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概论

金融学概论

北京城市学院经济管理学部课程考核评分表2017-2018学年秋季学期课程名称:金融学概论考核环节①:期末考核班级:16会计(财务管理)本2 姓名:吕清越学号:16110161216题目:1.梳理本门课程的知识点2.物流金融市场的国内外现状比较研究注①:请选择填写:期末考核、阶段考核。

教师签字:年月日物流金融市场的国内外现状比较研究学生姓名:吕清越学号:16110161216班级:16会计(财务管理)本2学部:经济管理学部学年学期:2017-2018秋季学期课程名称:金融学概论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交通运输事业的进步,物流金融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迅速崛起。

前瞻网对我国物流金融进行分析表明,尽管物流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暂,但业务的吸引力已经显现出来了。

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要想物流金融在我国长足发展,就必须优化物流金融模式,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

关键词:国内外;物流金融;研究现状;问题及建议物流金融的发展,为金融机构和供应链企业及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商业合作平台。

但由于物流金融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模式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缺陷,一定程度上需要对此研究,在吸取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其运作模式进行优化。

以期在物流金融的开展下,物流机构,客户和金融机构都得到迅速发展。

一、我国物流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物流金融在我国发展主要依赖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是物资银行,融通仓等方面的探究。

当第三方物流兴起后,因为许多企业的资金短缺,这就产生了向银行借贷的融资渠道。

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的特色:因物流金融在我国起步较晚,使得物流金融模式在我国呈现不均衡的发展态势,沿海城市的发展模式明显优于内地;由于律法的限制,混业经营不允许在国内存在,这就使得三方合作(大型物流仓储企业、银行和贷款企业)的物流金融模式适合我国的发展;物流金融业务依托现货交易市场开展。

物流金融在我国最早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初期主要是为跨国公司以及部分中资企业提供货币融资服务;到1999年才从单一仓储融资发展成为了商业贸易融资,但这一时期的发展尚且处于不成熟阶段;直到2005年才得到迅速发展。

早期对国内对物流金融的研究,还单纯集中在对业务模式的阐述上,仅关注基本面信息。

直到最近五年来,国内物流金融才得以在中国迅速发展。

据报道,供应链金融首次实现金融物流实时数据交互。

深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与中铁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正式直连对接。

标志着国内首家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系统与物流监管系统进入实时数据交互时代,首批78家企业办理了融资业务,享受了物流金融带来的便利。

二、我国物流金融市场的国际比较西方物流金融早在19世纪中叶已初具发展规模,20世纪初就已经在业界形成了行业规范,到如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其中以美国的物流金融最为突出,它建立了社会化的舱单系统,将物流金融的业务进一步拓展。

美国银行业比中国拥有着更加完善的金融体系以及更专业的人士,在物流金融方面,美国物流业的发展也比中国规模大,且多现代化设施及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将创新模式应用到教育制度之中。

美国国家政府机构对物流业的大力扶持。

几年来,美国的银行业与物流仓储企业合作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甚至一些金融机构成立了专门的质押银行。

美国物流金融业的研究也趋于成熟,在其发展中,发展氛围业务模式仓储方式、监控方式和流程都在为融资渠道的风险上提供了重要指标。

在美国物流金融的发展中有明确的法律和完善的制度,为物流金融中涉及的担保物权归属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特别是商法典,明确了金融体系中的责权关系,抑制了不良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同时为发生纠纷时明确的论断提供了我可供解决的有效依据。

中国物流金融企业的发展,无可避免的要借鉴西方发展的经验。

由于国家制度与行业环境的不同,业务标准、风险控制水平等等同西方国家的不同。

这就要求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物流金融时,必须对我国的物流金融模式进行创新。

三、我国物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国际物流业比较,我国物流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慢,存在接受新概念的认识不统一,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物流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物流管理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一直阻碍中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腾飞。

国内物流业的不足与缺陷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3.1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3.2国内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供应链一体化过程中由物品的供方、需方以外的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

物流业发展经历过企业内部分散化物流、企业内部专业化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三个阶段。

西方国家物流业的发展表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需占社会的50%,物流产业才能形成。

所以第三方物流发展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目前,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市场的比重,日本为80%,美国为57%,我国仅为18%。

