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未成年人保护法题库

未成年人保护法题库

未成年人保护法题库
1.我国第一部宪法是何时通过的?(1954年9月)
2.询问不满十六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应当通知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到场。

3.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不得(责令退学)。

4.未成年人是否可以单独接受他人的馈赠的礼物?(可以)5.交通信号灯中的黄灯表示(警示通行)。

6.在校学生违反治安管理造成的损失或者伤害,本人无力赔偿或者无力负担医疗费用的,应由谁负责?(学生的监护人)
7.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人是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8.对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9.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单一制)。

10.学校在录取学生时,除特殊专业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取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取标准。

11.政府、社会、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就学存在的实际困难,并创造条件,保证(农村、贫困和流动人口)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

12.儿童的权利是指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应享有的与成年人(平等的),具有相同的价值,由法律认可并保障的基本权利儿童权利。

13.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4条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4.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及其监护人或者其他组织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投诉。

15.《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16.《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

17.《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

18.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的行为)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19.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20.现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是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

21.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22.保护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是全社会各部门的(共同责任)。

23.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生的受教育权权利应当受到学校尊重,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24.《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

25.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有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

26.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27.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提倡“五爱”公德,“五爱”的具体内容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28.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29.(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30.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

31.未成年子女本人、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及其他对未成年子女负担抚养、教育义务的法定监护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权的请求。

3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答:应当遵循:(1)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2)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3)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33.《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
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