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样本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样本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和操作要求;适用于检品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控制菌的检查。

二、 引用标准:《中国药典》(通则1105-1106) 三、 目录1.微生物限度标准2.设备.仪器及用具3・消毒液、稀释剂.试液及培养基4. 检查总则(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5. 微生物计数法检查6. 控制菌检查法7. 实验技术&附件1. 微生物限度标准非无菌药用原料及辅料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未做统一规定。

L1成品微生物限度标准(1).” 一”为不得检出。

(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3).”无”为标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1.2工艺用水微生物限度标准1.3内包装材料微生物限度标准说明:1・”一”为每100 cm2中不得检出。

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3.”无”为标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2.设施、仪器及用具2.1、设施:2丄1・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及相关设施: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直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2.12其它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细菌培养箱(30〜35©);霉菌培养箱(25-280 ;电炉(或其它适宜的加热装置);恒温水浴;电热干燥箱(250~300匕);电冰箱。

生化试剂储存箱。

2.2仪器及器mi2.2.1.菌落计数器;显微镜(1500X);电子天平或药物天平(感量O.lg); pH系列比色计。

222•玻璃器皿:锥形瓶(250〜300ml,内装玻璃珠若干).研钵(玻璃或陶瓷制,f 10〜12cm)、培养皿(f 9cm).量筒(100ml).试管(18x 180mm)及塞、吸管(lml分度0.01, 10ml分度0.1)、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消毒缸(带盖)。

2.2.3新购的玻璃器皿的清洁:先用流水冲洗,浸泡于1%〜2%盐酸(工业用)液中约2〜6小时,除去游离碱质,再用流水冲洗。

用于化学分析的玻璃仪器,需用重洛酸钾清洁液浸泡数分钟后,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晾干备用。

2.3用过的玻璃器皿:231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器皿:可随时洗涤。

用清水冲洗(或浸泡),除容量仪器外,可用毛刷和肥皂粉,内外刷洗,再用清水涮洗干净,晾干备用。

容量仪器宜用清洁液浸泡或涮洗,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 次。

232己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器皿:需先经过灭菌处理后再按常法洗涤。

试管及培养Ell:先正放或直立于高压蒸汽灭菌器内,经121C灭菌30 分钟。

趁热倾出培养物,再以清水或用毛刷及肥皂粉刷洗,最后以流水涮净。

吸管:全部直立浸没于清洁液的长筒形容器中,筒底应衬有棉或橡皮垫,以防管尖损坏。

24小时后,逐支用流水重复冲洗洁净,晾干后包扎灭菌备用。

载、盖玻片:应分别浸泡于清洁液12〜24小时后,取出用流水冲洗, 再放入3%~5%肥皂水或5%碳酸钠液内煮沸10〜15分钟,待自然冷却后, 再用流水冲洗。

沥干后置95%乙醇中浸泡,晾干备用。

2,3,3玻璃器皿用前应洗涤干净,无残留抗菌物质。

吸管□上端距0.5 cm 处塞入约2cm 的适宜疏松棉花,置吸管桶内或牛皮纸袋中。

锥形瓶、量筒、试管均应加棉塞或硅胶塞,若用振荡器制备混悬液时,尚需用玻璃纸包裹瓶塞(以免振荡时供试液污染瓶塞),再用牛皮纸包扎。

玻璃器皿,均于160*0干热灭菌2小时或高压蒸汽121C灭菌30分钟,烘干备用。

2.4用具2.4.1大、小橡皮乳头(放于干净带盖的容器中,并应定期用70%〜75%乙醇溶液浸泡)O242无菌衣、帽、□罩、手套(洗净后配套,用牛皮纸包严)灭菌,备用。

也可用一次性无菌衣、帽、□罩、手套。

2.4.3接种环(白铉金或镇辂合金,环径4〜5mm、长度6〜10cm)、乙醇灯、乙醇棉球或碘伏棉球、灭菌剪刀或灭菌手术刀和灭菌银子、灭菌称样纸、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白瓷盘、洗手盆、陶瓦盖(12 cm)、实验记录纸等。