我国不仅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而且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也较小。

据调查,2001年中国物流企业平均员工为259人。

从事公路运输物流企业平均营运车辆为1.43辆,超过百辆的只有极少数。

这方面与国外物流企业差距巨大。

2001年全球500强中,物流企业有58家,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连锁公司以2198.12亿美元营业额坐上500强的龙头宝座。

我国已经加人WTO,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等全球500强中的大型物流企业,都已进入我国市场。

如果我国的物流企业不能更新理念、集成资源,迅速做大做强,市场竞争前景确实令人担忧。

3.3物流管理体制,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物流业的管理基本上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物流业的管理权限分割为铁路、交通、民航、海关、商贸等部门。

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管部门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物流中横向联系被纵向的管理体制隔断。

在这种体制下,若一个企业的物品想实现多式联运(一次委托,由两家以上运输企业或用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将某一物品运送到目的地的运输方式)就相当困难。

3.4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较低运用信息技术是发展物流业的关键。

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和许多货主建立合作关系,要处理来自多个企业的不同种类的数量商品的传递,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利用互联网来汇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加工、配送等众多合作伙伴的信息,根据企业的需要选择每一个环节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并能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就要求物流企业要有很强的信息收集、储存和处理的能力:由于我国物流企业从总体来说信息化起步较晚,信息化程度较低,对企业信息化存在许多分歧,不少物流企业还处在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的低级阶段。

而国际上通用的先进技术,如条码技术、射频技术、EDI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等,我国都处于学习和起步阶段。

3.5物流管理人才缺乏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很快,有数据显示,未来5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超过25%。

目前深圳市就有1500多家物流企业,其中资产过亿元的就有32家。

但懂得物流管理的人才匮乏。

据统计,全国获得“物流师”资格的不过数百人。

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调查显示,三地物流人才缺口总数达80万人。

造成物流人才匮乏的原因是物流教育落后,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的只有9所,物流职业教育基本上是空白。

四、发展我国物流金融市场的建议4.1加强国内物流企业间的协同竞争物流行业流动性大,关联性强,针对中国物流企业数目众多、规模小、各自相互封闭、独立而不成体系的状况,要加强资源整合和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增加资源或者通道的利用率。

这点在供应链方面尤为明显。

在供应链协同竞争阶段,强调的是供应链整体实力的抗衡,而非单个企业间的较量。

因此,供应链成员之间既要合作又要博弈,合作是为了发挥整体优势,使整体的利益扩张最大化;博弈则是为了提高个体的竞争能力,从而促进供应链合作水平的螺旋上升。

4.2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由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

我国加入WTO以后,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这是生产企业的挑战,却是物流企业的机遇。

生产企业可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而将运输、仓储等相关物流业务交由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

物流企业则可一方面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提供配套服务,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成为合格的第三方。

当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和完善,企业中物流将会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

4.3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建立和完善物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

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来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和整顿无序竞争,使我国物流业形成统一的物流联盟,来抵御国外物流联盟的挑战,从而共同发展。

4.4加大物流园区和物流工程的建设国内已颁布了相应的九大发展工程:多式联运与转运设施工程;物流园区工程;城市配送工程;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工程;制造业与物流联动发展工程;物流标准与技术推广工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物流科技攻关工程和应急物流工程。

同时,国家也颁布了国内七大物流区来发展物流业,其中有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华北物流区;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东北物流区;以青岛为中心的山东半岛物流区;长江三角洲物流区;珠江三角洲物流区;以厦门为中心的东南沿海物流区;以武汉、郑州为中心的中部物流区。

我们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加大对园区的建设与利用,完善功能,注重分区分工、统筹协调、系统写作,使他们既成为在国际上都有影响力的先进物流园区,来引领中国物流产业,又共同打造中国物流产业的整体品牌和综合竞争优势。

4.5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要加快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系统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目标,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具有独特技能和优势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首先,要对人才进行定位,物流人才应该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其次,要以我国物流行业当前和未来的人才需求为背景制定系统的人才培养规划;第三,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物流教育和人才培养资源,又要增加和充实新的优质资源;第四,由于物流业务和技术跨度较大,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在确定培养层次的基础上选择一定的专业范围进行准确定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