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前
进教室以后,把书包什么的放到一个角落里,不能放实验台上,占地方。
把实验报告和书拿出来,最好再拿个本好随时记老师说的注意事项。
教室的黑板上有板书,有关电桥实验的原理的一些东西,还有就是一些需要的数据。
可以把一些必需数据抄下来。
老师检查实验报告,完毕后在你名字前面打个勾。
实验室一共有四张拼起来的大桌子,一个大桌子是四个桌子拼成的。
前面两大张桌子摆放的是双臂电桥测低电阻的器材,后面两大张摆放的是自组惠斯登电桥测电阻的器材。
做实验的时候,可以选择先做双臂电桥还是自组电桥,不过同时由于实验室空间有限,所以只能是在同一时间有一半的人做双臂电桥,另一半的人做自组电桥。
这就意味着,你可以先做双臂电桥或者自组电桥,而当你做完第一个实验以后,实验室里所有的电路的组装以及设置(包括你还没做的实验器材的组装及设置)都已经完成了,那么实际上你只需要做其中一个实验的操作就可以得到两个实验的数据。
老师将实验报告全部检查完毕后开始讲解实验原理及操作。
老师讲解的还是非常细致的,基本上从开始到结束每个流程都讲得很具体,所以需要把老师说的步骤尽量完整的记下来,尤其是一些数据,在做实验时,具体实验时的数据与书上的数据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2)实验
一.双臂电桥测低电阻。
这也是老师讲解实验步骤的顺序,因为双臂电桥测低电阻接线操作相对较简单。
双臂电桥,左上角圆柱形物体为BZ 3型标准电阻,标准电阻右为滑动变阻器
双臂电桥左下角
双臂电桥电阻部分
最上方为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与双臂电桥夹着的东西是待测电阻
(当时忘了照了,其实待测电阻最左边的那个红头(能看到一点)和BZ 3型标准电阻(左上角,滑动变阻器左边的那个……)是用粗铜线连接着的。
)
BZ 3型标准电阻,同样忘了照了,这是从网上找的,不过实物也是这个样子
还有一个双刀双掷开关,这个我也忘照了……反省中…………
需要注意的是开关上的接线柱,我从网上找到了一个类似的
接线柱就是类似这样的东西,一边两个黑色的接线柱一边两个红色的接线柱。
实际开关的一部分,可以看到上下两个黑色的接线柱
电源所用的仪器就些,下面首先组装电路
图上所标的“红”,“黑”即为刚才双刀双掷开关上面的红黑接线柱,当然其他的接法也可以,不过这种是最正规的一种。
其他的接线就很简单了,按照线路图来就好,接线的时候不能交叉,最好是黄线接正极,蓝线接负极。
准备及注意事项:
双臂电桥:1.要确定R1、R2的值,这个值取决于试验台上的BZ3型标准电阻,如果标准电阻是0.01Ω,那么R1=R2=10^2Ω;如果标准电阻是0.001Ω,那么R1=R2=10Ω。
R1与R2的阻值事先在双臂电桥面板上调好。
同时将右侧五个档旋回0.
2.有关“粗”,“细”键,书中要求是“先点按双臂电桥上的‘粗’键,调测量盘使电桥平衡,后点按‘细’键,调测量盘使电桥平衡”,不过实验过程中由于手不够使,所以不管“粗”键,同时还要把“细”键按下让它不弹起,方法就是按下“细”键后顺时针旋转90度。
整个实验过程中“细”键都是按下的,实验时不用再考虑。
电源:电源自带电流表与电压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电压不得大于15V,电流要在0. 7到0.8安培之间。
接线时接两端的接线柱,即红色与黑色的接线柱(正负我也没搞太明白,当时我是红正黑负做的……)。
BZ 3型标准电阻:电阻内部有非固态物质用于维持温度稳定。
老师特意强调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电阻不要倾斜!