3消毒液.稀释剂.试液及培养基3」消毒液、稀释剂及试液。

3.1.1 0.1 %苯扎溟披溶液:供洗手、擦拭操作台面用。

3.1.2 5%石碳酸溶液:配制后装入玻璃消毒缸内,供消毒带菌吸管用,抑或选用其它适宜消毒液。

3.13 75%乙醇溶液:配好后制乙醇棉球,供擦手、擦拭操作工具用。

3.1.4. 0.9%无菌氯化钠溶液:取氯化钠9.0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 121C 灭菌20分钟。

3.1.5.司盘・80、单硬脂酸甘油醍、吐温・80:供非水溶性供试品供试液制备用。

3.16无菌0.1 %氯化三苯四氮0坐溶液(TTC):取氯化三苯四氮呼O.lg,加水使溶解成10 ml。

3.1.7.甲基红指示液:取甲基红O.lg,加入95%乙醇300ml,水适量,使溶解,再加水至500ml o3.1.8. V-P试液:①氢氧化钾试液:取氢氧化钾40.0g,加水使溶解成100ml;②a ■奈酚乙醇试液:取a -奈酚6.0g,加无水乙醇使溶解成100ml o3.19革兰染色液:①沙黄染液:取沙黄0.25g,加95%的乙醇10ml,使完全溶解后,加水至100ml;②结晶紫染液:取结晶紫l.Og,加95%的乙醇20ml,使溶解,加1%的草酸钱溶液80ml,混匀。

静置48小时使用,置密闭棕色瓶中储存;③碘试液:取碘化钾2.0g,加水3〜5ml使溶解,加入碘片l.Og,使全部溶解后,加水稀释至300ml,置密闭棕色瓶中储存。

3.1.10.中性红指示液:取中性红l.Og,研细,加95%乙醇60ml,使溶解, 再加水到100ml o 变色范围pH6.8〜8.0(红〜黄)。

3.1.11.亚甲蓝指示液:取亚甲蓝0.5g,加水使溶解成lOOmlo3.1.12.漠麝香草酚蓝指示液:取漠麝香草酚蓝0.4g,加lmol/L氢氧化钠溶液0.64ml使溶解,再加水至lOOmU变色范围pH6.0〜7.6(黄〜蓝)。

3.1.13.酸性品红指示液:以酸性品红0.5g,加水100ml使溶解,再逐渐加lmol/L氢氧化钠溶液16ml,每加1滴均应将溶液充分摇匀后再加第二滴, 直至溶液呈草黄色;于沸水内保持15分钟,再静置2小时,滤过,即得。

优点:无色,在倒管内早期发酵易观察,不易被还原。

变色范围pH6.0~7.4(红一黄)o3.1.14.曙红钠指示液:取曙红钠2.0g,加水使溶解成lOOmlo3.1.15.靛基质试液:取对二甲氨基苯甲醛l.Og,加入95%乙醇95ml,充分振摇,使完全溶解后,取浓盐酸20ml徐徐滴入,边加边振摇,以免骤热导致溶液色泽变深,置冰箱保存,备用。

3.2培养基321 .培养基的制备及储存3,2丄1溶化:一般应放在玻璃器皿或搪瓷器内。

加入纯化水,隔水加热以促其溶解,加热时应经常搅拌,防止焦结,待其溶解后补足水分。

3.2.1.2在使用干燥培养基时,先将纯化水按定量加入容器中,然后称取一定量培养基干粉放入水中,静置10〜15分钟,搅拌,振荡,或延长时间以促进溶解,一般不要加热,必要时加热,但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不宜过高, 避免某些营养成分被破坏。

