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大中医基础模拟题三答案

山大中医基础模拟题三答案

山大中医基础模拟题三答案
专科中医基础模拟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明清温病医家家中提出“三焦”辨证体系的人物是( D )
A、吴有性
B、叶天士
C、薛生白
D、吴鞠通
2、最早提出“四气五味”药性理论的著作是( C )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3、自然界用来区分阴阳属性的最主要标志是( D )
A、内与外
B、明与暗
C、上与下
D、、水与火
4、人体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C )
A、阴中之至阴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5、“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反应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C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6、按五行生克规律,水的所不胜是( A )
A、脾
B、心
C、肾
D、肝
7、“体阴而用阳”的脏腑是( C )
A、心
B、脾
C、肝
D、肾
8、生理特性“主蛰守位”的脏是( A )
A、肾
B、心
C、肝
D、脾
9、与津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哪一组脏腑( D )
A、心肝肾
B、心脾肾
C、脾肝肾
D、脾肺肾
10、称为生气之源的是( B )
A、心
B、肾
C、脾
D、肺
11、肺主行水的功能主要依赖于( C )
A、肺主一身之气
B、肺司呼吸
C、、肺主宣发肃降
D、肺朝百脉
12、心在液为( A )
A、汗
B、唾
C、涎
D、泪
13、“孤府”所指的脏腑是( B )
A、胃
B、胆
C、膀胱
D、三焦
14、具有滑利骨节作用的主要是( C )
A、精
B、血
C、液
D、津
15、卫气司汗孔开合,不使津液过多外泄,是下列哪项作用的体现( B )
A、气能生津
B、气能摄津
C、气能行津 D津能载气
16、“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治法的依据是( A )
A、小肠泌别清浊
B、脾运化水液
C、肺宣发肃降
D、肾主水液
17、提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医家是( A )
A、张仲景
B、王叔和
C、陈无择
D、张景岳
18、风邪伤人,发病急,传变快是由于( B )
A、风性数变
B、风性善行
C、风性主动
D、风性轻扬
19、下列因素中,易于导致肌肤甲错的是( B )
A、痰饮
B、瘀血
C、结石
D、食积
20、手厥阴心包经的起点在( C )
A、肺中
B、中焦
C、胸中
D、膻中
解析: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有( CE )
A、滋水涵木法
B、益火补土法
C、培土制水法
D、金水相生法
E、佐金平木法
2、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BCE )
A、生成胆汁
B、贮存胆汁
C、排泄胆汁
D、主谋虑
E、主决断
3、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ACD )
A、受盛传化水谷
B、藏而不泻
C、泻而不藏
D、实而不满
E、满而不实
4、肝的藏血功能主要体现在( ABCDE )
A、涵养肝气
B、调节血量
C、防止出血
D、濡养肝及筋目
E、为经血之源
5、下列各项中,哪几项符合五行理论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BDE )
A、惊胜思
B、思胜恐
C、悲胜忧
D、喜胜悲
E、恐胜喜
6、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是(CDE )
A、为百病之长
B、易耗气伤津
C、湿性黏滞
D、湿性重浊
E、为阴邪,易阻遏气机
7、瘀血病证临床的共同表现有 (ACDE )
A、刺痛
B、胀痛
C、出血
D、肿块
E、紫绀
8、足厥阴肝经循行过程中,联系的脏腑有 BCDE)
A、心
B、肺
C、胃
D、胆
E、肝
9、偏阴质体质类型的特点是(ABCD )
A、喜静少动
B、畏寒喜热
C、性格内向
D、体温偏低
E、食量较大
10、下列病证适用于从治法的有(ABCDE )
A、脾虚腹胀
B、肾虚尿闭
C、膀胱湿热之尿频尿急
D、瘀血崩漏
E、食积腹泻
三、填空题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

2、根据五行相克关系确定的治则是(抑强)和(扶弱)。

3、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4、血的化生之源是(水谷之精化生的营气)、(津液)和肾精。

5、任脉的基本功能是(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和(任主胞胎)。

督脉的基本功能是: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反映脑、骨髓和肾的功能
四、名词术语解释
1、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异。

2、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

又称“反克”
3、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况。

4、藏象: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及与其相通应的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

5、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6、脾主统血:是指脾气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

7、体质:
五、问答题
1、何谓卫气?简述其生理功能。

2、试述肺主宣发、肃降的含义,并说明肺主肃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心与肾之间的生理联系
4、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怎样的
问答题参考答案:
1、何谓卫气?简述其生理功能。

卫气:是指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

因其有卫护人体,避免外邪入侵的作用
2、试述肺主宣发、肃降的含义,并说明肺主肃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心与肾之间的生理联系
答:心与肾之间的生理联系,称为“心肾相交”;心与肾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失调,称为“心肾不交”。

心与肾之间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水火既济: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

心肾阴阳、水火、上下之间必须相互交通,即心阳必须下降于肾,以助肾阳,共同温熙肾阴,使肾阴不盛;肾阴必须上济于心,以滋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阳不亢。

②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

精能生神,神能于精。

精足则神安,神安则精固。

③君相安位:心为君货,肾寓相或,“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若心肾之间的水火、阴阳、精神生理平衡失调,则为心肾不交,表现为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独亢,肾阴不能上济于心而凝聚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可见失眠、心悸怔忡、心烦等。

此外,心肾阴阳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心或肾病变时,亦相互影响。

肾阳虚水泛,能上凌于心,而见于水肿、惊悸等水气凌心的证候;心阴虚,亦能下及肾阴,而致心肾阴虚。

4、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怎样的
答:十二经脉的走向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1)手三阴经从胸腔内脏走向手指端,交手三阳经;
(2)手三阳经从手指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
(3)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端,交足三阴经;
(4)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部和胸部,复交手三阴经。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按一定得循行走向,相互联系,有三种交接方式:
(1)、相为表里的阴经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相为表里的阴经和阳经共6对,均在四肢末端交接。

其中相为表里的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交接在上肢末端(手指),相为表里的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交接在下肢末端(足趾)。

(2)、同名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同名的手、足阳经有3对,都在头面部交接:手足阳明经在鼻翼旁,手足太阳经在目内眦,手足少阳经在目外眦。

(3)、足手阴经在胸部交接:手、足阴经,又称“异名经”,有3对,交接部位均在胸部内脏:足太阴经注心中而交手太阴,足太阴注胸中而交手厥阴,足厥阴注肺中而交手太阴。

相关主题