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教学要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计算机教学要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计算机教学要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发表时间:2012-01-16T11:47:18.03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9月下期供稿作者:段海芸
[导读] 希望学生能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是《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要求。

段海芸
(宁夏盐池县第五小学,宁夏盐池 751500)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1)09-0029-01
内容摘要: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在幽默轻松的学习气氛中,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三、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四、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五、设计游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进入科技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掌握应用计算机已经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且已成为当今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小学生计算机课的基本任务是学会使用计算机,会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学会对知识、信息进行检索,并有意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学科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达到自主学习。

作为一名小学计算机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生都对画画很感兴趣,不管是在家里、幼儿园还是在小学,一有空孩子们就喜欢拿出画笔,在纸上画下美丽的图案以及他们美好的愿望。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力量的源泉,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则成为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教学生使用绘图工具软件之前,我首先出示一些美丽的画面让学生欣赏,学生受到吸引,啧啧称赞。

此时引导学生学习使用金山画王笔的操作方法,让学生体验不用纸笔也能画出美丽奇妙而有趣的图案的快乐。

兴趣诱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不但画出了电脑、房子、汽车等图案,还画出了一些超出了人们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在幽默轻松的学习气氛中,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

在计算机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

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在讲解文件记录的删除时,有三个命令:逻辑删除,物理删除,恢复删除。

可巧当时正是夏天,天气很热,又是下午课加上微机室郁闷,有个别同学扒在桌子上昏昏欲睡。

我说,被逻辑删除的记录并没有从数据库中消失,仍然占有物理位置,只是不能参加集体活动了,就像现在我们全班同学大多数都在听老师讲课,而个别学生在睡觉,老师讲的课不能听了,同学们回答的问题也听不到了,他自己已经把自己DELETE了,我们是将他PACK呢还是RECALL呢?此时同学们都笑了,与睡觉相邻的同学已经把他悄悄的推醒了,醒来的同学不好意思的笑了。

三、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信息课进入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同学们问这个叫哪个,似乎都到了不得了的地步,而老师根本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得到辅导的同学的积极性。

实际上他们的问题只需鼠标轻轻一点或有人稍加指导就能解决。

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掘人才,发现有比较突出的同学马上表扬,给予肯定,并让他们当小老师下位去辅导别的同学。

这样老师可以抽出时间有重点的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同学,减轻了老师的压力。

同时使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解决了辅导不过来的问题。

特别是胆小的同学由学生辅导交流起来更容易,比起老师的指导可能效果更好。

在无形之中同学们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感情。

另外,计算机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动的表象,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这些表象外化,为学生提取、加工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教学生用画笔工具绘制几何图形和线条,并让学生练习这些基本图形和线条的各种变化画法。

学生通过利用软件中的矩形、圆形、多边形等工具亲自动手操作,画出了形态各异基本图形的变形,在脑子里逐渐形成这种图形的表象,从而积累了创作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四、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示范讲解时,让好动的孩子们干巴巴地坐着听,相信他们会厌烦,会对信息课失去兴趣。

于是我在讲解时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让他们说一说老师的鼠标点在哪里,猜一猜下一步会干什么?紧接着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动手,互相提醒,完成操作。

最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摸索,看谁能发现新的方法和效果,向老师和同学们汇报。

如给Powerpoint换背景颜色时,教给同学们换单色的方法后,我让同学们自由练习,任意点击背景中的各项命令,看有什么新的发现?许多同学经过实践,发现了还有多种填充效果:过渡、纹理、图案、图片。

同学们欣喜地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发现,享受了自我学习、获取的快乐,为今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打下了基础。

五、设计游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抓住特点,用玩游戏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记忆,往往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如教学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时,我首先设计一个游戏情节。

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开一个动物联欢会,要邀请很多小动物来参加,请同学们当邮递员,看谁请的客人多。

同学们听了热情高涨,跃跃欲试。

此时老师问学生,邀请函要送到动物手中该怎样做?从而引出“路径”的概念。

使同学们明白,每个文件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等着同学们去寻找。

大家只要知道它们的“地址”就能很快找到。

然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些路径让学生去寻找小动物的图片,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按照老师所指的路径去寻找。

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插入了许多小动物的图片,熟悉了不同的路径。

最后通过评比,评出最佳邮递员。

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只有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实际任务让学生动手去实践,他们才有机会去发挥创造,才能通过独立思考,才会有多创新。

在多年的教学活动
中,注意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逐渐进入主题角色,能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成为知识的建构者。

为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意思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七、注意与其他课程进行整合,促使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是《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要求。

那么,我们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金山画王笔》画画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所画的图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汉字输入及排版时”,让他们写自我介绍、写文章等,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学“在电脑上听音乐、看电影”时,结合社会、自然等各个学科,让他们观看一些有关电影、光碟,丰富他们的知识,增长了知识面这样,使学生在不增加负担的情况下,既学习了计算机知识,又获得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培养。

总之,计算机教学从内容到方法,都不能完全按照常规教学的模式。

教学内容要尽可能跟上计算机软、硬件形势的发展;教学方法上要多让学生自己动手,以是否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为准;教学形势要多样化,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为目的。

小学计算机知识虽然不难,但要教好这一门课却不容易。

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才能胜任这门新型的学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