3.2.1.3校正酸碱度:培养基必须有适当的pH值。

测定pH值是培养基配制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干燥培养基一般己校正过pH值,用时也必须再验证。

pH值测定时,一般用指示剂滴入培养基中观察其颜色的变化,或用pH计校正,如与所需pH值不符,可用酸或碱液加以校正。

一般用氢氧化钠校正的弱碱性培养基,高压灭菌前培养基的pH值高0.2左右,灭菌后基本合适。

调整pH值后要加热过滤,使培养基澄清。

322培养基的分装:322.1液体、半固体培养基一般在高压灭菌前分装,约装试管容积的1/3, 在灭菌后还要加入成分的液体、半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再分装于灭菌试管或锥形瓶中。

322.2固体培养基一般分装在250 ml、500 ml锥形瓶中,高压灭菌后根据需要分装平皿或试管。

平皿:如倾注平血,应在无菌室中放置3—4小时,如用塑料平ini须在35C培养箱中倒置30一60分钟。

水蒸气会自然蒸发。

斜⑥:制备低层斜廂分装于试管,约占容积的1/5,灭菌后趁热斜放于细玻璃棒和木杆上,使成斜度,分装时注意管□和瓶塞上勿沾有培养基,避免污染。

制备高层斜廂分装于试管,约占试管容积的1/3,灭菌后趁热放置成高层短斜面,待其凝固后应用。

323培养基的灭菌:培养基的灭菌多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各种培养基的灭菌时间和压力,按其成分不同而定。

普通培养基多采用1210、103.42kPa灭菌15分钟,但容器和装量较大时,可延长至20分钟。

高压灭菌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逬行,必须逐渐加热,彻底排除灭菌器内的冷空气,再逐渐升压保持预定的压力和时间,达到全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324培养基的储存:保存培养基的时间需视培养基中水分蒸发的程度及有无污染而定,已制备好培养基要保存于冷暗处或冰箱中,但由于各种培养基的性质不同,不可能固定一个保存期限。

制备好的平板或试管培养基,为防止水分蒸发,应置于塑料袋内,4住保存,㊁延长使用期限。

微量生化反应管熔封于细玻管内, 室温下可保存1年左右。

3.3注意事项:3.3.1采用干燥培养基时,按说明配制,应对灭菌后的培养基pH值进行校验。

若为自配培养基,原料应挑选,琼脂凝固力应测定,以确定配制时琼脂的用量。

试剂规格要求应为化学纯(CP)以上规格,其中不能含有对细菌、霉菌、大肠杆菌生长有害的抑制物。

3.3.2配制的培养基不应该有沉淀,如有沉淀,应于溶化后趁热过滤,并应于2小时内灭菌,避免细菌繁殖。

3.3.3培养基的分装量不得超过容器的2/3,以免灭菌时溢出。

包装时,塞子必须塞紧,以免松动或脱落造成染菌。

334配制培养基的pH值测定时,其波动范围应在规定的pH ±0.2之内, 还需注意高压灭菌后的pH值变化。

3.3.5每批培养基均应有配制记录,包括名称、配制量(各种成分用量)、配制者、校对者、配制日期以及性能和无菌试验。

3.3.6每批培养基在用于样品的分离鉴定之前均应作性能试验,以保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

性能试验须用已知标准菌株进行预试,符合要求方可应用。

3.3.7棉塞以普通棉花制作,棉塞松紧应适宜,过松易污染杂菌,过紧影响透气性;每次用后需高压灭菌并随即烘干,要防尘、防霉;变硬无弹力时需更换。

3.3.8各种试管应先配上合适的棉塞,待高压灭菌后再分装培养基,可防止污染。

339培养基配制时,应先将有沉淀物的原料如蛋白月东、牛肉膏.盐类和琼脂配好,经调节pH值、加热并煮沸溶化后再滤清;滤清时注意趁热过滤,滤除异物、沉淀后,应将蒸发失去的溶液量按原溶液量加纯化水补足。

3.3.10应严格遵守各种培养基规定的灭菌温度和时间,灭菌后培养基不得有混浊现象,每瓶配制并灭菌后的培养基.稀释剂均应在外表清楚标明灭菌日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