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跑酷”词义探析

“跑酷”词义探析

“跑酷”词义探析“跑酷”一词源于法语“Parkour”的音译,又叫“城市疾走”,这一运动诞生于80年代的法国,其中含义就是“超越障碍训练场”的意思。

采用文献分析法,仔细研读了七千多条与“跑酷”有关的新闻报道,对这一词语的词义发展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这个词从最开始进入汉语,本义即Parkour;随着使用的频繁,词语出现引申义、比喻义及泛化义。

标签:跑酷词义近年来,“跑酷”一词频频见诸各媒体。

这个词是法语“Parkour”的音译,又叫“城市疾走”。

Parkour诞生于80年代的法国,“Parkour”一词来自法文的“parcour”,有“超越障碍训练场”的意思。

[1]这种运动是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训练场,没有既定规则,做这项运动的人只是将各种日常设施当作障碍物或辅助,在其间跑跳穿行。

这项街头疾走极限运动非常具有观赏性。

目前有多种中文译法,除“跑酷”外,还有“暴酷”、“城市疾走”、“位移的艺术(l’art du déplacement)”,香港译作“飞跃道”。

我们收集资料,仔细研读了七千多条与“跑酷”有关的新闻报道,对这一词语的词义发展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这个词从最开始进入汉语,本义即Parkour;随着使用的频繁,词语出现引申义、比喻义及泛化义。

一、本义“跑酷”一词由“Parkour”一词音译而来,其本义所指就是跑酷这一运动。

Parkour 运动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训练场,一切围墙、屋顶都成为可以攀爬、穿越的对象,特别是废弃的房屋。

[2]以最快的速度、最简洁的动作、最短的时间从城市的A点穿越这些障碍到达城市的B点。

如:(1)跑酷,是一种比它的名字本身还要酷的街头疾走极限运动,它通常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巨大的训练场,结合攀爬、跳跃、疾跑、翻滚等技巧,利用各种日常生活中的设施作为障碍或辅助,穿越或攀爬围墙、屋顶,特别是废弃的房屋。

(2010年08月03日羊城晚报)(2)跑酷,最为新兴的一项极限运动,2006年才来到中国,2007年9月来到岛城。

(2010年08月09日半岛都市报)二、引申义这个运动的创始者是法国的大卫·贝尔,它是一种在虚拟危险的情况下紧急逃脱的运动训练,能够使掌握运动技巧的人通过自身敏捷的动作来增强身心对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

跑酷让人从训练中用勇气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从恐惧中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激发自己在困难和障碍面前的潜能与动力。

这一运动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其内在的哲学精神使“跑酷”这一词语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并广泛的使用,从而产生了词汇的引申义。

1.引申于形式由于跑酷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在各个障碍物之间攀、爬、跳跃,因此人们常常将现实生活中因各种突发现象而采用的类似于跑酷运动的动作行为也称之为“跑酷”。

如:(3)抗震英雄“跑酷”逃离传销从6楼跳到5楼窗台,再跳到旁边一幢楼的3楼楼顶,得以顺利脱身。

这不是电影里的“跑酷”镜头,而是一名身陷传销者成功逃脱的路径。

(2010年07月10日武汉晨报)这篇文章中的“跑酷”并不是指原本意义上的跑酷运动,而是抗震英雄在逃离传销团伙时的一组动作,在逃命时主人公肯定不是在玩儿一种运动,只是这组动作与当下流行的跑酷运动中穿越障碍物的表现形式有些类似,同时其逃命时激发的一种潜能与跑酷运动所坚持的理念有着极大的联系,所以从“跑酷”运动到逃命“跑酷”是有着意义上的联系的。

同样由跑酷这一运动的表现形式而产生的引申用法还有:(4)C4“跑酷” 诠释法国文化/ 与跑酷团队同台表演的,还有一辆雪铁龙C4轿跑车。

作为中法文化之春系列活动的一部分,现场的跑酷团队与“酷跑”C4的表演融为一体,一同诠释了法国文化的魅力。

(2010年05月19日法制晚报)在《北京跑酷》这本书中并没有出现与跑酷运动有关的意义,这本书只是借用了“跑酷”这个名字。

这是该词的引申义,引申于这一运动的表现形式,即行走奔跑穿梭于城市之中,这只是跑酷运动的其中之一要素,还有主要的穿越障碍义,并没有表现在北京跑酷当中,说明这个词语的使用意义已经泛化。

2.引申于精神跑酷运动折射出现代人崇尚自由与个性、努力拼搏、顽强超越的精神境界。

[3]因此除了炫丽的动作技巧,跑酷运动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玩儿跑酷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一种精神上超越自我的愉悦。

,这种自我超越正是在困难障碍面前克服恐惧,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穿越障碍而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勇士般的精神和无所畏惧的勇气,这也正是跑酷中的哲学与精神。

因此“跑酷”一词具有了哲学和精神方面的引申意义。

如:(5)充满惊险刺激,具备特殊美感,在震撼人心的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生活态度———在挑战中不断超越自我,这就是跑酷。

(2010年08月03日羊城晚报)(6)跑酷的另一个特征是效率,不仅要求急速移动,还要选择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

效率的达成,还需要在任何时候能避免伤害。

所以,跑酷非官方的格言为“存在、持久”。

(2010年08月03日羊城晚报)三、比喻义由上面的引申义又逐渐衍生出该词的比喻用法,用“跑酷”做比喻主要词义是比喻形式和精神类似于跑酷的动作行为。

如:(7)今天的走势深得甄子丹般的真传,早盘一个响当当的低开,把指数砸下了2500,再一个鹞子翻身,就带着众个股踏上了强劲的反弹之路,下午的竞技同样不平凡,但那些踩着射出的箭矢攀爬城墙、在木桩上的闪转腾挪,以及在城堡街市上的跑酷,都是能够唤起A股投资者游戏快感的视觉体验,恍惚间仿佛真的在人物身上安了一组方向键一样。

