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血管造影术
【适应证】
1.颅内外血管性病变。
如出血性或闭塞性脑血管病变。
2•自发性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检查。
3.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
4.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性。
5 .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禁忌证】
1.对碘过敏者(需经过脱敏治疗后进行, 或使用不含碘的造影剂)。
2.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
3.有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
4)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
【术前准备】
1.常规术前检查:包括血、尿常规, 出、凝血时间, 肝、肾功能, 心电图及胸部X 线片。
2.术前8h 禁饮食, 特殊情况, 如急诊可经麻醉师酌情适当缩短。
3.碘过敏试验: 造影拟使用的造影剂1ml, 静脉推注。
无心慌| 、气短、荨麻疹及球结膜充血等过敏体征,注射前后测量血压搏动低于10~20mmH者为阴性。
碘过敏试验阳性而必须行造影者,应术前3d 进行激素治疗,并尽量使用非离子碘水溶液造影制剂。
4.双侧腹股沟及会阴区备皮:操作时间长的患者要留置导尿管。
5.术前30min 肌肉注射苯巴比妥。
6 .酌情术前24h静脉持续给予钙离子拮抗剂。
7.器械准备
血管造影手术包1个,压力袋2个,软包装等渗盐水500mlX4袋,丫形阀1个三通接头2个,脑血管造影导管1根(5F或4F,血管迂曲者酌情选不同形状的造影导管),导管鞘1个(5F、6F),30cm短导丝和160cm长导丝各1根。
高压注射器及连接管,100~200ml造影剂。
穿刺针(成人选16G或18Q儿童选18G 或20G)。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经股动脉穿刺操作步骤
1)常规双侧腹股沟及会阴区消毒铺单,暴露两侧腹股沟部。
2)至少连接2 套动脉内持续滴注器(其中1 个与导管靶连接,另1 个备用或接丫形阀导丝)。
接高压注射器并抽吸造影剂。
所有连接装置要求无气泡。
肝素盐水冲洗造影管。
3)穿刺点选腹股沟韧带下1.5~2cm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局部浸润麻醉,进针角度与皮肤呈30 度~45度。
4)穿刺成功后,在短导丝的辅助下置血管鞘。
持续滴注调节,滴数为15〜30 滴/min 。
5)全身肝素化,控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20s 或活化凝血时间
(ACT >250s。
肝素化的方法可参照以下方法:首次剂量每公斤体重2/3mg静脉注射,1h后再给半量,2h后再加1/4量,以后每隔1h追加前次剂量的半量,若减到10mg时,每隔1h给予10mg。
6)在透视下依次行全脑血管造影,包括双侧颈内、颈外动脉,双侧椎动脉。
必要时可行双侧甲状颈干及肋颈干造影。
对血管迂曲者,导管不能到位时,可使用导丝辅助。
7)老年患者应自下而上分段行各主干动脉造影,必要时以猪尾巴导管行主动脉弓造影。
8)造影结束后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钠(1〜1.5mg可对抗1mg肝素钠)。
2 .术后处理
1)压迫并加压包扎穿刺点,卧床24h,保持穿刺侧下肢伸直。
2)监测穿刺肢体足背动脉搏动,1次/0.5h。
3)适当给予抗生素及激素。
【并发症】见表
并发症原因预防处理
穿刺部位出血患者凝血机制障碍;可能存在患者躁动,过早过多运动下肢等术后肝素中和后10-20 分钟拔鞘,三指压迫穿刺部位15-20 分钟,松开后观察五分钟,无出血后加压包扎。
小血肿(直径v 10cm= 24小时后局部热敷或理疗。
造成局部压迫者可切开清除
血管痉挛可能由于导管或造成导丝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刺激血管痉挛后可给与动脉内缓慢推助罂粟碱(15mg加10ml等渗盐水)
动脉内膜下通道(血管夹层)可能是导管或导丝进入内膜下或注射造影剂压力过大在透视下,监护导管、导丝的方向和位置,遇到阻力时不应强行插入股动脉处多为顺行夹层,可自愈。
弓上血管多为逆行夹层,严重者须放置支架或抗凝治疗,须控制性降压及请胸心血管外科处理
血栓形成或栓塞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板块脱落有关血栓形成后要保持镇静,全面造影,找出栓子的位置,行溶栓治疗
血管穿孔或血管壁撕裂可能与血管结构异常有关操作轻柔。
结构复杂的血管,须用路径图。
主动脉造影时使用多侧孔导管。
造影时导管末端不能顶住血管及时中和肝素,止血降压。
可闭塞的血管行血管内封堵;不能闭塞的血管行压迫或手术修补
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可能是患者凝血机制障碍,或使用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患者烦躁,过早过多运动下肢局部压迫、球囊栓塞、带膜支架植入或手术修复
血栓性静脉炎可能与造影剂致使内皮细胞损伤,静脉血淤滞有关严格抗凝抬高患肢,减少疼痛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
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