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起来认识美学》PPT课件

《一起来认识美学》PPT课件


侬 家 家 住 两 湖 东
美在我心里
• 美恶皆在其心。 《礼记》 • 心外无物。 “天下无心外之物, 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 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干?” “你未看此花时,此 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 看此花时,便知此花不在 你心外。” [明]王阳明
诗与春是美的化身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来流水者, 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 孤星!
“都市言情”当代水墨

艺术展(06、7)
耍猴者后遗症

突发事件之舞台绑架
• “都市言情” 水墨艺术 展作品 • 头与身的 夸张比例, 即不谐调。 头脑的进 化发达与 身体四肢 的退化。
女人状态-1
美是关系
• [法]狄德罗:
我把凡是本身含有 某种因素,能在我的 悟性中唤起关系这个 概念的,叫作外在于 我的美;凡是唤起这 个概念的一切,我称 之为关系到我的美。
美在生活中

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 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
美就在你身边
始 知 家 在 画 图 中 今 日 忽 从 江 上 望 十 二 珠 帘 夕 阳 红
郭 六 芳 《 舟 还 长 沙 》
典型美鸭蛋脸型•源自大而圆的眼睛自然定性的典型美
后现代美学观:颠覆传统,以丑为美
• 后现代艺术:打破均 • 以感官刺激调节审美 衡、比例和秩序、明 疲劳,以形式新奇取 确、自然定性等理性 代形式优美,突破美 主义审美观念,用夸 的固有规范和心理, 张、扭曲、变形等非 使美由规则、确定向 理性手法表达对现实 不规则、不确定拓展 的感受。 延伸。 • 后现代生活:突破常 规的、呆板的生活方 式,追求新奇、刺激、 • 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 处。 滑稽和幽默。喜剧流 行。喜剧人物必须有 [清]刘熙载《艺概》 形式“丑”因素。
美是快感
• 英国近代哲学家 休谟:
• 美国当代美学家 桑塔耶那:
美是主体的审美愉快
“快乐和痛苦 不但是美和丑的必 然伴随物,而且还 构成了它的本质。”
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
“如果一件事情不 能给人以快感,它也 就不可能是美的,假 如认为有一种所有的 人都永远无动于衷的 美,那它不过是自相 矛盾的词而已。”
美是情感的表现
• 德国美学家 • 英国美学家 里普斯“移情说” 科林伍德的“情 感表现说” 事物之所以 美是情感想 美,是由于我们 把自己的情感移 象活动,美就是 入事物的结果。 情感的表现。
沙扬娜拉一首
沙 扬 娜 拉 《 ! 志 摩 的 诗 》 那 一 声 珍 重 里 有 甜 蜜 的 忧 愁 道 一 声 珍 重 , 道 一 声 珍 重 , 象 一 朵 水 莲 花 不 胜 凉 风 的 娇 羞 , 最 是 那 一 低 头 的 温 柔 ,
美学基础
美的本质 美的对象 美的形态 审美心理
2008 \ 2009 学年 第 1 学 期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 沈潜
绪论
一、Aesthetics 的含义 • 原义 感性的、感觉、 感兴趣。 • 美学之父 [德国]鲍姆嘉通 1735年提出建立 一门研究感性认识 (情)的学科。 1750年鲍姆嘉通 出版《美学》,标志 着美学的正式诞生。
太湖石之美,美在不规则,美在变化无穷, 美在奇丑无比。此乃天地造化,鬼斧神工。
奇趣无穷 引人遐想
人头像 狐狸
在我国自古以来就崇 尚奇趣美,各种奇山异水、 古木怪石,皆为人们欣赏; 根雕陶艺、泥塑木偶,往 往造型奇特,巧夺天工, 美不胜收。
[法]毕加索
• 八大版画系列 作品精粹 • 塞莱斯蒂纳: 悲惨爱情故事 (组图之一) • 用视角拼接的 方法造成扭曲、 变形,表现 “悲惨”的感受。
《流云小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中载某尼姑悟道诗
打开心灵的窗户,欣赏吧!
• 美是到处都 有的,对于我们 的眼睛,不是缺 少美,而是缺少 发现。
[法]罗丹 《罗丹艺术论》
• 应该给予你内心 世界以自由,应该给 它打开一切闸门,你 会突然大吃一惊地发 现,在你的意识里, 关着远远多于你所预 料的思想、感情和诗 的力量。 [波]康巴乌斯托 夫斯基《金蔷薇》
• 美学的对象 美学是一门研究美 的现象及其规律的学 科。
二、美在何处?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美在天地间
• 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 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 《庄子 · 天道》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庄子 · 知北游》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 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 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东晋] 王羲之《兰亭序》 •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 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 与子之所共适。 [北宋]苏轼《前赤壁赋》
赠 日 本 女 郎
美是意志的客体化
• 德国现代哲学 家叔本华: 意志是美的 根源,美是意 志的客体化。 • 主体自由意志 自愿是意志 的品格,自由 是意志的自愿 选择。
美是形式 —— 数的和谐
• 古希腊 • 古希腊毕达哥 拉斯学派: 亚里斯多德: 美在事物形式 美在事物感性形式的 所表现出来的均 “秩序、匀称和明确”。 衡、对称、比例、 • 英国当代美学家 和谐与多样统一, 克莱夫·贝尔: 并可用严格的数 量表现出来。 美和艺术是“一种有 意味的形式。”
美是典型
• 古希腊哲学家 苏格拉底: 画家在创作时 应“从许多人物形 象中把那些最美的 部分提炼出来,从 而使所创造的整个 形象显得极其美 丽”。
• 18世纪法国启蒙 思想家孟德斯鸠: “美的眼睛是大多 数眼睛都象它那模 样的。” • 德国诗人歌德: 美的事物是“各部 分肢体构造都符合 它的自然定性”的。
《关于美的根源及其 本质的哲学探讨》
• 美的四种关系: 事物本身内部关系 事物之间比较关系 个体整体相对关系 主体客体审美关系
时间、环境、对象与审美关系
• 这是我国最早的 裸体照片,是伤 风败俗、不堪入 目还是美仑美奂、 赏心悦目? • 人体:美、艺术 与黄色淫秽有明 确界线吗?
比例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
• 比例、均衡、对称 给人以庄严、肃穆 的崇高美感,故庙 坛建筑多用此形式 以唤起人们对神祗 或圣贤的景仰膜拜 心理。
对比与变化
• 中国古典建筑 和园林中常见 的形式构成。 园林是休闲歇 憩之处,不能 太严肃压抑, 所以讲究变化, 要能曲径通幽。
变化与谐调
悉尼歌剧院
建 筑 与 环 境 的 和 谐
专题一 美的本质(美是什么?)
• • • • 美是理念 美是快乐 美是情感 美是意志
• 美是形式——数 的和谐 • 美是典型 • 美是关系 • 美是生活 • 美是人的本质力 量的感性显现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 古希腊柏拉图:美是理念 “一切美的事物有了它就成其为美的那个品质。” • 古罗马普罗丁:神明的理式 • 中世纪神学家圣· 托马斯· 阿奎那:理念即上帝 “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神住在它们里面。” • 近代德国古典美学大师黑格尔:理念的感性显现 • 儒家思想家孔子:天、天命 • 道家思想家老子: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