
1.1.2极简主义理论分析与常用领域概述“极简”是将物体形态的通俗表象,提升凝练成为一种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它摈弃陈俗与浮华,直至本原。
现代极简主义景观运用简洁的形式表达深远的意境,创造出一种明净平和的神秘感,这些和中国传统道家与禅宗的思想内涵显然有着相似之处。
在中国园林中,往往采用抽象的手法,把自然景物中最能引导思想情感的要素提取出来,经过抽象以象征性的题材和洗炼的手法反映出来,有限中见无限的意境营造使观赏的人既感到自然气息,又发人深思、强调了感情的抽象力。
西方极简主义景观手法特征主要体现在对于整体性的把握;对建筑化简约、纯粹空间的追求;对材质的关注和构造的精细;对纯净、抽象形式的运用、对时间与自然造化的体现等。
并运用简化和提炼、简洁抽象几何形体、景观要素的系列化等方法来实现纯净抽象的形式。
设计通常从基地和功能出发,确定空间的类型,然后用轴线、绿篱、整齐的数列和树阵、方形的水池、树池和平台等景观语言来塑造空间,注重结构的清晰性和空间的连续性。
材料的运用简洁而直接,没有装饰性的细节。
空间的微妙变化主要体现在气候变化、材料的质感色彩、植物的季相变化和水的灵活运用。
这种形式化、模型化、公式化的符号设计被用于不同时代、不同场地,直接而简单有效。
极简主义景观追求的是一种“添之一分则多,减之一分则少”的有机,在极简主义作品的元素个体本身是无意义的,它们的意义体现在相互的关系中、结构里。
极简主义在装饰问题上走向了一个肯定装饰的、多风格的、多角度的、包容的新阶段,大量的极简主义景观作品在有着简洁的形式、清晰的功能和逻辑关系的同时,往往通过材料的质感、肌理、色彩以及技术构造的细节来增加景观的装饰性和表现力,并且注重时间、自然因素对景观的影响。
如在安藤忠雄设计的“水的教堂”中,明净的玻璃后面,一面平静的水面、一个沉默的十字架、一片幽远的原野,人们的灵魂就在这极端简化的景象面前净化,升腾……通过总结,我们认为极简主义有以下几个特点:1 简洁的形式和秩序2 极少的材料3 单纯的色彩。
1.2极简主义运用的案例分析1.2.1极简主义中三大典型案例极简主义设计中最负盛名的是哈佛大学校园内的泰纳喷泉。
它位于一个交叉路口,是一个由巨石组成的圆形石阵,所有石块都镶嵌于草地之中,呈不规则排列状。
石阵的中央是一个雾喷泉,喷出的水雾弥漫在石头上,这些水雾由五个同心圆环状排列的喷嘴喷出的小水珠组成。
水雾的景观取决于太阳和观赏者之间的位置关系而呈现不同的光影变化。
每一个季节,泰纳喷泉都有着自我诠释和改变。
“耶鲁大学图书馆的园林——在意象上是纯净的。
荒蛮而又有一些熟悉。
它的尺度是虚幻的,具有空间的无限性或与尘世隔绝的围合感”。
野口勇为耶鲁大学图书馆所设计的下沉式园林是一项非常杰出的作品。
该园林中完全不种植植物。
经过精密切割的金字塔状大理石雕塑平衡着空间,并在光滑的铺状地面投下阴影。
这是一座绝对具有感染力的装置,是对极简主义的预演和空间的赞美。
日本建筑师Aoki所设计的“简约之路”的一个庭园位于大阪,设计风格极为简朴。
单一的鸢尾种在圆形旧马槽中,占据着庭园的上层空间,这份简朴和卵石池的灰色背景中的一点绿意使整个空间显得极为平和幽静,淡泊致远。
无论有水或无水的卵石水池,各自都体现出日本庭园在禅风影响下的传统风格。
这为设计师的设计特点在于让所有的元素都具有如画般的精美,宁静而淡雅。
1.2.2案例的分析总结“极简”不是简单,而是将物体形态的通俗表象,提升凝练为一种高度浓缩、概括的抽象形式;“极简”是自然规律,是文化提炼,是摒弃陈俗与浮华,与人们的思想观念相统一,达到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境界。
所以,禅宗与极简主义在思想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极简主义的少并不是苍白无力,而是有着深刻寓意,正如禅宗的圆融至境,恰如其分。
“艺术创作宜简不宜繁,宜藏不宜露”(齐白石语),这是对极简最精辟的阐述。
