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西城区(南)楼房抗震加固工程
墙体加固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 西城区(南)楼房抗震加固工程
项目经理部
编制时间:二0 一六年月日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目录
1 编制依据 (2)
2 工程概况. (2)
3 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2)
4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7)
5 安全文明保证措施. (10)
1 编制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
《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702-2011
《砖混结构加固与恢复》03SG611
《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13SG311-1
《房屋建筑抗震加固(四)》11SG619-4
《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DB11/T689-2009
2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北京市西城区樱桃二条甲15(号楼),主体为6 层砖混结构,建造于1949 年,一直作为住宅楼使用,本工程建筑面积2866.2m2,层高:一至六均为3米,建筑高度:18.6米,于2012年进行安全与抗震鉴定确定:本工程不满足抗震要求。
3 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3.1裂缝处理
墙体存在裂缝时,应先对裂缝进行压力灌浆处理。
混凝土裂缝自动压力灌浆技术施工特点:
(1) 灌浆器构造轻巧,施工方便,勿需用电,可在水平、垂直等任何方向和高空、有障碍、野外无电源等恶劣环境下使用,适应性强,机具无噪声,便捷安全。
(2) 可在一条裂缝的各处注人口同时自动注入,由于灌浆器内部软管和套筒均为透明塑料,注入情况一目了然,在现场可完全确认注浆效果,灌浆质量可靠。
(3) 灌浆施工速度快,效率高,可节省工期。
(4) 灌浆树脂及其配套材料性能良好,使用方便,毒性小,元刺激性气味,现场文明,使用安全。
3.2工艺原理
利用低压注入原理,依靠自动压力灌浆器的弹簧压力和毛细管原
理,将配套的灌浆树脂自动注入混凝土微细裂缝或空鼓孔洞部位中,使之充填完全并粘接
牢固,从而达到恢复混凝土整体工作能力和提高耐久性等目的。
AB系列灌浆树脂类别与特点:
将系列灌浆树脂的甲乙组分按比例称量,配合比见下表,混
合均匀后倒入灌浆器的软管中,应随配随用,每次不宜超过500g AB系列灌浆树脂施工配合比:
灌浆器软管中浆液已基本进入裂缝,可随时更换灌浆器,补充注入,直至裂缝充
满。
当注浆量已超过理论值,进胶速度明显减慢至几乎不再进胶,且出胶口有浆液流出,说明裂缝已基本充满,这时先用堵头将出胶口堵严,灌浆器继续保持注浆状态以免浆液倒流。
裂缝修补实际需要树脂量约为理论量的1〜5倍,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后处理。
树脂注入理论量的确定,可根据裂缝宽度。
深度。
长度计算:
W二誌b x e x d
式中W理论注入量(g);
a ----- 注入孔间距(cm);
b ----- 裂缝宽度(cm);
e ----- 裂缝深度(cm)
d ----- 树脂比重(g/cm3。
注浆完毕,树脂凝固后可拆除灌浆器。
3.3 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基层表面处理-钢筋网绑扎固定-喷射细石混凝土
先剔除墙面旧抹灰层,(或面漆),用钢丝刷除灰粉,用清水清除干净,再喷素水泥浆一道。
钢筋网片采用绑扎固定,钢筋网片与墙体连接固定,连接采用拉结钢筋。
拉结钢筋植入墙内(植入时,采用植筋胶),钢筋网片宜在墙面喷一层混凝土后铺设。
细石混凝土面层采用喷射法工艺施工,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
分层喷射时,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
终凝一小时后,再进行喷射时,应先用风水清洗喷层表面
在墙面钻孔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先画线标出锚筋位置,并应采用
电钻打孔,穿墙孔直径宜比L形筋大2mm锚筋孔直径宜采用锚筋直径的1.25倍,其孔深为150mm拉结筋插入孔洞后采用植筋胶填实。
面层采用浇水养护,防止阳光暴晒,冬季采取防冻措施。
3.4 细部节点做法:(详见图纸)
3.5 局部补强施工工艺
对原墙或阳台等构件损坏或疏松严重的部位,应进行局部清除松散部分并用预拌1:3 水泥砂浆抹面修补。
3.6 墙体底部做法
外墙无地沟墙时,室内(外)地面以下900采用人工和挖掘机配合挖土,人工挖出距离外墙80 厘米宽,深90 厘米,依据图纸尺寸采用搭设模板,再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强度上来后拆除模板,回填土,余土外运;有地沟墙的底部做法,墙体竖向钢筋在地沟盖板上生根。
4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4.1 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质量管理组织框图
施
工
4.2工程质量管理(过程控制)流程框图
联动调试
竣工质量检查
工程质量评定 竣工图
施工人员素质控制
工
作 质 旦
工程材料、配件质量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质量控制
质量事前控制
施工方法、
开工检查审核
施工图纸预审
施工现场管理环境控制
施工过程中图纸审核
质量过程控制
质量事中控制
施工工艺过程
中间产品质量控制
4.3组织措施:
质量事后控制
工程质量鉴定
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的质量控制体系, 加强质量监督, 技术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以工程师为首, 施工员为具体实施的各级技术监督体系的作用, 实行专业检查和现场各工序自检相结合的质量检查制度, 加强安全管理, 强化质量意识教育。
4.4 技术管理:
加强对施工图纸的领会, 认真参加开工前的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制定合理的施工措施和施工方案, 并贯切落实施工班组.
4.5 材料管理:
加强对原材料采购质量的控制. 材料采购前, 须提前看样后采购, 施工用材料、成品、半成品,在进场前必须严格检查, 发现材料没有合格证或过期等质量问题,杜绝进场. 材料进场后,必须分类堆放, 专人管理.
4.6 完工产品管理:
加强对完工产品的保护工作, 一个系统安装完毕后, 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产品损坏.
4.7 质量控制措施:
4.8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5 安全文明保证措施
5.1 安全管理:
牢固树立”安全为了生产, 生产必须安全” 的思想,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 落实三级安全教育,每天上岗进行安全讲话, 每星期进行一次安全活动, 每半月天进行一次工地自检, 发现问题进行总结, 及时整改, 经常进行安全生产教
育, 做到从进场教育和岗位教育. 未经教育不得上岗. 对重点工序要结合具体工序特点, 有针对地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和安全操作规范的教育. 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
5.2 施工现场用电管理:
5.3 文明施工和防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