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肉 鸡管理手册1

肉 鸡管理手册1

肉鸡饲养管理手册前言本手册之主要目的在于帮助肉鸡饲养者通过精心合理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肉鸡的生产性能,进一步理解肉鸡饲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管理要点和观念,同时引用了一些关于肉鸡生产方面的经典文献,大部分内容原引了《罗斯308商品肉鸡饲养管理手册》的内容,以供现场饲养管理人员参考。

大群肉鸡生产性能提高的基本原则根据育种公司提供的肉鸡饲养管理手册,精心设计和实施肉用仔鸡的管理方案,经常对照手册中提出的管理要点是否在管理过程中都给予实现,采取稳定的管理措施,不要抱着肉鸡生产性能会随机提高的愿望而采用经常变化的微观管理方法。

就肉用仔鸡的生产性能来说,完善的现场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在过去几十年,遗传专家针对肉鸡的生产速度、饲料转化率、能量利用进行的遗传选择,在使肉鸡生产潜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之后,管理就成为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保持大群生产水平的关键因素。

只有在管理方面为特定因素(如生长、饲料效率、能量利用)提供最佳环境时,遗传潜力才能充分表达,当把一日龄的鸡放进鸡场时,遗传潜力就确立了,而且不能改变。

但是,这种遗传潜力的表达却依赖1日龄至屠宰加工期间我们为肉仔鸡提供的环境条件,虽然某一个种鸡群的后裔在群体方面存在的差异,会使鸡群的生产性能表现出微小差别,但不同鸡群的实际差别主要是饲养质量和鸡场管理水平造成的。

虽然成品饲料的质量与加工方法对肉鸡生产有巨大影响,但总的来说饲料品质会逐步稳定下来,而对不同鸡群的生产性能影响会趋于微小。

故对肉鸡生产者来说,剩下的机会仍然是管理手段。

饲养管理人员,不要认为轻而易举地就可做好管理工作,按照肉鸡生产中的实际情况探索鸡场管理的不断改善,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肉鸡生产过程之中。

要了解肉鸡在达到最佳生产性能方面需要什么?作为食品生产、舍饲、大群繁育和快速增长的统一体,肉用仔鸡具有某些生物学方面的要求。

在从1日龄到周末屠宰的典型鸡群中,这些要求相当简单:(1)温度应保持或接近温度适中区;(2)空气质量足以防止呼吸道疾病或损伤;(3)营养(水/饲料)质量和数量足以限制传染性病菌的生存;(4)可靠的保健计划(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疫苗/监测)以防治流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5)稳定的管理方案与实施。

要经常评估管理手册中各阶段各项管理要点的落实情况和鸡群是否偏离了正常发育的规律,减少应激。

来自遗传、营养等方面的因素基本趋于稳定,提高肉鸡生产水平的最大机会就是提高鸡场的管理水平。

没有任何两个肉鸡舍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每群肉鸡的需要也是不同的。

这就要求肉鸡场的管理者首先要了解鸡群的需要,然后使用手册中所介绍的管理方法,采取特定的管理措施,以保证每群肉鸡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

雏鸡的管理进雏前的准备同一鸡场的肉鸡最好是同一日龄(采用全进全出制)。

如果同一鸡场内有不同日龄的肉鸡,会造成免疫和冲洗消毒困难,且效果较差。

在进鸡前的,应彻底清理上批鸡留下的任何遗留杂物,并进行有效的喷雾消毒,鸡舍和周围环境都要彻底冲洗和消毒,不留死角。

在进鸡的前三天,与鸡接触的所有物品都要进行清洗和消毒,消毒过后的饮水、饲喂器具要用水冲洗后放进鸡舍,料线、水线、供暖、通风等设备必须提前安装好应保证雏鸡在不脱水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的体温,并较容易的找到饲料和饮水。

整舍育雏准备供温面积应不低于最终密度的三倍,垫料平养垫料厚度为3—10cm,,育雏部分的垫料要保持水平并紧凑,如果是网上平养则在网上铺上纸,并保持平整。

注意尽量不要用锯末做垫料,经常有用锯末做垫料而使雏鸡严重感染霉菌病引起重大损失的病例。

准备充足的开食投料器具,可准备足够的纸做为开食盘的辅助喂料部分,把鸡放到纸上,使雏鸡在整个育雏区域内不超过1m就能容易找到饲料和饮水。

在雏鸡到达前24小时,提前给鸡舍加热,并保持温度和湿度稳定,凡与雏鸡接触的地方,温度不低于29—31℃,雏鸡放在温度低的垫料上或腹部受凉会有卵黄吸收的问题并诱发大肠杆菌病,导致腹泻、腿病、肾病和早期的高死淘率。

