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篇一:甘肃省“1+17”精准扶贫方案学习提纲 microsoftword 文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省“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学习提纲在6月10日闭幕的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通过深化改革、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17个专项配套实施方案,形成了“1+17”的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从而用一套纲举目张、总分结合、成龙配套的“扶贫盛宴”,扭住扶贫攻坚的关键点,瞄准精准扶贫的“滴灌”口,打出精准扶贫“组合拳”,为我省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明确了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
省上要求力争到2017年底,甘肃实现贫困地区农村群众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所有贫困县(市、区)实现脱贫并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
“1+17”的“1”指的就是《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
《意见》的总体要求是:紧盯努力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精准扶贫的部署要求,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任务,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深化拓展“1236”扶贫攻坚行动,坚持城乡一体化与精准扶贫相融合、区域开发与到村到户扶持相结合,因地制宜、改革创新,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的行动,推动扶贫政策向特困片带聚集、扶贫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聚焦、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合,做到“六个精准”,即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评精准、保障精准。
其中,对象精准就是规范建档立卡,以58个片区县为主战场,兼顾17个“插花型”贫困县;瞄准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对225个特困片带和6220个贫困村、97万贫困户、417万贫困人口,推行扶贫对象实名制管理;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做到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数据准确、管理规范;实行脱贫销号,加强政策衔接,将返贫人口及时列为扶贫对象,做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列出需求清单,坚持问题导向,依据建档立卡确定的扶贫对象,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等不同致贫原因,准确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需求。
明确脱贫措施,找准贫困群众最期盼、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制定详细计划、建立工作台帐、实行挂图作业、明确进度、倒排工期,确保项目资金、帮扶力量和监测评估到村到户。
目标精准要求从2015年到2020年,前三年集中攻坚,每年稳定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到2017年底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其中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后三年巩固提高,到2020年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消除绝对贫困,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内容精准包括完善基础设施、壮大富民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三个方面。
其中,完善基础设施包括村道硬化、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农电保障、信息网络、异地搬迁、生态环境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壮大富民产业包括特色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劳务经济、现代服务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社会事业包括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文化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救助保障。
方式精准包括改革扶贫机制、融合双联行动、创新投入方式、强化金融支持和统筹社会帮扶。
考评精准包括健全精准评估机制,对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片区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把扶贫开发成效作为考核贫困县(市、区)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主要内容,对完不成扶贫攻坚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
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对完成减贫“摘帽”任务的贫困县给予一定奖励;对扶贫成效显著、减贫“摘帽”县的县委书记、县长予以提拔;对抓精准扶贫成绩突出的市县乡领导干部予以重用;对在精准扶贫中表现优秀的省市直部门各级干部优先提拔使用;严格执行“逢提必下”制度,拟提拔的干部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
健全惩戒约束机制,对在扶贫攻坚中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作风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的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组织调整或问责;对完不成阶段性扶贫任务、在扶贫工作中弄虚作假的领导干部给予严肃处理;对挂职锻炼考核不合格的干部不能重要且要进行批评教育;对严重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严重浪费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记录在案并视情节轻重追责。
保障精准包括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落实、夯实基层基础、强化人才支撑和转变工作作风。
“1+17”的“17”指的就是有具体目标任务指标,涵盖组织、交通、住建、水务、教育、扶贫等14个部门工作,包括水、电、路、房、教育、卫生、文化、金融、电商等在内的17个专项扶贫方案。
其中,饮水安全主要涉及水务部门,要求2015年解决全省农村180.5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2017年前全面解决建档立卡的1107个贫困村、118万人的饮水安排,对未通水到户的26万贫困户全面通水入户;到2020年底,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水质达标率比2015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使贫困村居民喝上更加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
农电保障主要涉及供电部门,要求用两年时间全面解决尚未通动力电的891个贫困村、2404个贫困自然村动力电覆盖问题,实现贫困村户均配变电容量达到约2千伏安的目标;到2015年底全省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3.91%;到2016年底实现全省6220个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100%。
交通扶贫主要涉及交运部门和发改部门,要求2015年至2020年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3万公里、“千村美丽”示范村村组道路建设工程1万公里、农村路网改善工程1万公里,建设农村公路共5万公里;到2017年实现全省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全国提前三年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乡有等级站、村有汽车停靠点、村村通客车”的农村客运网络全覆盖;到2020年底全省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养护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路网整体服务水平、安全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危房改造主要涉及住建部门和发改、财政等部门,要求从2015年开始,每年完成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14万户;到2017年,完成包括庆阳、平凉、会宁革命老区14.9万在内的42万户农村贫困户危房(危窑)改造任务;到2019年,全面完成建档立卡的63万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
易地搬迁主要涉及发改部门和住建部门,要求以“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为目标,力争2015—2017年完成62.4万群众异地搬迁任务,2018—2020年对符合条件和有搬迁意愿的群众实现应搬尽搬。
生态环境主要涉及国土、水保、林业、农业、畜牧、环保等部门。
一是土地整治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
要求到2017年,完成贫困县商标准基本农田建设255万亩,完成规划的80%以上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到2020年,在贫困县共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510万亩,完成规划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有效预防地质灾害。
二是林业生态和林业经济。
要求到2017年,贫困群众林业纯收入达到1700元以上,贫困地区森林覆【篇二:甘肃省出台“1+17”精准扶贫方案】甘肃省出台“1+17”精准扶贫方案在2015年6月9号召开的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上,“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成为最大亮点。
这套组合拳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
“1”《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一个目标,就是要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17”17个专项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分别是:1、《饮水安全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2、《贫困村动力电覆盖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3、《交通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4、《农村危房改造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5、《异地搬迁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6、《生态环境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7、《产业培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8、《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9、《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10、《卫生扶贫计划的实施方案》11、《贫困乡村文化场所建设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12、《社会救助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13、《小额信贷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14、《劳动力培训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15、《干部人才支持培训计划的实施方案》16、《全省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整合和加强管理的实施办法》17、《全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 17个专项配套实施方案,你知道是什么吗?12345【篇三:甘肃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甘肃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2014.05.25)一、总体要求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就是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等,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臵、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如期稳定脱贫。
主要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村和贫困户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二、基本内容1、范围精准。
以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和藏区“三大片区”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区为主战场,统筹17个插花型贫困县区。
各市(州)、县(市、区)要根据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确定扶贫攻坚重点区域(片、带、村)。
2、对象精准。
按照省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制定的《甘肃省2013年度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2013年底全省6220个贫困村、552万贫困人口,是扶贫攻坚的主要对象。
3、任务精准。
按照全省和各市(州)、县(市、区)制定的五年基本消除贫困实施方案,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表细化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
4、目标精准。
各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围绕“一个核心”和“两不愁、三保障”,把实现“六大突破”的攻坚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