(2010年06月07日华讯财经)这篇文章中“跑酷”一词的用法是词义本身的比喻用法,将“跑酷”用于股市中,是用“跑酷”这一运动的外在表现来比喻股市中的跌宕起伏,已经不是简单的指“跑酷”运动。

再如:(8)作为一种街头文化产物,跑酷崇尚的是“自由独立”,不在于超越别人,尽自己所能,用自己的方式克服障碍。

“做不能做的,想不敢想的”。

仔细想来,生活也是一次跑酷的过程。

(2010年08月03日羊城晚报)这里所使用的“跑酷”指的就是跑酷中所蕴含的哲学与精神,将生活比喻成跑酷,因为其中必然的联系就是二者都得尽可能的实现自我超越,用自己的方式克服困难。

四、词汇语素义如果从词语的语素结合这一角度来分析这一词语的意义,那么“跑酷”有“跑”义,也有“酷”义。

1.词义重在“跑”(9)首届中南海跑酷拉力赛是“2010中南海一份爱心传递行动——蓝色风尚为爱起跑”的主体活动(2010年08月04日数字报刊)(10)跑酷跑到长城上去,算是酷到巅峰了。

北京西北郊的居庸关长城,号称天下第一雄关,那些蜿蜒于山野间的烽火之路,在今天这个时代看来,除了原有的历史沧桑感,更因为众多长跑选手的造访、尤其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时尚潮人组团奔来,而平添了许多新鲜趣味。

(2010年06月07日上海壹周)上面这两个例句中,都是以“跑”的意义来与“跑酷”相提并论,第一句将“跑酷”定位于”起跑”,第二句中“跑到长城”也并非是跑酷到长城,第三句卡丁车的“跑酷”想必也只能表现为“跑”了,所以在这三个句子中“跑酷”的词义重在“跑”,可直接理解为其引申用法“迅速前进”。

2.词义重在“酷”(11)翻墙越壁是跑酷者的必杀技,看起来真的很酷。

(2010年08月03日新京报)(12)“酷”——你见过音乐跑酷吗?酷车改装?车顶乐队?甲壳虫彩绘?而这些都会在这次时尚农庄一一为你展现。

(2010年05月31日新华网)这两个例句中的重点都在“酷”上,“酷”这个词本来就是英语“cool”的音译,其意义是凉爽的,译为汉语“酷”时又多用来形容人的外表英俊,表情冷酷,有个性,但我们日常生活中,这个词的使用不仅仅限于对人的形容,常常涉及到夸张另类或个性的事物、动作、行为等时我们也常说“好酷!”因此像翻墙越壁或极其好听的音乐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人们心目中首先要惊叹的就是一个“酷”字。

3.词义包含“跑”+“酷”(13)跑酷———边跑边酷(2010年08月03日羊城晚报)在这个句子中就是将“跑酷”分为“跑”和“酷”理解的,“跑”是迅速移动,“酷”是另类个性,这二者都存在于“跑酷”运动中,因此分开理解也无妨。

(14)到现在你还问什么叫“跑酷”?顾名思义,那就是很酷、特有范儿的跑步,它要求着最快的速度,跨越一切障碍的勇气,当你在城市钢筋水泥中自由穿梭,感觉到城市之主的快感,恭喜你,你完全理解了“跑酷”。

(2010年07月08日南方都市报)“很酷,特有范儿的跑步”这是这篇文章对“跑酷”一词的解释,他也是将“跑酷”一词分开理解,即运动是“跑”,效果是“酷”,词条本身是音译词,但从此项运动的实际表现来看,从意译的角度来理解词汇也未尝不可,这个运动确实与“跑”有关,又确实很“酷”。

4.词义重在“走”也许是“跑”的词义本身就包含有“走”这一含义,而又有一部分人认为“跑酷”就是“跑”,那么顺着引申下来,“跑酷”在有些地方的使用中就具有了“走路”的意义。

如:(15)为磨练意志,提高自理能力,濮阳市8名中学生历时30天,徒步行走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5省,行程2000余公里,于8月2日顺利返回濮阳。

“此次‘跑酷’征程中,每个人的意志和生存都得到了极限挑战,极大地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2010年08月03日大河报)这篇文章所使用的跑酷不是跑酷运动的本义,从文章的分析来看,此次“跑酷”征程中并没有展现“跑酷”运动,而是8名中学生历时30天的徒步行走,这8名中学生都喜欢跑酷运动,这篇文章用“跑酷”来形容他们的徒步行走过程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在行走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极限挑战与他们所喜爱的“跑酷”运动有着极大的联系,因此在这里“跑酷”主要表现为“走”,所形容的只是一种克服各种挑战的精神。

总的来说,“跑酷”一词进入中国的时间还很短,但其发展的却很快,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这个词的本义不仅已经被广大民众所认识并接受,而且还逐渐在汉语中稳定并产生了引申、比喻等用法,并且该词的词义还在逐渐的泛化。

本文只是将该词的词义作一个简单的梳理,至于以后这个词语在汉语中会怎样发展,汉语词典是否考虑给该词一个位置,那将是以后的事。

参考文献[1]张斌.都市极限无规则运动“跑酷”初探[J]内江科技.2009(6):123.[2]刘刚.浅析跑酷运动的哲学内涵[J]搏击·体育论坛.2010(10):15.[3]杜治华,廖廷彬.跑酷运动探析.四川体育科学[J]2011.9(3):123.牛亚丽(1985-),女,河南鹤壁人,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字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