把温度计放在垫料上和网上,整个育雏区域内温度和湿度保持均匀。

从进鸡的开始就必须重视鸡舍的通风换气,尤其是在室内供温的鸡舍。

雏鸡运输和到达,雏鸡运输不当经常造成雏鸡的大批死亡和脱水,影响肉鸡的生产性能,原因多是缺氧和长时间运输或在孵化厅内停留时间过长而脱水,应尽可能早的把雏鸡从孵化场运进雏鸡舍中并及时吃到饲料和饮水。

在孵化场应有场内的质检人员对雏鸡的质量和数量和饲养管理人员进行交涉,包括关于雏鸡的来源等信息,出场的雏鸡应是合格的。

雏鸡到达前,再检查一次喂料和饮水系统及在鸡舍内的分布。

雏鸡到达后迅速完成卸鸡和放鸡工作,经常出现的问题:卸车时间过长,车内靠前面的鸡窒息;把雏鸡盒放进舍内时间长导致温度突然升高造成脱水或窒息;雏鸡盒直接放在距热源近的区域而放鸡时发现已经窒息死亡。

雏鸡早期死亡率高并导致7日龄增重不达标。

放完雏后雏鸡盒立即撤出舍外烧掉。

雏鸡应迅速的、轻缓地并均匀地放到育雏区域内辅有饲料的纸上,雏鸡能很方便的饮到水。

1. 不论是垫料或网上平养,在育雏区域内铺上25%面积的纸,对雏鸡的开食都比较有利,雏鸡在纸上造成的响声也能诱导雏鸡的采食行为,尽早吃到饲料可以使使雏鸡由吸收卵黄养分过度到吸收饲料中的养分,卵黄中含有丰富的母源抗体和维生素,有利于雏鸡的健康发育。

雏鸡的质量:●活泼●平和的叫声●无不规则的呼吸●脐部愈合良好雏鸡入舍后1-2小时就应适应新的环境。

此后要经常检查,以保证所有雏鸡都能容易的采食和饮水。

必要时调整鸡舍的设备和温度。

进鸡3小时后就检查鸡的嗉囊的充盈度,90%的鸡嗉囊内应有料,进鸡24小时后应撤除鸡舍内的喂料纸,并此时间最少更换两次喂料纸,开食盘内每天也应该最少更换两次的饲料,把吃剩的和粪便污染的饲料废弃掉。

要点✓为雏鸡提供生物安全性好、清洁的鸡舍。

✓采用全进全出制可以有效的控制疾病。

✓鸡舍内垫料分布要均匀。

✓鸡舍内的设备要保证雏鸡很容易的找到饲料和饮水,辅助的喂料和饮水系统应与主要的喂料和饮水系统结合使用。

✓ 雏鸡到达前对鸡舍进行加热,使温度和湿度均匀稳定,地面度温不低于29℃。

✓ 鸡舍的通风要保证提供新鲜空气并排除废气。

✓ 雏鸡到达后能很容易的找到饲料和饮水。

使雏鸡有一个好的开端。

环境管理鸡舍内的温湿度必须经常检查并及时调整,测定温湿度的高度应尽可能保持在鸡背水平,有经验的管理者通过鸡的行为可以知道鸡是冷或热,温湿度计的读数为鸡群记录管理提供检索的依据,常存在的误区:品种间的育雏温度有差异;只看干球温度读数而不注重相对湿度的影响;采用高温育雏或低温育雏好。

