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特点及完善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a文章编
号:1009-4202(2010)09-140-02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特点、认识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的必要性、探索建立和完善现代内部审计制度的目标和基本途径,对提高企业管理经营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特点目标完善途经
内部审计部门是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门,它是根据企业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所规定的政策来执行其职能。
现代内部审计是在一个企业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企业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其目的是协助企业管理者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防范和化解风险,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笔者认为,分析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特点,探索建立和完善现代内部审计制度的目标和基本途径,对提高企业管理经营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特点
与传统内部审计相比,现代内部审计的对象、范围、功能、模式和手段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现代内部审计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现代内部审计不仅具有传统内部审计针对会计记录审计的特点,而且其主要职能正在向服务职能转化,它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
个方面,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审计。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围绕企业经营目标而建立健全的各种内部控制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劳动分配制度、人事制度、经营计划以及资产管理等均沿用过去的规定显然是不适应的。
企业管理层把企业的经营目标细分为各个具体的经营目标后,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定各种计划,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而这些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以及执行质量的信息资料的来源和分析、评价、建议,便是内部审计的责任。
(二)现代内部审计模式的发展方向
现代内部审计模式的发展方向,是向直接隶属于董事会和董事会下设的专门审计委员会的方向发展。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只允许内部审计涉及财务与会计性质的事项,不能自由地接触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不能对管理当局决策提供咨询。
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内部审计地位不高,其作用发挥受到抑制。
大多数内部审计机构向较低层次的管理者报告,甚至有的企业内部审计附属于财务机构。
而现代内部审计则不同,正逐步转向直接隶属于企业董事会和下设的专门委员会,这样更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在更大程度上既保障了企业各方面的利益,又能作为企业自我约束的机构。
(三)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企业经济的评价职能
现代内部审计对企业经济的监督职能是其基础职能,评价职能则成为其主要职能。
现代内部审计的对象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日趋复
杂多样而逐渐在扩大,它不仅监督企业财务收支有无错弊,还要检
查各个部门是否认真贯彻了企业总体经营决策方针、计划和各种规章制度,并且对实现经营目标的可能性与真实性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职能(即企业的管理咨询服务功能)是现代内部审计提供的最有
价值的服务,也是管理当局最需要的协助。
(四)现代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转向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
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是企业总体目标是否实现的直接体现。
现代内部审计则紧紧围绕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来进行,企业管理当局对各部门的业绩作出评价,而现代内部审计计划注重评价决策的过程,从制度上、原则上对企业经营和管理进行审计,以保障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五)企业现代内部审计人员及知识结构多元化
正因为现代内部审计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要搞好一个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有财务会计人员,还要有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专家、企业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的经营人员等等。
审计人员除具有财务会计知识以外,还需具有企业管理、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等。
(六)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技术手段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依靠手工审计技术进行,不仅效率低,安全
性也差。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的经营环境与经济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内部审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
此内部审计部门也要适应企业的信息化要求,抓好企业信息基础设
施建设和管理软件的开发等。
二、现代内部审计制度的目标
现代内部审计主要是对企业各内部管理和运作控制进行评价,其目标是:保证企业各方面信息的可靠性和完善性,这对于企业管理层制定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保证企业遵循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法规。
政策、计划和程序是企业管理层制定的,法律和法规则来源于组织的外部。
遵循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是为了保证企业有计划地、系统地、有序地开展经营活动。
内部审计要审查这些规章制度的遵循情况,还要评价政策、计划和程序的恰当性,提高经营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企业有限资源的耗费,来实现理想的成本水平和效益水平。
如果存在非生产性开支过大,费用不核算等情况都是对企业的危害。
内部审计应加强相关的会计核算和财务审计,为管理层提供相关的分析、评价、建议和忠告,确保资产安全不流失,保证企业完成所制定的经营或项目的任务和目标。
由于内部审计人员能洞察企业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系统的全局,所以在保证目标的实现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通过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内部审计人员就能对企业是否朝着规定的目标前进作出判断,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
当然企业目标的实现必须要靠企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努力。
三、建立和完善企业现代内部审计制度的基本途径
(一)深化现代内部审计功能的认识
内部审计人员应树立企业宏观服务意识,由传统意义上的微观服务向宏观服务提升,要紧紧围绕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开展工作。
不仅要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再控制,而且应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实施全面、综合的控制,客观公正地分析企业的管理是否与经营目标相适应,各项制度是否达到了合理配置和最佳效能。
企业就要设计出与经营目标尽可能相吻合的控制措施,既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又能提高生产的效率。
管理层在决定采取相关措施之前,需要权衡这种措施的成本及其预期效率,只有充分考虑成本效率原则,才会同时满足经营和控制的需要,企业的整体效益才有可能提高。
(二)加强重点项目的审计,强化审计监督功能
企业管理工作是一项科学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内部审计工作应重点关注成本效益最大的那部分控制系统。
对涉及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经营目标方针要严格审查其合理、合法的可行性;对企业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要从其形成、实施和达到的效果去评价;既要善于发现问题,又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建议,重在从体制上、机制上解决问题,从而完善企业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对生产经营薄弱环节和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专项审计调查研究,及时把审计结果反馈给企业决策层和有关部门,为企业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三)努力改进内部审计工作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审计一定要有自己的立足点,不断增强审计工
作的独立性和风险意识。
内部审计源于会计而高于会计,由传统的财务工作审计扩大到非财务工作方面,建立约束与服务相结合的内部监督机制。
改变内部审计就是查错纠弊的收支审计的传统观念,积极向企业高层直接领导下的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转变,始终围绕企业的整体目标开展工作,促进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主动为企业管理层服务,侧重点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发展,以防企业投资和管理的风险。
(四)树立协作和发展意识,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方法
传统的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是主被动关系,一方面使得内审部门难于得到可靠的信息,影响审计报告的质量,另一方面会使各审
计对象产生短期行为和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了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
现代内部审计实现了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的转变,它对企业的管理咨询服务职能决定了内审部门必须与各审计对象、业务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积极主动争取业务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五)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降低行为因素造成的审计风险
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关键是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要培养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既要了解和掌握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熟悉企业的经济业务和会计业务,又要具备良好的与各种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及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要切实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作为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系统学习审计理论,掌握科学的审计方法,而且要努力
掌握与内部审计相关的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评估、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以及法律和咨询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这样,才可能降低内部审计人员行为导致的审计风险,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