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 17《壶口瀑布》同步练1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7《壶口瀑布》同步练1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A.推搡.(sǎnɡ) 雾霭.(ǎi) 出轧.(yà)B.刹.那(shà) 迂.回(yū) 打旋.(xuán)C.汩.汩(mì) 驰骋.(chěnɡ) 怒不可遏.(è)D.寒噤.(jìn) 潺.潺(chán) 霎.时(shà)2.(2018遵义改编)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假疫苗事件让每个人都怒不可遏....。

B.这里风景宜人,河流清澈见底,山峰奇形怪状,真是别具匠心....啊!C.她随手把一颗石子扔进湖里,一圈圈涟漪在平静的湖面荡漾开去....。

D.西方文化有西方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有中国的特定思维,两者不能相提并论....,应相互包容和尊重。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A.所有学校都要关爱留守儿童,得用一切契机激励他们,锻炼他们,培养他们自强自立。

B.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地读者纷纷来到图书馆、书店等地,阅读图书,品味书香。

C.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D.嘉陵第一小学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师生不患春季流感,确保全校师生健康安全。

4.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

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

A.由于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他们才会做出成就B.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C.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方为求知者应有的品质D.“苦”和“乐”相生相成,只有努力求知的人,才会以苦为乐5.根据语境,接写一句话,与前两句构成排比句。

选择善良是一块路标,在你迷失方向之时,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选择善良是一口清泉,在你干渴之时,给你生命的滋润;选择善良是一双大手,在你无助之时,给你巨大的帮助。

阅读选文,完成6~9题。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6.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相比,不同之处在哪里?答案: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7.选文突出了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答案:突出了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

8.“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句中加点字富有表现力,试作简要回答。

答案:一个“吸”字,生动传神地将壶口之水的气势、能量尽显无遗,表达出人们对此景象的震撼。

9.“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黄河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凶猛景象。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0~13题。

宁静(美)西格德·F.奥尔森①时值拂晓之前,那是众鸟还没有开始啼鸣的一段沉静。

湖泊轻轻地喘息着,像是还在睡梦之中,一起一落;依我看,它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将大地上所有的声音都吸了进去。

那是宁静的时光——没有吹动树叶的风,没有泛起波浪的水,没有兽叫和鸟鸣。

然而,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倾听,绷紧了所有的神经去听——我也不知道听什么——只是试图捕捉到当黑暗离去时那一瞬间的意义。

②孤身站在那里,我感到充满活力,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机警敏悟。

一声喊叫或一个举动都会打破这短暂的静谧。

这是一段宁静的时光,是与古老的节奏和时光的永恒、与湖泊的呼吸、与万物缓慢的生长保持同步的时刻。

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宇宙,领悟到人与自然一体的真实含义。

③我曾经攀登过鲁滨逊山的一座高峰,在那里观看日落,俯瞰山下奎蒂科-苏必利尔荒原的湖泊河流、起伏的山丘和溪谷。

当我到达光秃的山顶时,太阳正悬在地平线上,像一个燃烧的火球,准备落入山下的黄昏。

山下更遥远的地方,在伸向湖面的一片松林里,是我那个倒写的V字形白帐篷。

当夜色来临之际,它显得十分渺小。

④当我观望和倾听时,渐渐地意识到昆虫缓慢沉稳的低鸣,透过虫鸣可以听到白喉带鹀(wú)的啼叫和隐身鸫(dōng)悦耳的歌声。

但是站在高山之巅,这一切都显得遥远而模糊,渐渐地它们相互交汇,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温柔的声音环绕于四周,那声音是如此轻柔,仿佛还不及我的呼吸声。

⑤眼下,太阳在山脊边颤动。

它充满了活力,几近流动,当我望着它落下时,我想我能感到地球在转离它,我真切地感到了地球的旋转。

总而言之,那是一种荒野的宁静,是一种人与自然一体的感觉,只有当没有任何视觉和声音的干扰时,只有当我们用内心之耳去听、用内心之眼去看时,当我们用全身心而不仅仅是用感官去感受和领悟时,才能够有这种感觉。

我认识到,没有宁静,就不可能领悟;不从外界影响中解脱出来,人就不可能理解精神的意义。

⑥一个寒冬的夜晚,我站在星空下倾听。

天气很冷,大约零下二十摄氏度,而我是在荒野中的一个湖泊的岸边。

那天夜里,繁星低垂,明亮得像是要燃烧起来似的。

银河耀眼夺目,飞溅..于苍穹之上。

湖畔幽暗的林中传来一只猫头鹰阴森忧郁的叫声,那叫声突显出湖面的幽静。

宁静再度降临于此地,令我想到体验宁静的机遇是多么少见,要想达到真正的宁静和随之而来的内心平和又是多么难得,“宁静无价”的说法是多么真实贴切。

⑦我们日益意识到宁静之于我们的欢乐有多么重要。

在我们的城市里,不停地萦绕于我们原始感官的那些奇异的声浪将我们驱向精神崩溃的边缘,将我们从曾经体验过宁静的人变成了焦虑不安、喜怒无常的人,陷于摧毁了健全心智和心理平衡的刺耳杂音之中。