应该是通过鸡的行为判定舍内环境是否适应。

现场管理中大都采用整舍育雏的多,而少见用电热育雏伞育雏的,采用整舍育雏应参照表1中给定的温湿读参数:通过雏鸡的行为决定温度是否适宜。

相对湿度:是在一定温度下空气潮湿程度的一个物理量,用公式表示为:实际水汽含量× 100%饱和水汽含量表1:在不同的相对湿度下达到表针温度所对应的干球温度日龄(天)目标温度(℃)*相对湿度 (%) 不同相对湿度下的温度理想范围 50 60 70 80 029 65-70 33.0 30.5 28.6 27.0 328 65-70 32.0 29.5 27.6 26.0 627 65-70 31.0 28.5 26.6 25.0 926 65-70 29.7 27.5 25.6 24.0 1225 60-70 27.2 25.0 23.8 22.5 1524 60-70 26.2 24.0 22.5 21.0 1823 60-70 25.0 23.0 21.5 20.0 2122 60-70 24.0 22.0 20.5 19.0 2421 60-70 23.0 21.0 19.5 18.0 27 20 60-70 23.0 21.0 19.5 18.0不难看出,当温度升高时,空气中饱和水汽含量(热容量)增加,而使相对湿度下降,雏鸡在孵化器内的相对湿度为80%,整舍育雏时现在的供温方式很少能使相对湿度超过50%。

尤其是寒冷的冬季,室外空气相对湿度尽管是95%以上,实际是不含水的,为减少前期给雏鸡造成应激,不脱水,前三天舍内相对湿度为70%左右。

如果前一周相对湿度低于50%,则雏鸡容易脱水而影响以后的性能,第一周的体重无法达标。

现场生产中,鸡舍内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差度大都超过13度,相对湿度很难达到50%以上,要参照表1中给定温湿度参数及时补充湿度,增加湿度的方法要注意,增加的应该是湿气而不是直接把水洒进鸡舍,一定温度下,潮湿的空气比干燥的空气有更多的热容量,所以鸡就不感到冷,直接洒水到鸡舍会给将来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且加湿的效果也不好,增加雏鸡的冷应激,湿度通过温度对鸡群产生影响,在鸡舍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加湿措施并易于执行。

表2给出了鸡对温热的感受指数:育雏相对湿度过低于50%,应当采取加湿措施,防止脱水。

温度适宜:鸡只均匀分布于整个鸡舍内,鸡只采食、饮水活跃。

见下图图1;温度适宜,分布均匀图2:温度适宜,采食饮水活跃温度过高:鸡只散布在垫料上,许多鸡张嘴呼吸,昏昏欲睡,湿度偏低或通风不足能加剧鸡只脱水的风险。

室内加热时产生的气体也可能使鸡只窒息。

鸡舍内积累的CO2对饲养人员和鸡只都十分危险。

温度过低:鸡只蜷缩在没有强烈冷气流流动的某些区域。

鸡群的采食和饮水活动减少。

这时,应该升高温度减少进风口的大小。

由于温度不均匀,放雏后有个别雏鸡蜷缩或不会找到热源,要及时帮助这些鸡只找到热源。

否则,当体温下降后变成弱鸡。

温湿度对雏鸡的影响:高温高湿:雏鸡体表散热受阻而使体表温度增加,羽毛污秽,早期死亡率增加,鸡舍酸臭。

环境管理部分有叙述。

高温低湿:雏鸡脱水影响整重。

高温低湿,虽然鸡的感觉有差异,但都会造成雏鸡受凉而影响生产性能。

要点:✓保证正确的育雏环境,从而达到7日龄的体重标准。

✓通过观察鸡的行为来确定温度是否适宜。

✓通过温度来刺激雏鸡的食欲和运动。

✓逐渐增加育雏面积,从而达到使雏鸡很容易的找到饲料和饮水。

✓经常检查鸡舍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在育雏的前三天以后,相对湿度要保持在70%以上,以后相对湿度要保持在50%以上。

✓在育雏三天以后,相对湿度高于70%或高于60%,要调整设定温度,同时注意观察鸡的行为变化。

通风换气在整个饲养期都应该重视鸡舍的通风换气,饲料、饮水、空气质量应当作生命活动的三要素进行管理。

早期气囊受到损伤,则整个饲养期的大肠杆菌病很难控制。

光照第一周采用连续光照,强度不低于20勒克斯,可以使鸡获得最大的日增重和使雏鸡尽快熟悉鸡舍环境,一周后逐渐降低光照强度降到10勒克斯,舍内光照分布要均匀。

要点✓育雏第一周要为雏鸡提供较长时间的光照期。

✓育雏第一周要求使用的光照强度较高(大于20勒克斯),以后逐渐降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