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堆载预压方案

路基堆载预压方案

中铁四局合福铁路安徽段站前一标路基堆载预压施工方案编号:版本号:发放编号:编制:复核:审核:批准:有效状态:中铁四局合福铁路安徽段站前一标项目经理部八分部年月目录1 编制依据和原则 (1)1.1 编制依据 (1)1.2 编制原则 (1)2 工程概况 (2)3 施工部署 (3)3.1 施工准备 (3)3.2 人员配置 (4)3.3 机械设备 (5)4 进度计划 (5)5 施工方案 (6)5.1 技术要求 (6)5.2 堆载预压 (6)6 施工监测 (9)6.1 施工监测目的 (9)6.2施工监测内容 (9)7 进度、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5)7.1 进度保证措施 (15)7.2 质量保证措施 (16)7.3 安全保证措施 (16)1 编制依据和原则1.1 编制依据⑴合福铁路路基工点设计图及设计交底等设计文件;⑵《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⑶《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⑷合福线合肥至福州段施工图设计路基工程参考图集;⑸《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2003;⑹《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实施细则》⑺现有施工技术水平和资源。

1.2 编制原则⑴京福公司和局工程指挥部要求的总体工期、质量目标的原则;⑵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

认真核对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⑶严格按照铁路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上级有关安全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管理要求,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措施,确保施工安全;⑷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工艺,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⑸遵循施工生产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原则;⑹遵循本企业贯标机制的原则。

确保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体系在本项目工程施工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

2 工程概况区间路基(DK25+000~DK32+058)堆载预压情况统计见下表。

表1 区间路基堆载预压情况统计表上述表中的路基地段,地基处理分别采用CFG桩、钻孔桩、旋喷桩或挖除换填加固处理,路基本体和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填筑,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

为解决地基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上述路基采用堆载预压方式处理,预压期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根据工后沉降观测结果,分析和推算卸载时间。

3 施工部署3.1 施工准备首先,测量放出路基基床底层边线,按照设计宽度,对其进行刷坡。

保证路基宽度,定位出堆载预压宽度。

其次,为了保证路基预压土填筑的线形,在两侧堆码袋装土。

准备好线和坡度尺,做好堆载预压土的坡度。

准备足够数量的堆载预压土,我管段堆载预压土源于区间路基路堑开挖段弃土,根据设计数量计算,挖方弃土数量满足堆载预压土数量。

弃土场位置平面图如下:弃土场平面布置图表2 土方调配表3.2 人员配置区间路基堆载预压土填筑施工的管理人员见人员配置表。

表3 路基预压土填筑施工管理人员表3.3 机械设备本着各种设备之间能力协调、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配置。

具体的配备方法是:以需要的生产能力为目标,协调配备挖、装、运、平整机械。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见表4。

表4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4 进度计划根据京福公司和局工程指挥部节点工期要求,我分部路基2013年7月30日应具备无砟轨道施工条件。

堆载预压2013年2月前完成,以此作为节点工期,制定我分部路基堆载预压节点工期,根据实际情况,并根据我分部施工现场情况,具体施工进度安排见表5。

表5 堆载预压施工进度安排5 施工方案5.1 技术要求路基堆载预压是高速铁路路基施工的一道重要工序之一,位于软土地基、土质地基上的区间路堤均需要进行堆载预压,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以控制工后沉降。

无碴轨道正线工后沉降控制标准:一般路基不大于15mm,路桥交界过渡段沉降不大于5mm。

堆载预压荷载分级逐渐施加,确保每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

5.2 堆载预压5.2.1铺设土工布当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完成后,先在填筑面上铺一层土工布(幅宽不小于5m),并考虑10%搭接,以防止预压土污染路基,然后进行预压荷载填筑。

预压土填筑过程中第一层填筑土采用轻机具摊铺后压实,防止压破土工织物。

5.2.2预压土填筑(1)工艺概述自卸汽车运输,按放样宽度及松铺厚度控制卸土量,检查含水量,含水量适宜时推土机摊铺初步整平,然后用平地机精平,松铺厚度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用压路机按规定碾压。

堆载预压荷载分级逐渐施加,确保每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

预压土填筑每层厚度不大于0.4m,填筑完成后采用中型碾压机具压实。

预压土柱高度应根据应严格按设计原则进行控制,预压土柱高度指土柱顶面相对于基床表层顶面的高差。

预压土填筑横断面边坡坡率为1:1、纵向边坡坡率为1:4,填筑完成后将土工布回折于预压土顶面每侧不小于3m,并用土压好,防止预压土流失,污染坡面。

堆载预压土处理横断面设计示意图基床底层基床以下路堤地面线堆载预压处理纵断面设计示意图(2)卸料控制按自卸汽车每车的方量和松铺厚度计算每20 延长米范围内的卸料车数,以达到控制松铺厚度的目地。

(3)压实后湿容重不小于18KN/m3 (1.8t/m3)。

5.2.3预压土卸载预压达到六个月时,由建设单位组织,根据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工后沉降分析,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确认,分层进行卸载,卸载过程中不得污染已施工完成的路基。

