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咪达唑仑临床应用优秀课件

咪达唑仑临床应用优秀课件

16
十二、药物过量
1.过量一般主要表现是药理作用的增强:中枢
抑制—从过度镇静到昏迷、精神失常、昏睡、
肌肉松弛或异常兴奋。在大多数情况下,只需注 意监测生命体征即可。 2.严重过量可导致昏迷、反射消失、呼吸循 环抑制和窒息,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人工呼吸、 循环支持),以及采用苯二氮卓类受体拮抗剂如 氟马西尼逆转。
17
4
(四)消除不利反射,如插 管引起的效感性或副效感性反射, 喉痉挛和牵拉内脏反。
5
(五)减少麻醉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 和局部麻醉药反应。
6
二、力月西(咪唑安定)作为 术前用药的前景
国外在80年代后期,咪唑安定就以其无可比拟 的顺行性遗忘作用,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对 呼吸循环影响小,使用方便等特点;替代鲁米 那作为麻醉前基础用药。 国内临床中,麻醉前用药普遍重视不够。2001 年6月长江流域麻醉学术研讨会上,对50家医 院的一项调查证实:麻醉前用药使用鲁米那的 占90%,使用安定的占60%。
12
八、禁忌
对苯二氮卓过敏的病人、重症肌无力患 者、精神分裂症患者、严重抑郁状态患 禁用;
13
九、注意事项
1.用作全麻诱导术后常有较长时间再睡眠现象,应注意保持病人 气道通畅。 2.本品不能用6%葡聚糖注射液或碱性注射液稀释或混合。 3.长期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突然撤药可引起戒断综合症,推荐逐渐 减少剂用量。 4.肌内或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后至少3个小时不能离开医院或诊室, 之后应有人伴随才能离开。至少12个小时内不得开车或操作机器 等。 5.慎用于体质衰弱者或慢性病、肺阻塞性疾病、慢性肾衰、肝 功能损害或充血性心衰病人,若使用咪达唑仑应减小剂量并进行生 命体征的监测。
3.局部麻醉或椎管内麻醉辅助用药,分次静脉注射0.03-
0.04mg/kg。
4.ICU病人镇静,先静注2-3mg,继之以0.05mg/(kg· h)静
脉滴注维持。
11
七、不良反应
1.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嗜睡、镇静过度、 头痛、幻觉、共济失调、呃逆和喉痉挛: 2.静脉注射还可发生呼吸抑制及血压下 降,极少数可发生呼吸暂停、停止或心跳 骤停。有时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3.直肠给药,一些病人可有欣快感。
9
五、适应症
1.麻醉前给药。 2.全麻醉诱导和维持。 3.椎管内麻醉及局部麻醉时辅助用药。 4.诊断或治疗性操作(如心血管造影、心律转复、 支气管镜检查、消化道内镜检查等)时病人镇静。 5.ICU病人镇静。
10
六、用法用量
本品为强镇静药,注射速度宜缓慢,剂量应根据临床需要、
病人生理状态、年龄和伍用药物情况而定。
7
三、药理毒理
本品具有明显的镇静、肌松、抗 惊厥、抗焦虑药理作用。
8
四、药代动力学
本品肌肉给药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高达90%以上。本 品在体内完全被代谢,主要代谢物为羟基咪达唑仑,然后 迅速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呈无活性的代谢物。60%~70%剂 量由肾脏排出体外。静脉给药的稳态分布容积可达50~60 升,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5%,血中廓清率300~400ml/分, 半衰期为1.5~2.5小时。
14
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咪达唑仑不能用于孕妇,在分娩过程 中应用须特别注意,单次大剂量注射可致 新生儿呼吸抑制,肌张力减退,体温下降 以及吸吮无力。 2.咪达唑仑可随乳汁分泌,通常不用于 哺乳期妇女。
15
十一、药物相互作用
1.咪达唑仑可增强催眠药、镇静药、抗 焦虑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麻醉药 和镇静性抗组胺药的中枢抑制作用。 2.一些肝酶抑制药,特别是细胞色素P450 3A抑制药物,可影响咪达唑仑的药代动力 学,使其镇静作用延长。 3.酒精可增强咪达唑仑的镇静作用。
力月西(咪唑安定、多美康)
1 版权所有, 1997 (c) Dale Carnegie & Associates, Inc.
一、麻醉用药的临床意义
(一)解除病人的焦虑状态,充分镇静, 产生遗忘,减少麻醉药3
(三)抑制腺体的分泌,保持呼吸道通畅。
1.肌内注射 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静脉给药 用
0.9%氯化钠注射液、5%或10%葡萄糖注射液、5%果糖注射
液、林格氏液稀释。
2.麻醉前给药 在麻醉诱导前20-60分钟使用,剂量为
0.05-0.075mg/kg肌内注射,老年患者剂量酌减;全麻诱导
常用5-10mg(0.1-0.15mg/k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