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杜拉斯《情人》中女主人公的“独立女性”形象

论杜拉斯《情人》中女主人公的“独立女性”形象

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1.主要内容:
本课题以《情人》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情人主要讲述一个发生在法属殖民地越南境内一个十五岁半法国少女和一个中国富少凄美无望的爱情故事)。文章从女主人公的“标新立异的装作打扮”和“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两个方面构成她“独立自主,敢于追求”的形象,进而从家庭,社会,种族和阶级等方面来分析女主人公身上“独立女性”形象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升华文章主题,从““杜拉斯的人生体验”和“女性的解放,时代的呼唤”(文本历史意义和当代现实意义)三个方面探究女主人公“独立女性”形象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首先通过互联网广泛收集资料确定论文研究方向,然后认真分析所收集的资料,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查找相关理论依据,与导师交流后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撰写开题报告。在导师的指导下,写出文献综述,撰写论文初稿、二稿、三稿,最后完成论文答辩和定稿。
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应用性研究等。主要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以及导师和同学采集相关论文数据,进行比较、讨论和分析,最后通过导师点评,同学小组讨论和实践验证论文效果。
第四章“独立女性”的现实意义
4.1杜拉斯的人生体验
4.2女性的解放,时代的呼唤
4.2.1文本历史意义
4.2.2当代现实意义
第五章结论
七、主要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M].王道乾,上海,海文艺出版社, 2005.
[2]林丽,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情人》解读[J].安徽文学(经典重释),2009,(4).
本课题围绕《情人》的主要内容,从女主人公“独立女性”形象的表现,女主人公“独立女性”形象的成因,女主人公“独立女性”形象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明了女主人公的“独立自主,敢于追求”。通过对《情人》中女主人的“独立女性”形象的分析,让读者从中认识到作者杜拉斯的饱满情感认知和她对幸福自由的不懈追求。放眼于当今社会,本课题中女主人公和作者身上所体现的“独立自主,敢于追求”精神更是时代的呼唤,激励着现代女性,即便面临迷乱的现实,也要有自我独立的坚持,不懈地去追求幸福,使得个人的人生创造价值最大化。
[3]ADLER, Laure, Marguerite Duras,[M]Paris:Gallimard, 2000, p. 517.
[4]李霞.《情人》中显露的精神意识分析[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4(05).
[5]埃·弗罗姆,爱的艺术[M].康革尓,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6]陈曦.《情人》的主题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2.预期目标:
本文围绕《情人》的主要内容对《情人》中女主人公的“独立女性”形象加以的分析,让读者从中认识到作者杜拉斯的饱满情感认知和对幸福自由的不懈追求。放眼于当今社会,《情人》中女主人公和作者杜拉斯身上所体现的“独立自主,敢于追求”精神更是时代的呼唤,激励着当代女性,即便面临迷乱的现实,也要有自我的坚持,不懈地去追求幸福,使得个人的人生创造价值最大化
班级: 10级英语5班 学生姓名:吴芳珍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是二十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剧作家。从1943年她的第一部小说《厚颜无耻的人》发表之后,视写作如生命的杜拉斯就孜孜不倦地进行着创作。小说《情人》作为她晚年顶峰作品,集其四十文学创作经验,是她以往作品中各个因素的集中体现,其中包括传统小说因素,新浪潮电影因素,新小说因素。该作品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广泛关注,获得了法国龚古尔文学奖。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情人》,发掘其潜藏的作品意义及文学价值。
2014年3月31日—2014年4月13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完成论文三稿
2014年4月14日—2014年4月27日指导教师、评阅教师评定成绩
2014年4月28日—2014年5月4日完成论文答辩、论文定稿、评定论文最终成绩
六、论文提纲
论杜拉斯《情人》中的女主人公“独立女性”形象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独立女性”形象的表现
二、本选题研究现状
20世纪80,90年代出现了研究的“杜拉斯热”,在西方存在一支庞大的研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劲旅,包括:我们至今耳熟能详的几个法国评论大家--雅克·拉康,乔治·巴塔耶和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国内,以研究杜拉斯代表作《情人》的最多,由此还衍生出很多的研究主题。相关资料显示研究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两大方面展开。在内容上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点:1.从女性主义角度进行研究。比如:林丽认为《情人》是杜拉斯摒弃了男性的经验以诗意的形式表达女性自身体验和情感经历,对抗男性文化,掌握话语权,显示出女性的独立与尊严2.从创作心理,作品中人物心理等传统心理角度以及从后现代结构分析心理学角度进行的研究。比如:宋军在《自恋的结局——析<情人>中女主人公的性格》一文中指出女主人具有希腊神话故事中的那喀索斯(Narcisse)的“自恋情结”。这种情结与她和中国富家子弟产生的爱情和悲剧的结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又如:李霞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这一方法对《情人》文本进行分析,运用俄狄浦斯情结分析母子,兄妹之间的乱伦,运用冰山理论分析行性别颠覆,从而解析出《情人》中的精神分析意识。3.从主题出发进行研究。比如:陈曦从“铭记爱情”,“依恋故土”和“留恋青春”三个方面来分析《情人》的主题。从艺术形式方面,主要从风格,结构,语言以及表达技巧和手法方面的研究。比如:徐苏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论<情人>的纪实叙事和虚构叙事》道出了杜拉斯巧妙的写作手法将原本单薄的故事丰富化,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又如:孔岩认为小说《情人》运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通过光,影,声效影像书写,借助画外音和画内音,营造出不稳定,流动重叠的氛围,模糊了现实和真实的界线,使得小说呈现时空延异特效。
[7]拉康.拉康选集.[M].上海三联书店2001版.
[8]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冯川、苏克,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13.
[9]孔岩.光与影的时空延异——论杜拉斯《情人》中的影像书写[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10]刘雪峰,女性文学文本特征的基本范畴说[J].东北师范大学报,2001,(6):80.
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指导老师(签名):
年月日
教研室审核意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系(部)审批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五、进度安排
2013年6月26日—2014年2月16日搜集资料、构思、撰写论文写作提纲
2014年2月17日—2014年2月23日完成论文开题,撰写开题报告
2014年2月24日—2014年3月16日在老师指导下,查阅资料,深入研究完成论文初稿
2014年3月17日—2014年3月30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完成论文二稿
2.1散发自信魅力的女性
2.1.1标新立异的装扮
2.1.2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
2.2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2.2.1爱情的主导者
2.2.2孤独的沉思者
第三章“独立女性”形象的成因
3.1家庭与社会的因素
3.1.1家庭关系扮演的角色
3.1.2他人的认知机制
3.2种族与阶级的烙印
3.2.1白种人的优越感
3.2.பைடு நூலகம்殖民地上的流浪者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中文题目)论杜拉斯《情人》中女主人公的“独立女性”形象
(英文题目)On“independentfemale”image of Duras’Lover
毕业论文起止时间:2013年6月26日 ~2014年5月4日 (共45周)
系(部外语系指导教师:李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