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一、施工方案(一)墙面清除1、施工工艺流程拆除顺序:1)拆除工程在施工前应在现场做好标识,并会同甲方、监理对标识确认后方可进行。
2)做好安全准备——墙面——垃圾搬运及分类2、施工方法:1)专业施工通道防护:进场前必须按业主指定的通道周边用彩条布进行维护或封堵,保证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区。
2)防坠落:施工前靠外墙窗户必须进行防护,施工至窗户部位时应用夹板临时防止窗户玻璃击碎和其他杂物坠落。
3)防粉尘:在拆除墙体或吊顶面层时难免出现较多粉尘,施工时应及时用洒水的方式以尽量减少灰尘扩散。
4)噪音:拆除工程噪音是在所难免,而该工程在拆除的同时,业主也在照常上班,因此在拆除的过程必须做到,把所有窗户关闭,拆除物轻拿、轻放,十层的地面拆除尽量安排在双休日连续进行。
,要结合土建排砖,对其位置加以调整。
5)安全、拆除前必须关闭施工面的水总闸,包括消防喷淋总闸,断开所有电的总开,临时用电必须由专人专线临时用电规范进行配备,进场施工的工人必须戴安全帽,穿安全鞋及配备完整的劳何设施,施工的工人严禁在现场吸烟,使用明火作业时应运离易燃、易曝物品等防火规范进行施工,必须配备足够的灭火器。
3、安全技术措施1)在拆除作业前,应检查水、电管线情况确定全部切断后方可施工。
2)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凡在2米及以上高处作业无可靠防护及施时,必须使用安全带。
3)电动机械和电动工具必须漏电保护器,其保护零线的电气连接应符合要求。
4)施工人员进行拆除工作时,应该站在专门搭设的脚手架或其他稳固的结构部分上进行操作。
操作人员要戴安全帽、手套、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5)拆除墙体时,严禁采用掏掘和推倒的方法,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6)拆下的物料应及时清理,按品种、类别堆放在平整的地面上,高度应符合安全规定,并留有一定的间距,防止倒塌伤人。
7)拆除堆放的材料场地,要专人看管,加强治安保卫,严禁烟火要配有一定的消防器材,以防万一。
8)施工现场严禁天关人员出入,严禁吸烟。
(二)混凝土凿除1、脚手架平台搭设1.1脚手架采用满堂脚手架搭法。
1.2立杆:纵横向立杆间距≯2m,步距≯1.8m,地面应整平,立杆下应垫枕木并加设扫地杆。
1.3横杆:纵横向水平拉杆步距≯1.8m,操作层大横杆间距≯40cm。
1.4剪刀撑:四角应设抱角斜撑,四边设剪刀撑,中间每隔四排立杆沿纵向设一道剪刀撑,斜撑和剪刀撑均应由下而上连续设置。
1.5架板铺设:架高在4m以内,架板间隙≯20cm。
2、砼凿除方法2.1定位放线、按照图纸的要求,用墨线弹出应凿除砼的外连线。
22施工时,采用气泵风镐机械,凿除时,应比墨线向内预留10cm(采用人工凿除剩余部分砼,防止机械凿除时引起周边砼的松动,影响其砼的强度,且利于尺寸的控制),并且由边线凿出一带沟,从周边向内凿除。
2.3先凿除表层的砼,然后将顶部的钢筋向上弯起,凿至一定程度后,再从侧面继续凿除,直至凿完,同时清理钢筋上残留的砼。
2.4人工用锤子和钎子剔除剩余10cm砼,用无油压缩空气吹干净,如果周边砼有裂纹,另作处理。
(三)洞内排水沟1、测量放样①测量放出隧道中心线,每5.0m一点。
②测量放出纵向排水管平面位置,每5m一点,并用水准仪测出纵向排水管底设计标高。
③测量放出矮边墙边线,每5m一点,并用水准仪测出矮边墙顶标高,根据台车模板推算出矮边墙顶标高,矮边墙顶标高低于电缆沟顶20cm。
2、纵横向排水管施工工艺①横向排水管每10m一道。
为保证纵向排水管中的水通过横向排水管顺利流进排水沟,横向排水管横坡为2%。
且保证横向排水管顶经过电缆沟时处于电缆沟底下2cm。
横向排水管在浇筑矮边墙时由钢支架支撑以保证其横坡。
②根据横向排水管标高推算出纵向排水管高程。
纵向排水管纵坡与路线纵坡保持一致。
根据纵向排水管高程,立模浇筑20cm宽的砼带,把纵向排水管固定在砼带上(或根据纵向排水管高程,直接在初期支护砼上把纵向排水管固定,固定间距为1.5m)。
纵向排水管沿两侧墙角全隧道贯通布设。
③横向、纵向排水管与环向排水管用三通联接,连接处用无纺布包裹。
(四)清淤工程沟渠采用人工开挖方法进行施工,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标高、轴线控制桩进行检查,其标高、沟渠几何尺寸、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沟渠开挖前应采用控制水平板复核管沟的中心线,边线及坡度,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开挖,开挖时还要对标准桩和水平板注意保护和复测。
开挖时严格按照控制桩进行检查,确保标高、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沟渠开挖到沟底时,在沟底补设临时桩控制标高,防止因多挖而破坏自然土层。
(五)淤泥运输本标段渣土运输将严格按照邵阳市有关渣土运输的有关规定,选用性能良好、车厢封闭较好、证件齐全的车辆,严格按照指定的线路行驶。
做到运输车辆不超载,车厢上部全部用篷布覆盖,避免运输过程中渣土散落污染市区道路及周边环境。
为防止渣土在运输过程中的乱倒、乱弃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我标段将采用开挖现场与弃土场双向签票的办法,坚决杜绝渣土乱倒、乱弃。
为了保证在此次池塘清淤及渣土外运工作进行的同时,不给周围已形成的环境造成影响,我方将在清淤运输过程中作好清扫保洁工作,并由专人负责。
各施工段分别配备4名杂工。
为保证车辆运输不对市区环境造成污染,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洗车台,并安排专人进行车辆清洗工作,对每辆运土车须经打扫车轮、车厢后方可放行。
在渣土运输的区间段内安排清洁人员,随时对车辆散落下来的土块、泥块进行清扫,并安排专人进行巡视、值班、组织路口交通。
(六)现浇钢筋混凝土挡土墙1测量放线:根据施工图纸及坐标点测放出挡土墙中心线、基础平面位置线和纵断高程线,做好平面、高程控制点。
2垫层施工2.1垫层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振捣密实、抹压平整。
2.2垫层底面不在同一高程时,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2.3垫层施工完成后,应复核设计高程并按设计图纸和挡墙中线桩弹出墙体轴线、基础尺寸线和钢筋控制线。
3基础钢筋制作与安装3.1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钢筋复验、鉴证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2钢筋应按品种规格、批号、分类存放,不得混存。
