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坚持教育优先突出均衡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突出均衡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突出均衡发展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惠州市龙门县申报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督导验收自评报告龙门县人民政府2015年3月坚持教育优先,突出均衡发展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第一部分基本情况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边缘,东南与河源市、博罗县接壤,西南与从化市、增城市毗邻,北与新丰县相连。

现辖8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少数民族乡,户籍人口35.03万。

总面积2295平方公里,山地及丘陵占总面积的73%,森林覆盖率76%,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龙门,风光秀丽,山清水秀,全县共有4A级旅游景区3个,被评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人杰地灵,钟灵毓秀,龙门农民画这朵岭南艺术奇葩传誉海内外,是“中国农民画之乡”;资源丰富,物华天宝,是“中国年桔之乡”。

今日龙门,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向世人彰显着“广东省旅游强县” 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龙门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人本兴县、生态立县、工业富县、旅游旺县、农业稳县”的发展战略,全县经济实力全面提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57100万元,同比增长15.38%;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43082万元,同比增长4.87%。

在经济全面提速的同时,我县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继建成广东省教育强县、实现“镇镇皆强镇”之后,全县上下以实现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为目标,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大力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推动我县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目前,龙门教育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初步建立起均衡、优质、协调、具有龙门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全县现有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完全小学23所、幼儿园24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视大学、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1所。

在校中小学生39487人(高中阶段6125人、初中9136人、小学24226人),在园幼儿8639人。

全县现有专任教师3301人,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435人,学历达标率为100%,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82.07%;小学专任教师1408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70.03%;初中专任教师953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90.45%;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505人, 学历达标率为99.8%。

第二部分主要举措和成效我县高度重视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做到理念引领,规划先行,强化职能,在县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采取非常规措施,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发展,提高县域教育现代化水平。

一、高度重视,迎难而上,实施推进教育现代化战略(一)教育优先,确立战略定目标龙门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今天龙门重教育,明天教育富龙门”的施政理念,科学制定并实施《龙门县教育发展2007—2020发展规划纲要》,坚持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优先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战略位置,城乡规划委员会将教育部门列为成员单位,完善学校建设规划、实施机制。

坚定不移地落实“五个优先”(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经费优先保证、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倾力实施推进教育现代化战略,出台了《龙门县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实施方案》与《龙门县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工作安排表》,重点实施了“师资学历提升工程”、“幼儿园提质扩容工程”、“高中阶段学校‘创优’工程”、“电教设备优化工程”、“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工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等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的六大工程。

县委、县政府把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作为一把手工程、民生实事工程,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实地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创建工作的开展,县人大、县政协多次开展“争先”专项调研,为解决县内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在全县形成“以政府为主体、各方面整体联动”的创建工作格局,使我县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创建工作得到顺利推进。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抓落实我县在完成教育“创强”阶段性任务后,立即研究部署教育“争先”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教育县领导为常务副组长,县府办、科教局及各乡、镇(街道)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及各乡、镇(街道)分管教育领导为成员的龙门县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工作领导小组。

县科技教育局局长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创建日常工作。

各乡、镇(街道)相应设立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乡、镇(街道)和直属单位的创建工作。

各相关单位、各级各类学校也都成立了创建工作机构,齐心协力推动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三)强化督导,稳步推进提实效强化督政,坚持严格执行《龙门县镇委书记、镇长责任考核实施办法》,每年对各乡镇及有关职能部门履行教育职责工作情况的进行考核,积极督促党政主要领导依法履行教育工作职责,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优质、协调发展。

强化督学,建立和实施督学责任区制度,县政府聘任了33位督学,全县68所中小学(幼儿园)分为10个督学责任区,重点督查学校、幼儿园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等情况。

建立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工作专项督查结果通报制度,有效地推进了“争先”工作。

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争先”工作的督导检查,指导学校加快装备信息化进程,建立并实施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四)广泛宣传,舆论导向造氛围通过网络、电视、电台、宣传栏、编印宣传材料、制作标语、广告牌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的重要意义和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过程中的重大举措,使“争先”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同时,通过编印《简报》及时宣传各单位、各部门落实现代化先进县创建工作情况,报道创建先进典型的经验及做法,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营造了有利于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的舆论氛围。

二、增大投入,强化配置,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步伐为保障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我县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确保教育经费投入,落实“三个增长”。

2011-2013年年度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分别为3.52亿元、4.08亿元、4.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24%、15.71%、9.32%,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连续三年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公用经费支出也实现了逐年增长。

2011-2013年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小学分别为4983.26元、5096.35元、7220.3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15%、2.27%、41.68%;初中分别为5462.46元、6187.42元、9152.6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57%、13.27%、47.92%;普通高中分别为5277.66元、5300.95元、6559.1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12%、0.44%、23.74%;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4491.44元、4986.27元、5998.9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43%、11.02%、20.31%。

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公用经费小学分别为1049.24元、1103.88元、1400.0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9%、5.21 %、26.83%;初中分别为1093.09元、1502.81元、1765.0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99%、37.48%、17.45%;普通高中分别为990.74元、1089.21元、1120.7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90%、9.94%、2.90%;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688.36元、691.18元、800.4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6.89%、0.41%、15.80%。

(一)实施六大工程,提速发展抓重点首先是实施师资学历提升工程,提高队伍素质。

我县不断创新教育人事制度,鼓励和组织教师参加提高学历的进修,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1)以县教师进修学校为基地,以合作办班为主要模式,开办研究生课程班、本科学历函授班,全方位发动学历未达标的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同时,出台鼓励政策,对参加本科以上学历进修的教师给予学费补助,有力地促进了我县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提升。

2013-2014年全县共有51名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班进修,845名本科以下学历的教师参加本科学历提升。

同时,加大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的力度,2013年前,我县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只有4人,2013年招聘了16人,2014年招聘了25人。

目前,我县幼儿园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小学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82.07%和70.03%;初中本科率达90.45%;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以上(含在读研究生课程班学员)比例达到17.43%;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专任专业课教师比例达69.77%。

(2)重视校本培训,推进“一·三·五”工程,全面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坚持每年组织校长、副校长跟岗学习及举办“三名”培训等各类培训班,认真做好新教师的引领工作和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与交流工作。

近三年,全县参加国(境)外培训的教师有7人次,参加国家级培训的教师有195人次,参加省级培训的教师有8459人次,参加市级培训的教师有2740人次,县级各类培训达15320人次。

涌现了以十八大代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江润浓老师为代表的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各1人,省特级教师3人、省名校长1人、省“百千万”培养对象7人,惠州市首席教师3人。

省教育厅授予永汉中学赵榕深校长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是全惠州市仅有的3个“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之一,名师工作室设立以来,充分发挥培训平台、项目引领、示范辐射三大功能,成效显著。

(3)不断加大投入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实现教师工资待遇“两相当”,并落实农村教师山区津贴。

教师人均月收入2014年比2010年提高了67.5%。

(4)实施建立校长交流、骨干教师巡教、对口学校管理人员流动、小学教师镇管校用和职称晋升与教师流动相连接等机制,以“送教下乡”为载体,通过开展教研活动促进城乡教师交流,切实实施城乡课改联动,全面提升农村新课改的水平。

近四年来,全县共交流259名教师,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

二是实施幼教提质扩容工程,满足学前三年教育需求。

全面推进《龙门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了镇镇建设有优质中心幼儿园的目标;对县城示范幼儿园、教育实验幼儿园、沙迳中心幼儿园、蓝田中心幼儿园等进行改造扩建,增加优质学位;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开办新的幼儿园。

基本满足了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学位的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