⑧宁静属于原始的景物。

没有它,不变的风景无非是一些岩石、树木和山脉。

但有了它,风景便充满含义,意味深长。

试想,当一架轰鸣的直升飞机在大峡谷上空盘旋时,它的那片蓝天,它的幽深和永恒的感觉会是什么样子?⑨约翰·缪尔曾说:“红杉属于千年的沉静。

”那些古老的树,其中有些早在公元前就存在,在新大陆被发现很久以前就已经成熟,具有历经沧海的宁静。

从这层含义上而言,它们不仅仅是树:它们的存在使得作为世间匆匆过客的人类清醒镇静。

⑩当奎蒂科-苏必利尔湖区的荒原被飞机的轰鸣声和大功率运输工具的声浪所淹没时会是什么情景?划独木舟旅行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那份宁静,当你沿着湖畔漂荡时,便与岩石、树木和所有生物融为一体。

倘若所有自然之声被发动机和变速器激烈狂暴的喧闹声所取代,情况将会发生怎样急速的变化?在平静的水域中,人们通常都不会高声说话,而是低声细语,因为那时任何噪声都是一种亵渎。

当一个人徒步走过一片原野时,他心中是多么惬意!然而,为了享受宁静,一个人其实也不必独处。

人们常说,能与他人分享宁静是相互理解、亲善友爱的标志。

只有当陌生人聚在一起时,人们才感到必须去寻欢作乐。

只要兴趣相投,品味一致,就没有障碍去阻止人们共享宁静。

当我孤身一人在宁静的地方时,常常希望有人与我共享那份宁静,从而使这种经历更为丰富完美。

我们是多么频繁地谈起荒野广漠的宁静,保持荒野宁静的重要性及在宁静中所能找到的奇妙与安宁。

当我想到宁静时,我便看到了北方的河流湖泊、泥炭沼泽地和延伸的冻原以及无路的荒凉之地。

我看到了西部的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那高耸起伏的山岭。

我想象着西南部的沙漠及其色彩斑斓的全景,还有南部难以穿过的沼泽地。

它们总是在那里,它们的美丽不会改变。

然而,一旦它们的宁静被打破,就再也不会恢复。

10.结合文章,谈谈你对⑨段画线句“红杉属于千年的沉静”的理解。

答案:红杉是一种很古老的树,在地球上存在了很多年,具有历经沧海的宁静。

它们的存在使得作为世间匆匆过客的人类清醒镇静。

11.请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和第⑥段中加点的词“飞溅”。

(1)湖泊轻轻地喘息着,像是还在睡梦之中,一起一落;依我看,它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将大地上所有的声音都吸了进去。

答案:①运用拟人手法,“轻轻地喘息着”把湖泊拟人化,写出了声音的轻微。

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湖泊比作“一块巨大的海绵”,吸进了大地上所有的声音,写出了环境的宁静。

③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写湖泊的有如轻轻喘息的微弱声音,反衬出环境非常宁静。

(2)银河耀眼夺目,飞溅..于苍穹之上。

答案:“飞溅”一词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银河耀眼夺目、闪烁生辉的美感。

12.仔细阅读第段,找出本段最主要的一个关键词,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答案:分享(共享) 心灵互相阻隔的人在一起,无法分享宁静。

13.请概括回答:文章描写了哪两类声音?作者写这两类声音的意图是什么?答案:作者描写了两种不同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和工业文明的喧闹。

自然界的声音增加了宁静感,也是宁静的一部分,作者写这类声音是为了表现宁静之美;工业文明的喧闹破坏了宁静,作者描写这类声音来表达批评和担忧。

作者通过描写这两类声音,表达了宁静无价的主旨和作者对宁静的赞美和向往。

14.“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知书达礼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之一。

学校在打造“礼仪校园”的过程中,准备开展以“学礼·明礼·守礼”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你所在班级的研究选题是“学生校园礼仪规范”,请你分条列举“学生校园礼仪规范”应该包含的具体内容,写出三条即可。

答案: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课间,遵守校规,适量活动;课外,积极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强身健体。

(2)在以“做知书达礼的中学生”为主题的班会上,同学们正在热烈讨论遵守《学生校园礼仪规范》的意义。

现在该你发言了,你将说点什么呢?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

(100~120字)答案: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单位或组织,都有自己的制度、规章,无限度的自由是没有的,学校也是这样。

作为学生,只有人人自觉遵守《规范》,才能为他人营造舒适、良好的学习环境,才会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自己也会从中受益,反之,则人人受害。

15.你也一定到好多地方游玩过,不管远还是近,有许多美景可以欣赏,选择给你留下印象较深的一处,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