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优惠政策
摘要:能源是人类社会消除贫困、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不可再生资源的储量已越来越少。
税收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调控工具,在促进节能减排方面具有重要的调节和激励作用。
本文根据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税收政策在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不足,提出了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税制设计建议。
关键词:节能减排;税收优惠
中图分类号:f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06-0137-01
广义节能减排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狭义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①本文指狭义的。
自2006年至2011年,我国的gdp增速一直保持在9%以上。
但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下,经济发展付出了巨大的资源与环境代价。
我国目前节能减排的现状表现出:能源使用效率低,环境污染状况严重,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等特点。
一、我国现行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环境压力逐渐加大,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也越来越急切,尽管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税收政策,但是这些政策主要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不够成熟,不够系统,存在缺陷。
(一)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覆盖面窄。
增值税优惠政策范
围较窄。
根据财税(2011)15号文件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对销售自产的以建筑废物、煤矸石为原料生产的建筑砂石骨料,对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处置劳务免征增值税;对销售某些自产货物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
”但是这只涉及电力,农业废料等少数产品。
此外,税法规定了一定的比例,这对于不满足列举条件但是对于节能减排具有贡献的企业,是不公平的,同时也不利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与再利用产业的发展。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对采用节能减排高新技术的企业实施鼓励,对其实施税收的减免措施,但是对于传统企业、技术落后的企业缺少税收的抑制措施。
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和其他税收政策对节能减排提出了很多优惠措施。
但是这种采取正列举方法的规定大部分都是针对于某一个企业或某一类产业,不具有普遍性。
(二)节能减排涉及的税收优惠方式单一,优惠力度不足
我国现行税制中已经包含一些促进节能减排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措施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限于减税、免税和即征即退,关于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面的税收优惠规定较少。
虽然直接优惠方式简单明了,但与纳税人经营活动关联度小,容易使纳税人借虚假名义骗取税收优惠,引导企业节能减排的效果有限。
另外,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主要采取激励方式是对采用先进技术、符合投资导向的企业予以税收支持,但对技术水平低、污染量
大的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约束。
同时,优惠税种和项目偏少,主要体现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一些小税种上,可以适当扩大相关税种和税收项目的规定。
另外,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的优惠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制约了我国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推广,不利于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实施效果。
(三)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优惠政策过于零散,缺乏系统化。
虽然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不断在进行,但是目前仍没有设立以环境保护为课税目的的独立税种,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支持的重点主要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能源节约、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税种零散的分布于增值税、资源税、所得税、消费税等几个税种。
二、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建议
(一)调整税收优惠范围,加大优惠力度。
扩大有关节能减排项目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优惠范围,在可再生能源中加入太阳能、潮汐能等。
降低利用新型能源的增值税税率,比如目前风电企业8.5%,水电为6%,而太阳能为17%,建议对太阳能光热设备生产企业实行较低的的优惠税率,并与其他可再生能源企业、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同的税收优惠政策。
对于资源综合利用的增值税优惠范围应当扩大至对于循环利用的非主要原
材料,考虑加计扣除进项税额,而非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标准。
将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从外部无偿取得的废弃物等,以企业自行开具
废旧物资收购发票作为抵扣凭证,抵扣增值税税额,降低企业税负,鼓励企业资源循环利用的积极性。
(二)丰富税收优惠手段,制定多种税收优惠政策。
除了采取减税、免税和即征即退的优惠方式外,应相应增加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面的税收优惠规定。
在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和个体经营者采用先进环保技术改进环保设备、改革工艺、调整产品结构所发生的投资给予税收抵免的规定。
在适当时机,尽可能取消或调整不利于环保的优惠政策。
如取消对能源的不合理补贴,时机成熟时取消对农膜、农药特别是剧毒农药的优惠待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贸易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此可以在关税方面给予节能减排方面的优惠,将有益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促进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
(三)优化整合税收优惠政策,促使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系统化。
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可考虑将分散于各个相关部门的涉及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统一由税务部门发布,并使之成为对所有行业(企业)都适用的公共政策。
实现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统一管理和发布。
此外,在实践过程中,税务机关应当利用其自由裁量权,对于涉及节能减排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做到各个税种之间的相互协调。
我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对重点扶持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节能减排高科技产品研发、使用等,对高能耗、高污染的重点行业,如钢铁、电力、造纸、化工、煤炭等,考虑分行业在流转税、企业所得税上制定节能减排的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从事节能减排技术开
发、技术转让、节能降耗技术示范项目的推广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应予以免征流转税和所得税。
参考文献:
[1]贾康.“十二五”税收改革展望[j].涉外税务,2011,6.
[2]周清.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制度安排[j].税务研究,2011,5,
[3]高世星,张明娥.英国环境税收的经验与借鉴[j].涉外税务,2011,1.
[4]张捷.对我国煤炭业开征环境保护税的探讨[j].税务研究,2010,1.
注:
①陈莉.论我国节能减排税制的完善[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