卸载完成后进行基床表层和轨道结构施工。

5.2.4施工注意事项(1)未经设计书面同意,严禁擅自采用超载预压方式代替(或减少)预压时间。

(2)在填筑期间注意对沉降板测杆的保护,按设计要求设计临时沉降板和沉降监测桩。

(3)施工中注意临时排水,预压土填筑时每层填土表面填成2~4%的向外排水横坡,及时排除路基表面雨水至路基两侧临时排水沟内。

6 施工监测6.1 施工监测目的(1)预压期间应对路基沉降变形进行连续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地基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评估工后沉降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确定是否卸载进入下一道工序。

(2)预压填土、预压期内及运架梁期间,必须对路基沉降和边桩位移进行观测,及时掌握路基稳定性,确保施工安全。

6.2施工监测内容表6 沉降和位移观测断面10有预压时沉降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A型-2)A型沉降监测断面说明:1、当路堤基底存在压缩层时采用A型沉降监测断面。

2、元件组成:(1)有预压时沉降监测在路基面两侧路肩分别各设置1根沉降监测桩、路基面中心设置1个沉降板;路堤基底中心及两侧(路肩处)分别各设置1个沉降板;路基并于两侧坡脚外2~10米处埋设位移边桩。

图(A型-1)(2)无预压时沉降监测在路基面中心及两侧路肩分别各设置1根沉降监测桩;路堤基底中心及两侧(路肩处)分别各设置1个沉降板;路基并于 两侧坡脚外2~10米处埋设位移边桩。

图(A型-2)3、位移边桩仅于软土及松软土路基地段设置。

11有预压时沉降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B型-2)B型沉降监测断面说明:1、当路堤基底无压缩层时,采用B型沉降监测断面。

2、元件组成:(1)有预压时沉降监测在路基面两侧路肩分别各设置1根沉降监测桩、路基面中心设置1个沉降板。

图(B型-1)(2)无预压时沉降监测在路基面中心及两侧路肩分别各设置1根沉降监测桩。

图(B型-2)12基底存在压缩变形层有预压时沉降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D型-1)基底存在压缩变形层无预压时沉降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D型-2)D型沉降监测断面说明:1、当路堑基底存在压缩层地基时,采D型沉降监测断面。

2、元件组成:(1)有预压时沉降监测在路基面两侧路肩分别各设置1根沉降监测桩、路基面中心设置1个沉降板;于路基面的中心处换填基底埋设1个沉降板。

图(B型-1)(2)无预压时沉降监测在路基面中心及两侧路肩分别各设置1根沉降监测桩;于路基面的中心处换填基底埋设1个沉降板。

图(D型-2)1314(1)基底沉降监测:延用施工期的中心沉降板监测系统。

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临时沉降观测板和沉降监测桩,每桥路过渡段必须设置。

随着预压土柱增高,测杆与套管相应加高,填土、碾压过程中采取围护措施进行保护,测管出露预压土顶面控制在30cm以内,预压卸载时分段拆除,观测连续。

(2)路基面沉降监测:在预压土方底部(即基床底层顶面)布置临时沉降板,埋置要求和构造同正式中心沉降板,随预压土填筑而接高,位置尽量靠近基底中心沉降板,便于集中进行观测、管理、数据对比等。

预压卸载时分段拆除,观测数据接入后续的正式路基面观测桩。

注意正式中心沉降板与临时沉降观测板的区分,利用红漆进行喷涂区分。

(3)沉降板的埋设:沉降板由300×300×8mm的沉降板、测杆(φ40mm渡锌铁管)及保护测杆的φ75mm铁管组成。

沉降板埋设在路基基底面上。

为了使沉降杆不受破坏,杆长应随填土升高而逐段接高,每节长度不超过10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高于套管上口,在填土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护测沉设施。

在埋设点地面挖300×300mm的土坑,坑内铺5cm左右的黄砂,整平压实,将沉降板平放在坑内,四周用黄砂填实并用水准尺校正板面水平,再回填10cm厚土整平夯实,然后将铁管垂直套住测杆置于土面上,使其与沉降板保持10cm以上距离,在套管四周用土堆实,使其稳固,用水准仪连续数日观测测杆顶端的高程,确定初始高程。

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应使沉降板(杆)不受破坏,沉降板周围1m范围内采用人工填筑,小型夯实机压实。

6.3施工监测频次及要求⑴成立专门观测小组,按照定人、定仪器、定测法的原则管理,测量精度达到二级水准测量标准,并定时复核工作基点。

⑵沉降观测采用精密电子水准仪进行测量,测量精度需达到二级水准测量标准。

预压土填筑期间每天观测一次;填筑完毕后第1个月每周1次,第2、3个月每2周1次,3个月以后每月1次。

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

当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

路基施工各节点时间(包括路基堆载预压土前后、卸载预压土前后、运梁车架桥机通过前后、基床表层施工、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轨道板精调以及铺轨时间)应具有沉降观测数据。

⑶对测量结果及时计算整理,绘制“填土高度-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进行分析研究。

7 进度、质量、安全保证措施7.1 进度保证措施路基堆载预压,由于工期紧张,且施工受雨季影响较大,因此施工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资源投入,统筹安排,合理组织,以保证总体进度目标的实现。

为此制定相应的措施:⑴认真分析,编制预压土填筑计划,做好各工序之间的衔接,以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⑵选用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施工队伍施工,确保施工过程顺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