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冲大桥钢套箱专项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龙井冲大桥为安徽省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霍山段)跨越佛子岭水库的工程。
桥梁起讫桩号K187+551.5~K187+834.5,桥梁全长283米。
本桥为大别山旅游通道的重要节点,项目位于霍山县境内。
桥梁跨越佛子岭水库,不设置通航孔,水库设计洪水位及山区及山区地形为本项目的控制性要素。
根据全桥设计的限制性条件,龙井冲大桥全长283米,桥跨布置为:3.5m(桥台)+(50+88+50)m(现浇箱梁)+3.5m(桥台)。
桥梁全桥位于直线+缓和曲线段内。
1.2、水文地质龙井冲大桥地质探测时水位标高+118.90,现状静止水位标高为116.90,地质情况为淤泥、中风化片麻岩、强风化片麻岩、微风化片麻岩,该层地下水主要接收大大气降水、侧向径流补给,主要以侧向径流方式排泄。
龙井冲大桥上部结构为现浇连续梁桥,除去桥台其余桥墩全部位于地势较低且有水源覆盖的河床范围内各墩位水文现况细表2、编制依据1.1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安徽省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霍山段)跨越佛子岭水库工图设计文件及我公司现场考察所获得的调查资料和国家、交通部现行的有关设计、施工规范、规程编制而成。
1.2本施工组织设计以我公司成熟的施工管理技术、科技成果、科研水平、机械设备配套能力、资金投入能力及多年来从事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为基础编制,努力使工程达到国家验收标准,确保创安徽省优质工程,争创国优作为质量目标,统筹考虑全桥的施工工艺、现场布置以及施工进度计划。
1.3施工组织设计中列出的工、料、机具设备等计划,仅供指导施工时参考用,不作为最后的供应计划。
其各项数量如有出入以施工预算数量为准。
3、总的工期安排3.1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依据如下基本思想进行考虑:3.1.1第一阶段为施工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内容为:(1)导线网布设、测量放样及桩位复核;(2)施工用临时水、电布设;(3)施工机具、设备、搭设浮吊器材、双壁钢围堰材料进场;(4)原材料的检验、试验、采购进场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等各项准备工作;(5)水上高架浮吊、运输船、拼装就位,双壁钢围堰加工等。
3.1.2第二阶段为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期,施工内容为:(1)桩基、承台、墩身及桥台施工,双壁钢围堰下沉就位等;(2)水中桩基、承台、墩身施工;(3)梁体采用挂篮悬臂浇筑;(4)桥面系及附属工程施工。
3.1.3第三阶段为收尾阶段,主要作业内容为:场地清理、资料汇总、竣工验收。
4、具体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4.1施工方案大块组合钢模输送泵浇注混凝土;该桥的1#、2#、3#墩位于水中,根据水中墩的构造特点及河床地质条件,水中墩采用双壁钢围堰作业的方法进行施工,承台、墩身施工完毕后拆除钢围堰;水中墩施工所需的设备、机具及材料均通过水上运输船运送,同时在水中架设一座浮便桥用于混凝土输送泵管道铺设和施工人员的通道。
4.2施工方法4.2.1水中钻孔桩、承台及墩身施工4.2.1.1主要施工设施及机具运输、拼组、布设双壁钢围堰作业,主要由水上施工设备来完成。
水上施工设备有水上浮吊、运输船、扁担梁下沉设备、浮便桥或钢便桥等。
