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乡的桥》说课稿

《家乡的桥》说课稿

《家乡的桥》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家乡的桥》,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分析:
《家乡的桥》是西师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的第4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的记叙文。

作者离开在江南水乡的家乡多年,在时间流逝中常常怀念家乡的人情景致,其中家乡的桥最让人难以忘怀,从桥的造型,名字和童年的乐园这些描述中,作者给我们勾勒出了家乡的桥的千姿百态,多种多样和曾经的欢乐经历,读来使人感动。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桥的深深喜爱和怀念,更是对家乡的眷恋这一思想感情。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三维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读通课文,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借助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运用“三学一拓”的教学模式来品味课文中的描述,结合课件和阅读讲述创设一定的情景,带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并能用朗读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离开家乡后回忆想念的心情,唤起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情感,提升语文素养。

3.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课文中的描写内容,把握其中蕴含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心情,用朗读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心情,培养同学对家乡热爱的情感。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教法上,主要运用主题教学的理念,围绕家乡的桥的特点来构建一个学习平台,让学生通过自主的研读,落实语言文字的揣摩与理解,进行听、说、读、
写的练习,将目标的充分落实。

而在学法上,则相对应地通过学生的相互合作,自主探究语段,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的沟通与共鸣,从而让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与提升,真正的入情入境,不仅将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融入心间,更要以此激发起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三学一拓”教学模式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导学
运用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和几幅图片将同学们带入江南水乡那种河流湖泊星罗棋布,小桥流水人家的情境中,引起情感上同学们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学
自学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我在课堂上有意识的会给与学生这方面的培养。

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3个自学环节。

首先是让学生进行整体感悟,出示自学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生字,词;2,再让学生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家乡的桥。

3.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地方,写写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并和同桌交流各自的体会。

这样的安排我认为也符合新课标对语文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

三、点学
当然,学生的自学是非常必要的,而老师及时地的点拨,引导,能促使学生向文章更深处探索,把教材的情,景化作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受。

在自学过程结束后我紧紧围绕自学问题,还有重点句子的解读,反复地让学生去读,读出自已对作者心情的理解,从他对家乡的桥的造型,名字和作为孩子们童年乐园的种种特点的描述中流露出来的深深眷恋和喜爱,体会到游子在外对家乡的情感。

在这个过程里,结合课文的层层分析,在阅读时利用想象和情感体验充分地创设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情境,学生也渐渐能够将感情抒发出来,增强自己的情感表达和体验能力。

四、拓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