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日报/2006年/9月/14日/第A01版
我国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
王宇天白冰
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召开的钢铁企业应急预案实施与生产管理经验交流会上,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贺黎光介绍,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全国安全生产领域的应急管理工作有了很大进步,尤其是应急预案体系已基本形成。
贺黎光说,从2003年底开始,在国务院应急预案工作组的统一组织指挥下,国家有关部门完成了9个事故灾难类专项应急预案和22个事故灾难类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31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部门针对实际情况,制订发布了有关应急预案,大部分市(地)和一些县也已基本完成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发布。
为了规范和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发布,国务院应急预案工作组制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守则》,已多次征求了意见,正在修改完善,即将下发。
许多地方将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列为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在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证照和建设项目交工验收中将应急预案编制管理情况作为必查项目,有力推动了生产经营单位预案编制工作的开展。
目前,一些企业集中时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快了应急预案编制步伐,也有一些企业在编制总体预案的基础上,其下属的各级企业单位也都编制了相配套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企业内部自下而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
去年以来,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应急救援体系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各类重特大事故中共使20多万人摆脱险情。
贺黎光说,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制建设有较大程度进展,相关的法规、条例正在加紧制定和出台当中。
《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已报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对相关问题进行协调。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草案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审议后,已修改成稿。
与此同时,公安部、交通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还下发了《重特大事故信息报送及处置程序》等一些相应的规章、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应急救援法规建设也在进一步加强。
据贺黎光介绍,去年以来,我国矿山救护队伍参加矿山事故抢险5017起,抢救遇险、遇难人员6814人,其中2292人获救生还;水上救援队伍对2467起事故进行了救援,抢救遇险人员27644人,使26304人获救;公安消防队伍扑救火灾12.2万起,参加危险化学品泄露、爆炸事故、倒塌事故等各类事故灾难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9.6万次,抢救和疏散遇险人员12.5万余人;电力救援机构短时间内成功地处置了多起大面积停电事故等等。
据了解,目前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项目及主要内容已经国务院同意,并纳入《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列入了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与此同时,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演练培训工作逐步开展,应急救援队伍初具规模,应急投入加大,救援装备水平有所提高。
尽管中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一些重特大事故救援中,因应急“失效”和处置不当等原因影响救援效果,导致事故扩大及人员伤亡的事情时有发生。
贺黎光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发生了25起因企业应急管理水平低、应急人员素质低、应急装备水平低、指挥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的事故,导致95人死亡。
这25起事故如果应急处置妥当,还可以减少伤亡人员。
贺黎光指出,如果我们的应急预案有效可行,救援队伍素质高,救援装备水平高,加之救援
及时、救助有力,就可以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反之就没有效果甚至扩大事故,这给中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