⑴水上浮吊水上浮吊主要由国家器材的标准舟节、分水节、公路栈桥箱形梁、托架、电动锚机及动臂吊机组成的水上起重设备,水中的所有起重吊装作业全部由水上浮吊来完成。
水上浮吊的性能:最大起重20吨,最大起重高度30米,起重幅度6—18米,起重臂旋转角度220度。
钢围堰制作机具设备钢围堰施工机具设备⑵运输船运输船由标准舟节、公路栈桥梁、电动锚机等拼组而成,由动力设备顶推,运送成孔钻机、钢护筒、钢筋笼、钢模板、混凝土或其它材料;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需要,可调整标准舟节的数量来改善运输能力,其拼组形式见T-4-2。
于双壁钢围堰的加工制作和拼装水上设备、机具等运输的装卸码头。
(4)浮便桥的架设利用多用途浮箱沿桥位方向铺设一座浮便桥,用于砼输送泵管铺设。
浮便桥由油桶拼组而成,总体上设计成带式单舟浮桥,为增加浮桥自身稳定性,每间隔20米设一加宽带,浮桥两端设桥头跳板用来调节水位在一定范围内的升降,并在两岸设地垄。
4.2.1.2施工工艺钢围堰施工工艺见T-4-5:4.2.1.3双壁钢围堰的结构为使钢围堰达到能自浮及注水平稳下沉的目的,钢围堰采取双壁结构,并用隔仓板分隔成8等分的8个隔仓,每个隔仓是独立的,相互间不贯通。
双壁钢壳结构均由内、外壁板,竖向肋骨、竖向加劲肋、水平桁架、竖向桁架组成。
钢围堰的内径尺寸及高度视水位情况确定。
主要结构材料:竖向肋骨:角钢∠100×100×8外壁板:δ=5mm内壁板:δ=5mm水平桁梁:弦杆角钢∟110×110×12;斜杆角钢∟70×70×6竖向桁梁:斜杆角钢∟70×70×6竖向隔舱板:δ=5mm水平加劲肋:□10×1004.2.1.4钢围堰制作根据现场和起吊设备的能力,钢围堰采取分块分节加工制作安装的工艺,把围堰双壁及平刃脚分为三节,每节均分为十二单元。
制作工艺流程:按设计图下料→压制平刃脚防水板和水平桁架角钢→按划分单元分榀制作水平桁架→按单元组拼骨架(隔舱板组焊于其上)→按节组拼骨架→检查、校正骨架→围焊内、外壁板→水密试验、检查焊缝质量并补焊→焊制吊耳、锚环、划高度标尺→成品检查验收→吊运接高。
4.2.1.5基底整平在双壁钢围堰就位下沉前,首先将墩位处河床表面进行清理整平,利用吸砂泵将河床表面高处的砂吸走,同时在低处抛填一定量的砂石,使河床表面平整,再由潜水员下到双壁钢围堰内,清除下面的孤石,将双壁钢围堰刃脚处河床基底平整,保证双壁钢围堰的垂直度。
4.2.1.6钢围堰拼装接高钢围堰拼装和接高是在扁担梁架设设备上进行的,在平台上准确放出各单元体的轮廓位置,然后沿周边逐件拼装底节(平刃脚以上),单元体由浮吊吊装,操作时要随拼装,随调整,待全部点焊成型后,方可全面焊接。
底部拼装在钢平台上拼装,完毕经全面检查后,将底节钢围堰吊起,经检查无误后,拆除平台,操作起重设备将钢围堰底节平衡地落入水中并注水使其下沉,然后将围堰底部和顶部所有拉缆收紧,使其保持垂直而不被水流冲斜。
在底节顶定出一个测量基准面并确定中心点,以保证接高围堰的顺直,并以此基准面和中心线为准进行结构尺寸的测量控制,然后由浮吊吊装上节钢围堰单元体拼装接高。
4.2.1.8钢围堰浮运、下沉、着床钢围堰的下沉、着床是施工中重要而关键的工序,围堰定位是一项受较多因素制约的细致工作,与流速、水位、河床平整等因素有关。
⑴机具准备:每个墩均采用了8台30m3/h的水泵向舱内灌水,水泵和舱室分别编号以便操作。
⑵钢围堰定位:钢围堰接高完毕并经检查无误后,通过扁担梁其中设备的锚绳使钢围堰稳定垂直地自浮并浮运至墩位处锚碇,调整四角锚绳使钢围堰精确就位,使钢围堰稳定于墩位中心。
⑶着床:首先灌水调平围堰,使围堰处于设计位置上;其次向各舱内均匀注水,使围堰逐渐下沉,注水时要注意使钢围堰各舱内水头差及舱内外水头差不能超过设计允许值,继续注水直至刃脚座落在河床上。
下沉注意事项:①围堰下沉就位工作应尽量安排在水位较低,流速较小的时间进行;②围堰下沉前要再一次对墩位处的河床进行一次全面的测量,根据测定情况,再一次清理岩面处的河床高度;③围堰着落河床高差较大时,应视情况抛小片石或潜水员支垫小钢墩将河床找平,使围堰刃脚尽可能平衡着床。
④围堰精确定位后,应快速注水并进行跟踪测量,使围堰精确快速的落入河床。