检流计:检流计的中间有个旋钮,最左面是关闭,往右依次是4*1^-6 A ,4*10^-8 A,4*10^-9 A,由于我们要测低电阻,所以双臂电桥实验中检流计的档位应调到4*10^-9 A,并用下方的“调零”旋钮调好零点。
注: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短路”键。
这里我说下我自己使用检流计的体会吧,首先就是点按,其次是点按到什么程度可以一直按。
书中给的标准是接近0刻度时,不过这个实际使用中真不好判断,毕竟它一跳一跳的谁知道什么时候接近0刻度呢……
把检流计旋钮旋到指定档位以后如果还没按“电计”键,指针一般是停在0刻度的,这时候点按,指针跳动一下,再安,指针又跳动一下,再按……一直到感觉按下去以后指针不怎么跳了,动得特别费劲的时候就可以一直按住了,然后再微调吧。
另外我还见到一个调好档位,没按“电计”键的时候指针指向负的最大值的检流计。
这个时候同样也是点按“电计”,观察指针往正的最大值方向跳得迅猛程度。
一般刚开始没调的时候基本是很快就跳到正的最大值处了,然后同样渐渐调阻值,点按,调阻值,点按……一直到指针到了中间左右有要停的趋势了,就可以一直按住了,然后微调。
流程:
电桥上的阻值、检流计档位预先设置好。
1.接好电路,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值。
2.打开电源开关,掷下开关。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小于15V,电流在0.7到0.8之间。
这里电压一般都不会大于15V,所以主要还是调电流,电流到范围以内了基本电压也合格。
3.检流计点按,测数据,记录结果。
4.将双刀双掷开关反向。
(同时我觉得应该将电桥面板上检流计那两个接线柱上的导线互换下位置,我当时就是那么做的,因为没互换位置的话数据差太大,此时检流计的两条导线应该是交叉的)
5.检流计点按,测数据,记录结果。
6.结束。
双臂电桥测低电阻只需要测两次数据即可(一次正向一次反向)!故障:若电源打开,开关掷下以后只有电压没有电流,则可能是:
1.整个电路中有导线断了,检查一下。
2.出现了虚接,即虽然接触但是没拧紧,尤其是电源的两根,由于仪器自身的原因不太好拧。
3.找老师吧……
二、自组电桥测电阻及灵敏度。
先上图
左:单刀双掷开关右:待测电阻
电阻箱
另外还用到刚才所用的电源以及检流计。
准备及注意事项:
待测电阻:只用3号电阻,即上面所写的“3”的那个。
阻值大约5000Ω。
电阻箱:一共有三个,R1=3000Ω,R2=300Ω,R0预置为50000Ω(与书中所写不一样)。
检流计:档位跳到4*10^-8Ω.其余照旧。
电源:电压小于15V,电流无要求,因为该电路中电流过小,所以不做要求。
(此时因为电路中无滑动变阻器,所以若接通电源后电压大于15V,此时可调节电源面板上电压下面的两个旋钮即可)
开关:该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实际接线时只要接一红一黑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粗测与细测的问题:
开关怎么掷算粗测,怎么掷算细测呢?这个与接线方式有关,实验室中开关的接线柱有两种,一种如上图所示,另一种黑色的接线柱移到了右边,与剩下的两个红色接线柱排成三角形。
两种接线柱
按照第一种接线柱排列,这时候:
A:细测
B:粗测
C:粗测
D:细测
即掷向的方向与红黑相连的方向一致时为细测,相反时为粗测。
另一种开关接线柱排列亦然。
实验流程:
预先调好各个电阻箱的阻值,调好检流计的档位并调零。
1.连接电路。
由于该实验需要连接的电路较多,所以推荐按照电路图摆放器件,这样会简单许多。
电路连接模拟图
电阻箱的“外侧”连电阻箱的“外侧”,电阻箱的“内侧”连电阻箱的“内侧”。
2.粗测,这里实验的步骤与书中写的就大致相同了,粗测的时候不需要记录数据。
3.细测,测量,记录数据。
4.重复测量,将电阻箱旋钮都旋动一下,并置于原位置,这是因为电阻箱内部某些部件在实验过程中会形变,所以旋动一下会将其恢复原状,减小误差。
重复细测,共测5次。
5.测量灵敏度。
增加(或减少)R0值,使指针左偏及右偏10个小格(即从0到4的距离,阻值从百位调就可以,没有必要一点一点试)。
记下R0改变量。
6.结束。
实验过程结束。
实验记录的表格里,自组电桥测电阻里的平均值、S,双臂电桥测低电阻里的平均值可以先不写。
(3)实验后
将报告交给老师检查,合格后教师签字,在封面上盖个章,把连接好的电路恢复原状,然后就可以走了。
至此,实验2.8 电桥的使用结束。
PS:思考题……我也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