有严重锈蚀、麻坑、劈裂、夹砂、夹层、油污等钢筋不得使用。
3.3钢筋绑扎前应将垫层清理干净,并用粉笔在垫层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
预埋件、预留孔等应及时配合安装。
3.4绑扎钢筋时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
3.5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垫好垫块,间距不大于1.5m,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6垫块一般采用水泥砂浆制成,垫块厚度应与保护层厚度相同,垫块内预埋火烧丝,或用塑料卡来保证保护层厚度。
3.7钢筋连接方法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
3.8在绑扎双层钢筋网片时,应设置足够强度的撑脚,以保证钢筋网片的定位准确。
稳定牢固,在浇筑混凝土时不得松动变形。
3.9钢筋焊接成型时,焊前不得有水锈、油渍;焊缝处不得咬肉、裂纹、夹渣,焊药皮应清除干净。
4支立基础模板4.1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灌筑混凝土的冲击力、混凝土的侧压力。
4.2模板应保证挡土墙设计形状、尺寸及位置准确,并便于拆卸,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错台。
4.3模板脱模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污染钢筋。
4.4轴线、模板线放线完毕,应办理好预检手续。
4.5模板安装后,应检查预留洞口及预埋件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
4.6模板支撑时模板下口先做水平支撑,再加斜撑固定。
5浇筑基础混凝土5.1混凝土浇筑前,钢筋应隐检验收合格。
模板安装牢固,缝隙平整、严密,杂物应清理干净,积水排除,并办理预检手续。
5.2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强度要求。
5.3混凝土浇筑时自由落差一般不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用导管或溜槽输送。
5.4现浇重力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应根据挡土墙的具体形式、尺寸确定浇筑方案。
当基础与墙体分期浇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方可支搭挡土墙墙体模板。
(2)浇筑基础混凝土时宜在基础内埋设供支搭墙体模板定位连接件。
5.5混凝土振捣(1)基础混凝土宜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当振捣棒以直线行列插入时,移动距离不得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若以梅花式行列插入,移动距离不得超过作用半径的1.75倍;振捣时振捣器不得直接放在钢筋上。
(2)振捣至混凝土不再下沉,无显著气泡,表面平坦一致,开始浮现水泥浆为度。
若发现表面呈现水层,应分析原因,予以解决。
(3)振捣棒宜与模板保持50~lOOmm净距。
不宜振捣的部位应采用人工振捣。
(4)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超过300mm。
各层混凝土浇筑不得间断;应在前层混凝土振实尚未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捣实完毕。
振捣次层混凝土时振捣棒应插入前层50~100mm。
6墙体钢筋及预埋件制作与安装要求参照本标准3.2.3条有关规定施工。
7支立墙体模板7.1按位置线安装墙体模板,模板应支牢固,下口处加扫地方木,占口模内加方木内撑,以防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松动、跑模。
7.2按照模板设计方案先拼装好一面的模板并按位置线就位,然后安装拉杆或斜撑,安装套管和穿墙螺栓,穿墙螺栓规格和间距在模板设计中应明确规定。
7.3清扫墙内杂物,再安装另一侧模板,调整支撑至模板垂直后,拧紧对拉螺栓。
7.4模板隔离剂涂刷应均匀,不得污染钢筋。
7.5模板安装完成后,检查扣件、螺栓是否牢固,模板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办理预检手续。
8浇筑墙体混凝土8.1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在底部接茬处先均匀浇筑15~20mm厚与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减石子混凝土。
8.2混凝土应按规范规定分层浇筑,振捣密实,分层厚度不大于300mm。
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
墙体应连续进行浇筑,每层间隔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墙体混凝土施工缝宜设在设计伸缩缝处。
8.3预留洞口两侧混凝土浇筑高度应对称均匀浇筑。
振捣棒距洞边300mm 以上,防止洞口移位、变形。
8.4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设计标高控制线对墙体上口进行找平。
8.5墙体混凝土的其他施工可参照本标准3.2.5条施工。
9混凝土养生9.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湿润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d,可根据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水泥品种及掺用的外加剂的情况,适当延长。
9.2对大体积混凝土挡墙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旌,将温度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
10模板拆除10.1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方可拆除侧面模板。
10.2首先逐段松开并拆除拉杆,一次松开长度不宜过大。
不允许以猛烈地敲打和强扭等方法进行。
10.3逐块拆除模板,拆除时注意保护墙体防止损坏。
10.4将模板及支撑拆除后应维修整理,分类妥善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