能运用最少的设计语言,表达最深刻内涵设计才是最好的设计。
二东农校园的极简主义手法应用与尝试2.1 东农校园现状总结与分析东北农业大学位于冰城哈尔滨,校园内部树木种类相对丰富,数目极多,是马家花园旧址,拥有葡萄井、豆棚等遁园二十四景,园林资源较为丰富。
但是,由于利用不合理,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运用。
现在的校园主要景观分布在以“南校门——主楼——成栋楼’为轴线的各个节点上,主要园子有马家花园、主楼前游园、五谷园及新主楼附近待规划的公园,景点分布较为琐碎,不够集中,而且人文蕴涵不够,多采用植物孤植或群植景观,景观构筑物较少,所以待为规划和整理。
东北农业大学作为东北地区的第一大农业大学,校园整体古朴简洁,又因为上文所分析的园林资源较多的原因,所以极简主义手法在校园中可以得到最好的运用。
其实,东北农业大学校园中多处景观已经偏于极简主义手法的运用。
如:主楼前小游园的“淡薄”景石,与其旁的古松和老图书馆建筑相映衬,形式简单但禅意深厚;五谷园中的主要道路——中轴土路,古朴简约,与周围的树木相配合表现出农业大学古朴、求实的内涵,材料虽少但却是透漏出极简主义思想。
2.2 东农校园的极简主义手法实践一,主楼广场较为单调,但在广场中增设任何构筑物就会显得主题不突出,还有哗众取宠的嫌疑。
此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极简主义手法,运用太阳光作为景观资源,在喷泉周围围绕“三环”雕塑增添少量的透明材质球,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光照方向,可以反射和折射出不同的光,配合着喷泉景观,简单有富有魔幻色彩,体现着大学生的朝气。
二,老图书馆前小游园虽布置景石营造意境,但摆设在主干道旁,效果不突出。
建议以主楼为中心建扇形叠合场地,同时布置树球强调轴线,伐掉若干树,形成大草坪景观,此时可孤植或群植一处树,摆放景石,配合以飞段(踏步),宛如可山水般,禅意十足又大气规整。
三,五谷园可以建大型广场,增设廊架、喷泉,亦可保留原土路,制作下沉式园林等,形式可运用多种几何形状,采用内向型布局,结合主题思想作多空间排列。
四,校园环路周围可增设或修复遁园二十四景,形成农大人文景观轴线,多个人文景观脱离主轴线后排列更为有序。
但也要配合整体古朴的意境,极简主义手法与古典造景手法并用则空间更丰富有趣。
结语“极简”不是简单,而是将物体形态的通俗表象,提升凝练为一种高度浓缩、概括的抽象形式;“极简”是自然规律,是文化提炼,是摒弃陈俗与浮华,越来越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
通过简单的学习,我们利用此手法对东北农业大学的景观作了简单修整,但也不够详细。
极简主义作为一个景观发展方向,必将越走越宽,领域愈来愈大,内容也将不断丰富,这需要我们结合实际仔细研究。
参考文献[1] 牛津,《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中东西方文化观的融合》,大众文艺,2013.1期,97-98[2] 袁媛,《极简主义艺术与极简主义设计》,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2012.5期,91-92[3] 贾荣林仁瑞,《极简主义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包装工业,2011.9期,44-45[4] 王芳华,现代极简主义追根溯源[J],四川建筑,2005(1)[5] 余树勋,园林美与园林艺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6] 殷鲁秦,浅析极简主义园林景观,防护林科技,2013.5,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