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PPT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PPT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
汇报人:某某某
主要内容
目录
1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2 传染病应急处置概述 3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4 预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 的有传染病性的疾病。 法定传染病 39种
• 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 •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
传染病疫情报告
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与控制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为依据。 • 1989年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修订,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履行传染病报告职责的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主要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主要是执行职务 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等。 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谁接诊、谁报告,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传染病报告时限及方式
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小时内 乙、丙类和其他传染病:24小时内 传染病报告实行网络直报。 未开通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如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等发现传染病病人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由 当地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辖区疾控机构核实后,按规定时限进行网络代报。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要 求
传染病应急处置
释义:传染病流行病学在现场中的实际应用,传染病现场流 行病学,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 流行病学 传染病流行病学
• 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其分布,并研究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策略和措施,最终达到消灭传 染病的目的。传染病流行病学是现代流行病学发展的源头。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 有病原体 • 有传染性 • 有流行病学特征 质 、量、时间、三间分布 • 有感染后免疫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 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 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 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
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 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 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 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 腹泻病、手足口病。 •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 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 传播途径 • 空气、飞沫、尘埃 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 • 水、食物、苍蝇 以消化道为进入门户 • 手、用具、玩具 日常接触传播 • 吸血截止动物传播 虫媒传播 • 血液、体液、血制品 • 土壤 • 人群易感性 易感者 比例 流行周期
传染病概述
非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病种: • 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新疆出血热、森林脑炎、猴痘、诺如病毒腹泻、轮 状病毒腹泻、基孔肯雅病、Handra病毒病、Niphel病毒病、西尼罗热、人疱疹病毒-6、埃博拉出 血热、嗜人T细胞白血病I型病毒、黄热病等。 • 细菌性传染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莱姆病、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肺炎球菌肺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等。
现场流行病学 • 主要针对疾病流行、暴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展开的调查(调查、预测与调查控制),以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应急为主要目的,采用现代流行病学和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及时作出科学的调查结论,并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响应原则
几个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其报告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 判定标准。
• 传染病类 • 食物中毒 • 职业中毒 • 其它中毒 • 环境因素事件 •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依据: • 《传染病防治法》 •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职责》
内容: • 各类传染病聚集病例、暴发疫情
指标: • 各类传染病聚集病例、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率要达到100%,规范处理率要达到85%以上。 • 每次处理工作要及时撰写现场调查报告,要做到格式规范、内容详实、数据准确、控制措施合 理。 • 调查报告要及时进行上报和存档。
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新发传染病 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核事故和放射事故 生物、化学和核辐射恐怖事件 自然灾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特别重大(Ⅰ级、红) 重大(Ⅱ级、橙) 较大(Ⅲ级、黄) 一般(Ⅳ级、蓝) 报告主体: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时限:2小时 形式:网络直报 电话 传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组织体系
应急指挥系统----保证行政组织、社会动员、指挥协调; 医疗救治体系----保证病人救治、控制、监测前哨;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通过技术手段保证预防控制措施到位; 卫生执法监督体系----通过法律手段保证预防控制措施到位 其他----公安、交通、农牧等
特别重大(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国务院决定启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重大(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省政府决定启动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较大(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市政府决定启动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般(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县政府决定启动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