4.2.1.9钢套箱内清底钢套箱内清底采用空气吸泥机,每个钢套箱布置2~3台。
在套箱顶部设置纵移、横移轨道、桁车及升降吸泥机用卷扬机,保证吸泥机可在套箱内任意位置进行作业。
4.2.1.10水下混凝土封底由潜水员用砂浆袋封堵钢围堰刃脚下的缝隙以免封底混凝土流出,为了将护筒和基底之间的缝隙尽量堵住,不使混凝土流入护筒内,采取了先在护筒内灌注一层水下混凝土堵缝的措施。
因封底面积大,混凝土数量大,则混凝土的生产能力和输送能力要满足灌注的需要,施工时采用多台搅拌机生产,多台输送泵和浮吊输送混凝土的方式保证不小于50m3/h的灌注速度。
封底混凝土的施工采用垂直导管法,水下混凝土靠自身流动性向四周摊开。
4.2.1.11承台施工抽出围堰内的水,凿除桩头砼清除桩头钢筋上附着的脏物,并将桩头砼清理干净,绑扎承台及墩柱预留钢筋,组立模板。
承台模板采用组合钢模,砼由岸上拌合站生产,输送泵通过浮便桥输送到墩位处,浮吊配合浇注。
4.2.1.16双壁钢围堰的拆除墩身完工后,向围堰内注水,使围堰内外水位相平,潜水员水下切割设备对双壁钢围堰进行分解切割,然后浮吊将割除部分吊起,用运输船运到码头处进行处理。
5、确保工程工期的措施5.1工期保证措施5.1.1施工总体按分区展开、流水作业的施工程序进行,最大限度的实现机械、人员最佳效率,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日间与夜间的作业项目,充分发挥时间效率,在尽量减少对环境干扰的同时保证工期。
5.1.2提供强有力的物资保证来满足施工需求5.1.2.1机械设备组织为满足进度要求,公司提起维修加工施工所需设备,以满足机械化作业的需要,并在现场设立机械维修、养护站、备足所需易损配件,使机械能按规定养护,及时维修,保证全过程高效、优质机械化施工的实现。
5.1.2.2物资、材料保障组织有计划地、及时地供应材料物资是保障工期的重要条件之一,根据工程进度,编制详细的年、季、月材料计划,保证采购渠道畅通,做好进货检验试验,随时提供满足工程需要的合格的物资、材料。
5.1.2.3技术组织⑴关键岗位使用技术熟练、具备资质的人员持证上岗。
⑵各关键岗位要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具备相应资质、技术熟练的人员持证上岗,并根据施工内容的需要,及时进行必要的现场再培训,保证施工的技术操作水平,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5.1.3运用网络技术统筹安排施工实现动态管理5.1.3.1利用网络技术,优化施工安排,制定最优的的关键线路,本项目的关键线路是水中墩及悬臂施工大桥的施工。
5.1.3.2充分利用工程的空间关系,在互不干扰的前提下,同步安排多项目平行作业,临建、搭建的同时,创造施工条件,主体施工过程中,分区交叉流水施工,加快工程进展,缩减工期。
5.1.3.3结合施工实际,不断调整和优化网络技术。
专职计划人员随时收集施工进度资料,核对计划安排,当网络执行出现异常时,及时调整和优化网络,并及时做好相关的资源调整及配备,使施工工期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5.1.4实行有效的管理制度来保证网络计划的有序实施5.2.4.1实行目标管理制度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工期管理领导小组,对工期的实现负完全的责任。
根据工期总目标,按网络计划安排,制定各阶段的分目标,做到“月有计划、旬有安排、日有布置”,层层分解,落实到队、班组、个人,使所有人员明确应负的责任,应完成的任务,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的局面,执行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确保施工进度目标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